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用航空局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安徽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正式开工建设
来源:中国民航局 2008-12-22 15:02

    被列入国家和安徽省"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重点项目--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建设工程,12月19日上午在合肥市肥西县高刘镇合肥新机场场址举行了隆重的开工典礼。

    中共安徽省委书记王金山宣布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建设工程开工。中共安徽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三运,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建设工作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组长孙金龙在开工典礼上分别致辞。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王昌顺代表中国民用航空局到会祝贺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开工典礼由省长助理、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建设工作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副组长花建慧主持。国土资源部、中央巡视组及省市有关领导,南京军区、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民航华东空管局、中航油华东分公司、国内各主要航空公司、省国资委、省经委、省民航机场集团公司、省高速公路总公司、东航安徽分公司、民航安徽监管办、民航空管安徽分局、中航油安徽分公司等单位的领导出席会议并在主席台就座。安徽机场集团等驻场单位工作人员代表、建设施工单位职工代表及市直、肥西县机关干部等代表共400余人参加了开工典礼。

    合肥现有的骆岗机场是安徽省连接东西部和沿海发达地区的重要航空枢纽,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1978年建成投入使用,是当时国家一级机场,与北京、上海、广州等机场同被誉为全国"八大机场"。1997年完成投资1.67亿元的改扩建,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D级,跑道长度3000米,停机坪面积近7万平方米,候机楼面积1.2万平方米,设计年旅客吞吐能力180万人次,可供B767及同类大中型飞机进出港。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安徽民航在国民经济强有力的拉动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合肥骆岗机场航线航班由20世纪70年代每天3-4班发展到2000年后每天20-40多班。执飞航班机型由起初的运五、运七、伊尔十四等支线飞机,发展到目前以空客、波音、麦道等系列大型干线飞机为主、一批中小型支线飞机为补充的共同保障飞行的运力格局。进场的航空公司由起初的东航安徽分公司一家,发展到现在有国航、南航、海航、深航、山航、奥凯航、上航、厦航、川航、华夏航、大新华航、香港航、鲲鹏航、祥鹏航、东北航等16家航空公司投入运力,目前开通的航线达40条。旅客、货邮吞吐量由1978年的2万人次、700吨发展到2004年分别首次突破百万人次和2万吨大关。2005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50万人次;2006年,完成旅客吞吐量18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5%;2007年,完成旅客吞吐量22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5%,再创历史新高;今年1-11月,完成旅客吞吐量近233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3.6%。

    近年来,由于我省居民收入水平与生活质量提高,旅游度假已成潮流,加之经济快速发展,商务客流快速增加,合肥骆岗机场因设施陈旧、航站区容量趋于饱和,早已不适合实际需要,也与合肥日益凸显的交通枢纽地位难以匹配。快速发展的安徽民航业期待着一个具有极大吞吐量的新机场来满足市场需求。2007年10月15日,合肥机场正式获国家批复迁建,新机场位于肥西县高刘镇附近,距合肥市中心直线距离31.8公里,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可满足民用机场近期建设和远期发展需要。新桥国际机场首期建设设计规模为:飞行区技术等级达国内最高的4E级,建设一条长3400米、宽45米跑道和一条平行滑行道;航站楼面积10.85万平方米;站坪机位27个;配套建设通信、导航、气象、供油、供水、供电、供气、供热、航空公司基地等生产保障设施,以及相应的行政办公生活设施。首期工程总投资为43.05亿元。

    展翅大鹏风正举,龙腾江淮恰逢时!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在省国资委的直接领导下,安徽机场集团将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抢抓机遇,应对挑战,积极构建"平安、和谐、繁荣"机场,以更坚定的信心、更高昂的热情、更扎实的工作作风,推进安徽民航事业又好又快、健康和谐发展,谱写更加雄浑激越的腾飞跨越之歌!

附件:
分享到:

民航局客户端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