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用航空局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海航创业发展暨安全运营15周年
来源:中国民航局 2008-05-09 13:45

    从1993年至2008年,海航伴随着海南从建省到经济特区的大发展,走过了创业暨安全运营的15年成长之路。从偏居一隅1000万元起家的小型地方航空公司,到如今拥有约700亿元人民币资产、近300亿元人民币年营业收入、3万余名员工、百余架飞机,形成以航空运输业为主体,机场管理、酒店管理、旅游服务、商贸零售、现代物流等产业共同发展的航空集团。截止到2008年初,海航集团已连续6年入选“中国企业500强”。

    抓住每一次机遇

    “我们抓住了每一次机遇,成就了海航的发展。”海航集团董事长陈峰这样说。

    1989年,刚刚建省的海南省政府,为解决海南岛日益紧张的交通运输瓶颈问题,决定筹办自己的地方航空公司。这一想法与当时民航业内的两个年轻人不谋而合,融资、申报、建机场、租飞机,在海南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1993年5月2日,海南省航空公司正式投入运营。这两个有着宏伟蓝天梦想的年轻人,就是如今海航集团的董事长陈峰和副董事长王健。

    1994年5月,原民航总局和外经贸部联合发布有关外商投资民航业的政策规定,确定民航对于外商投资入股、相互参股问题进行试点。根据这一政策,海航适时提出了“募集外资股,利用国际资本,发展海南航空运输事业”的新思路。为此,陈峰、王健十进华尔街,终于在1995年9月27日与美国航空有限公司签署了外资股购销协议,同年12月,2500万美元的外资股购股资金全部到位。

    “我们没有退路,只有抓住改革的机遇。”陈峰说。改革成了海航生存和发展的动力。股权结构多元化基础上,海航大胆实践,进行了国有企业改革方面的深入探索,彻底转换经营机制,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民航业第一家经过规范化改造的股份制企业。

    规范化经营的海航,已走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2000年以来,海航先后重组兼并了长安航空、中国新华航空、山西航空、香港航空等多家航空公司,编织起庞大而密集的航空运输网络,一跃成为我国第四大航空集团。

    海航抓住了我国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尤其是民航体制改革的重大机遇,又重组了海口美兰机场、三亚凤凰机场、山东潍坊机场、湖北宜昌机场,以及甘肃机场集团(含兰州等四家甘肃境内机场),建立了机场集团管理公司;同时,通过重组北京、上海、广州、昆明等地20多家星级酒店,又成立了海航酒店集团管理公司;通过重组西安民生集团、宝商集团等组建商业板块,从而成长为以航空运输为主业、上下游产业相关联的大型企业集团,逐步建立、完善管理体系,初步形成集团化管理和专业化运营的管理格局,走出了一条具有海航特色的改革之路。

    人是第一生产力

    海航一直把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体系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及凝聚企业员工团队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海航的企业文化渗透到了海航的各项制度之中,使人本管理和严格规范化管理水乳交融。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海航逐渐形成了“内修中国传统文化之精粹,外兼西方现代管理之技术”的企业经营管理思想,树立了“大众认同、大众参与、大众成就、大众分享”的海航精神,以及“为社会做点事,为他人做点事”的海航理念。

    近年来,海航每年投入5000多万元人民币,用于加强飞行和乘务培训、航空安全培训、业务技能培训、管理技能培训以及企业文化培训,年受训人次保持在4万名以上。海航还发起了关怀员工的“心灵工程”,目前共建立用于听取员工心声、实地解决员工困难的“员工关爱站”84个,直接投入“心灵工程”建设的资金达1500万元,解决员工关注的重大问题262个。

    海航将企业社会责任提高到建设“优秀企业公民”的战略高度,不断探索企业参与社会公益、扶贫、助学、慈善事业的模式,设立扶贫专项基金,10多年来累计向公益事业投入超过3.5亿元,初步形成了具有带动效应的社会公益工作体系,成为中国民航第一家“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还荣获了“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中国公益事业十大先锋企业”等光荣称号。

    海航为青海、西藏、内蒙古、甘肃等偏远山区的贫困白内障患者请来了北京同仁医院的医疗队,“海航——光明行”至今已经开展了近5年,每年为上千名白内障患者带来光明。海航立志为海南偏远山区严重缺水的村庄打100口“至善井”,截止到目前已打了40口,令8000多名偏远山区的村民喝上了甘甜的井水。

    “没有海南人民的支持,就没有海航今天的发展。饮水知思源,报恩不言多。”陈峰的这番话,表达了对海南人民的深厚情谊。海南省常务副省长方晓宇曾在大新华航空挂牌庆典仪式上表示,组建大新华航空,正是海航对海南省委提出的“重塑特区意识、重振特区精神、再创特区辉煌”理念的具体实践。海航始终是海南人民为之自豪的企业。

    抢占先机赢得市场

    海航是年轻人扎堆的地方,年轻的海航,因管理机制活、发展空间大而吸引着大批有为青年的加入。“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海航在培育“大市场”方面也有独树一帜的做法。

    早在2001年,海航就提出了打造中国最大支线航空的“毛细血管”战略,在构建海航全国干线网络的同时,积极发展支线航空、货运航空和旅游包机等航空运输业务。通过全国布局和纵向重组逐步付诸实施,构建起了中国民航最大的支线机队——多尼尔机队。海航对支线市场的培育,不仅赢得了市场,还展现了海航的企业责任意识,进而实现了海航与地方政府的良性互动关系,成为海航进一步开拓市场的坚实基础。此外,海航长期致力于中国公务机市场的培育,建立了金鹿公务机队,成为中国旅游包机市场的探索者。

    海航集团与其他航空集团公司相比较,不仅有支线航空起步早的优势,还具有合理产业链和核心竞争力的优势,这一两年来,海航在机票+酒店的销售方面优势更为突出,这得益于海航的“打造航空主业核心业务平台和核心竞争力,发挥产业链整合与支柱产业协同发展优势”的战略思想。

    2007年11月,在良好的产业协同运营基础上成立的大新华航空,标志着客货协调、干支联动、境内境外互为依托共同发展的以大新华为核心的航空企业群已经构建起来。

    目前,以大新华航空为核心的海航航空产业集群共运营飞机约150多架,航线500余条,每周运行航班3000多个。集群下有经营国内干线的合并运行的4家航空公司,有专为高端客户服务的金鹿公务机公司,有专门为支线旅客提供服务的大新华快运航空公司,专业提供旅游包机服务的金鹿航空公司,专业提供货运服务的扬子江快运公司,还有提供高效、低成本服务的祥鹏航空和西部航空。集群内门类齐全,分工明确,海航由此实现了符合国际需求的新型管控模式。

    通过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海航成功组建了海航旅业集团,负责海航航空旅游资源的整合与旅游业务的拓展。海航旅业将逐步从以航空业务为主向以旅游业务为主转变,实现进入中国旅游第一集团军的目标。海航酒店产业通过并购、重组、输出管理等模式实现快速发展,成为中国三大酒店管理集团之一,成功创立了优质民族品牌。海航机场产业通过成功重组美兰机场、凤凰机场,逐步探索出了一条以资产重组为手段,以强化机场管理为核心,利用集团整体资源,实施“管理机场+开拓航线+发展旅游”相结合的机场发展之路,建立了机场集团,实现了增资扩股和迅速扩张,成为控股机场较多的中国第三大机场集团之一。通过重组西安民生集团和陕西宝商集团等商业集团,海航实现了商业市场与航空市场的联网,构建了海航商业板块。为响应现代物流业发展需求,海航涉足海运业,构建海、陆、空联动互补发展的现代物流网络,致力于成为综合物流服务供应商。海航还开辟了产融结合的发展道路,在积极拓展对外投资业务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和健全海航金融服务体系。

    在不断拓展民航运输市场的同时,以“先主业、后辅业、构建战略链”的总体思路,遵循“优化产业结构、细分市场份额”的原则,海航组建了以航空运输为主业,向航空旅游、酒店管理、机场管理、物流、商业等上下游紧密关联的经营领域延伸的产业集团,在构筑自身竞争优势的基础上,实现了价值链的延伸。

    实现品牌大跨越

    随着中国进一步的开放,国际品牌纷纷“抢滩”中国市场,海航的国际化意识始于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实践。创业之初,海航就聘用美国最大会计事务所之一的普华永道做财务顾问,会计制度达到国际标准。他们还聘请美国最大的律师事务所世达律师事务所做海航的法律文件,聘请美国华尔街国际航空运输业最权威的评估公司SH&E咨询公司对海航进行评估。一套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了海航在国际资本市场的信用度。

    为使企业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在内部管理上与国际接轨,海航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工具,严格按照国际标准进行企业运作。在生产经营上,海航借鉴波音公司经验,成立了运行中心,全权处理生产和飞行安全等事务。自2002年10月开始,海航在全行业率先实现了几个企业间操作平台的统一,包括安全运行平台、企业形象平台、统一航班号码、统一结算、统一管理等,实现了集团资源、管理与效率的有机整合,为集团更大规模和更高层次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在财务制度上,海航实行国际通用的财务制度,成立了负责计划、企业管理和财务的计财部。在人才培养上,海航制订了国际储备人才项目实施方案,专项培养认同海航企业文化、能够运用外语独立开展工作、具备现代职业经理人能力和国际化企业管理经验、具备国际市场开拓能力的管理人才。海航在充分借鉴国外航空公司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制订了完整、规范、科学的现代化管理规章制度,成为中国第一家全面通过ISO9000和ISO9002质量认证体系的航空公司。2001年,海航在国内率先引进通用集团公司采用的“六西格玛”质量管理体系。2004年,海航开始引进EVA(Economic Value Added,即经济增加值)这一管理巨型企业集团的有效工具,将之作为评价集团及成员子公司的业绩和推动集团管理体制变革的尺度,在管理国际化、标准化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陈峰表示,2007年海航组建的大新华航空将在战略、管理、运营、服务、品牌等方面以国际一流航空企业为标杆,努力创建成为中高端旅客首选、稳健成长、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世界级航空企业。

    15年来,海航紧紧抓住改革开放的重大机遇,稳稳立于改革潮头,成为了民航改革和行业发展的探索者。海航创造了战略引导、制度移植、文化先行、机制对接、人本投入等国企改革的“海航模式”,既实现了海航的跨越式发展,也盘活了步履维艰的国有企业,为民航体制改革乃至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成功案例和探索经验。

    15年来,海航积极投身地方经济建设,大大改善了海南交通不便的状况,架设了大特区通往全国以及世界的空中桥梁,促进了海南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海航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15年来,海航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打造优质服务品牌,累计安全飞行220万小时,运送旅客近1亿人次,连续4次获得中国民航航空安全“金鹰杯”、“金鹏杯”,连续8年航班正常率位居民航业前列,连续9年获得“旅客话民航”用户满意优质奖。

附件:
分享到:

民航局客户端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