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用航空局 - 新闻中心 - 民航要闻
“中国地方机场发展研讨会”在海口举行
来源:中国民航局 2007-03-26 12:41

    3月25日下午,在“2007年区域亚洲航线发展论坛”开幕的前一天,1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民用航空业专业人士相聚在海口新国宾馆,举行了“中国地方机场发展研讨会”,寻求我国地方机场的合作发展之路,创和谐共赢之势。

    据悉,自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和2003年海南作为第三四五航权开放试点以来,民航总局一直遵循国家积极稳妥的对外开放政策,天空日渐开放。2002年,制订和颁布了《外商投资民用航空业规定》,规定中明确指出:鼓励外商投资建设我国民用机场。投资区域为:民用机场的航站楼和飞行区;投资的方式是:合资、合作经营,或购买机场股份,或采取其他经批准的方式;对于投资比例的限制,放宽到中方相对控股。对投资建设我国民用机场的外商,还同意其优先投资经营航空运输等相关项目。

    民航总局机场司副司长刁永海表示,中国民航将进一步改革投资体制,拓宽融资渠道,采取多种融资形式,吸引国内外资本进入民用机场业,促进机场更快发展。在合作中共谋发展,和谐共赢。他介绍了近年来我国机场建设和发展的有关情况:“截止到2006年底,国内航班运输机场已达147个,其中可供波音747起降的大型机场有26个;2006年度完成航空运输总周转量302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1.6亿人、货邮运输量342万吨,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5.2%、15%和11.2%。”他还表示,在“十一五”期间,民航总局将按照:“东部提升、中部加强、西部加密”的方针,扩充大型机场、完善中型机场、增加小型机场,构建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功能完备、协调发展的机场体系。在2010年前,将对37个机场实施较大规模的扩建,其中除北京首都和上海浦东机场外,还有广州、上海虹桥、深圳、成都、海口、西安、杭州、重庆、厦门、南宁、南昌、九寨沟、西宁等机场。

    据他透露,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的顺利举行、解决机场设施容量不足的问题,目前正在扩建的两个大型机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和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将于今年年底竣工,明年上半年投入试运行。建成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将具有3条平行跑道、3个航站楼(总面积达130多万平方米)、180个客机位。可满足年旅客量吞吐量7000万人次左右;作为2008年奥运会保障机场的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按照满足2015年旅客吞吐量5700万人次进行扩建,新建一条3400米长的第三跑道、新建航站楼48万平方米,以及相关的配套设施。

    作为此次研讨会的承办方代表,海口美兰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CEO董占斌,结合自身多年从事机场管理的切身体会,就机场管理转型对促进中国地方机场发展等问题表示:转换思想,更新观念,实现机场由直接经营型向管理型改变是我国机场行业经营的一种有益尝试。其核心是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机场逐步摆脱具体的生产经营事务,主要承担机场总体规划、安全监督、服务与运行效率监管、航空市场与服务项目拓展、机场商业开发、机场设施建设、机场国土资源制定与实施等职责,着力制定各种专业规范和标准、特许经营的制度,成为机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和监督者,是决策中心、资本运营中心和调控中心。而经营商则负责机场各项具体业务的经营运作,通过与机场当局签订协议的方式取得机场各项具体业务的经营权,通过主动走向市场,开拓发展,成为机场的经营利润中心。

    他概括了四种经营模式,实现机场向管理转型:第一,推广特许经营模式,实现商业经营专业化;第二,推行外包管理模式,实现后勤服务社会化;第三,拓宽投资融资渠道,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第四,积极发展临空产业,实现机场建设规模化。据记者了解,因地制宜、允许多种经营模式并存、进行分类管理的机场管理转型办法已在海航机场集团旗下的13个机场开始推广,并已成为海航在实施机场经营管理过程中,实现扭亏为盈、盈利上台阶的管理良策。

    研讨会上,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局长黄遂发、海航机场集团总裁康和生、中国民航资源网CEO郑洪峰,以及EMBRAER中国公司代表、OAG中国公司代表等就国内民用机场的发展前景和支线航空的发展市场等做了精彩的演讲和答辩。
 

附件:
分享到:

民航局客户端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