11月30日19:15,随着山东航B737飞机在郑州新郑机场12L跑道安全落地,郑州机场HUD(平视显示)特殊II类着陆和低能见度起飞运行实地演练及验证试飞圆满成功。
郑州天气多雾,2013年至2015年郑州机场共有137天出现能见度低于800米的情况,进入冬季后大雾天气增加,对低能见度运行的需求愈发显现。HUD技术可将飞行信息投射到飞行员视野正前方的透视镜上,使飞行员在同一视野中兼顾仪表参数和外界目视参照物,提高飞行品质和低能见度条件下的运行能力,以提升复杂天气条件下的安全裕度,降低运行天气标准。
为了促进郑州机场低能见度条件下保障能力的提升,中南局根据民航局部署,于2016年在郑州机场启动了中南地区首个HUD特殊II 类着陆和低能见度起飞项目。经过对机场导航设备、盲降保护区、灯光设施、净空和飞行程序的评估和控制,地面运行程序的制定和审查,以及多次桌面演练、实地演练,郑州机场具备了在12L跑道实施HUD特殊II类验证试飞的条件。为了确保试飞安全,各单位成立试飞领导小组,制定试飞方案及应急预案,精心做好了相关准备工作。
试飞准备会上,在郑州机场调研的民航局冯正霖局长莅临会场,对郑州机场及中南地区的HUD新技术应用推广工作给予了肯定和鼓励,并预祝试飞成功和早日取得实效。经过1小时21分钟的验证试飞,郑州机场的运行程序、导航设施、地面滑行保障等通过了实地检验,机场、空管等单位的协同保障能力得到了充分验证。
此次试飞的成功,标志着郑州机场具备了使用HUD实施特殊II类运行的能力,相应运行天气标准大幅降低,着陆决断高标准由60米降至30米、跑道视程标准由550米降至350米,起飞标准由跑道视程400米降至200米,将对郑州机场的运行能力、运行效率,以及航班正常性的提升发挥重要作用。后续,中南局还将在海口等机场继续推进HUD特殊II类运行,进一步促进HUD新技术在中南地区的推广应用。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