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用航空局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首都机场集团公司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来源:中国民航局 2008-11-25 15:48

    作为首都机场能源管理部门的北京首都机场动力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首都机场动力能源公司),承担着机场全部的能源供应工作,涵盖供电、供水、供天然气、供热、制冷等多个系统的运行。为了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首都机场动力能源公司从2003年起就关注并开展各项节能工作,在设备更新、工艺改进、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发展,首都机场动力能源系统已经形成了相当完整的供应链条,能源设备先进、系统齐备,有运行经验丰富的团队,具有实现能源综合利用的潜力和能力。”首都机场动力能源公司总经理吕涛表示。

    成立专业化管理团队

    面对机场能源结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早在2005年,首都机场集团公司就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打造能源管理专业化队伍为重点,在体制和机制上及时进行调整,开拓能源运营的新型机制。2005年年底,专业化能源管理团队首都机场动力能源公司完成了能源管理部门从单一供能转变到供能和能源终端综合服务相结合的运行管理模式,各个业务单元有效衔接,便于对能源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实施统一调控。

    专业整合后的第一年夏季,首都机场的节能减排工作即凸现成效。2006年夏天,为了将航站楼的室内空调温度控制在北京市要求的不低于26摄氏度的标准,首都机场动力能源公司统一布置,从供热站、制冷站到空调机房直至盘管测温的人员同时联动,利用温差、流量的双重控制,系统运作,协同作战,使航站楼的室温控制在26—27摄氏度之间,创造性地保持了1摄氏度温差的变化幅度,既达到节能环保的要求,又满足了旅客的舒适度,控制相当精准,当年即比上一个供冷季节能8.8%。

    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

    实行精细化管理以来,动力能源公司每年制定能耗指标,每月对实际能耗进行比对和差别分析,对重点耗能区域和设备则制定“日能耗”指标、“岗位能耗”指标等量化的考核标准,以此调动和发挥一线技术和操作人员的积极性。事实证明,在空调、水处理等重点耗能岗位,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密切配合,研究出很多切实可行的节能办法,加快了机场技术进步的步伐,改变了粗放型管理的局面。

    能源管理少不了各类大大小小的表盘工具,装表、查表和数据统计分析是机场以往能源管理上的薄弱点,由此造成的能源浪费巨大,每年仅自来水、暖气上水和供电私拉乱接造成的损失达几百万元。为此,动力能源公司在组织上加大了控制力度,于2003年组建销售分公司,强化计量管理、用能稽查和查表收费工作,基本杜绝无计量供能的情况,坚持计量表具的普查和周检,及时更换坏表,最大限度地减少表具固定误差造成的损失,确保在线表具合格率达到90%以上,并对航站楼内的分支用户全部加装能源计量器具,增加了对用户的节能监察。

    深挖能源综合利用潜力

    首都机场现有一座航空垃圾焚烧站,常年生产运行,焚烧余热资源丰富,以前只供自用采暖,非采暖期间,余热全部排入大气放掉,造成浪费。在2006年,首都机场动力能源公司经过调查,制定了余热利用的方案,将非采暖期间的余热接入周边有蒸气需求的生产单位,供其生产使用,此举不仅节约了70%的宝贵余热资源,更实现了余热的有效利用,当年就节省天然气消耗40万立方米。

    漫长的冬日里,首都机场供暖系统的有效运行温暖了无数出行的旅客,供暖系统的能耗也一直是首都机场动力能源公司节能降耗的重点,从2004年开始,利用两年的时间,动力能源公司对机场地区主要热力站的供热系统实施温控自动调节的技术改造。这些热力站担负着机场近300万平方米的供热任务,由于缺乏有效的运行调节手段,热量浪费严重,电耗过大。供暖系统自控技术投入使用后,可以根据室外温度和气候的不同,实现实时、同步调节流量的科学运行模式,节电量约为35%,节热量约为15%。

    今年,在中央“节能减排”政策的号召下,首都机场集中供热站又完成了锅炉夜间排气回收项目,加装蒸气回收装置,将夜间负荷较低时排放的蒸气引入1#、3#软化水箱对软化水进行加热,待负荷较高时使用已经被加热的软化水,对蒸气的热量加以利用。在降低锅炉燃气消耗的同时,减少对空排气造成的噪音污染。据测算,自6月份正式投入运行以来,平均每天回收蒸气约5.26吨,截至10月底,累计回收蒸气352吨,预计两年左右即可回收投资。

    与此同时,通过应用绿色照明,在公共区域试点使用LED照明;创造性地实施供热站、换热站、制冷站和航站楼空调站4个运行站的联合运行,以工艺互补的方式节约成本;坚持实施对供水、供暖和冷冻水、蒸汽等管线的跑冒治理工作,加大对管沟、热水管道保温层的修缮和更换,在圆满完成机场能源保障任务的同时,取得了良好的节能成绩,其中供热能耗平均降低15%,在各种燃料持续涨价达20%以上的情况下,机场的冷热蒸气等能源价格保持不变。

    节能减排不牺牲旅客利益

    首都机场大力推行节能减排工作后,不少细心旅客发现航站楼里发生了细微的变化,不再不分日夜地灯火通明了,也少了冬天穿短袖的现象。但节能减排的工作是否会影响旅客利益呢?

    “在节能减排的同时,丝毫不降低航空安全保障标准和旅客的舒适度,是我们首都机场动力能源公司的首要工作方针。”吕涛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在航站楼这个机场最主要的耗能区域,常年驻扎着这样一群“地下工作者”,时刻监控着楼内各类系统的正常运转。一旦发现楼内环境温度异常,他们就开始与时间赛跑,尽快使设备运行顺畅起来。有一次,在对楼内风量平衡调试中,中控监控小组发现现有系统中记录的数据并不适合楼内设备的运行模式,也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出设备运行状态,对总结设备周期运行质量等数据造成了很大不便。为此,班组成员积极联系系统维护商玛斯特技术人员,依据前段时间的运行经验提出系统修改建议。如今,经过修改的设备自动记录系统已开始使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就可以得到楼内运行的各类水泵、空调系统等设备的周期性运行参数,从而更全面地调控楼内系统。

    过去夜航结束后,首都机场的大部分照明灯都会一直亮着,现在照明监控小组利用航班间歇期和不同季节的特点,调整运行模式,在夜航结束后关闭了非流程关键区域灯光照明和景观照明。在有效保证了航站楼内照明质量的同时,实施节电改造,航站楼内节电总量共达到840万度以上。

附件:
分享到:

民航局客户端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