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用航空局 - 新闻中心 - 民航要闻
民航空管系统奥运保障初战告捷
来源:中国民航局 2008-08-09 09:27

    2008年8月8日19时,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以下简称“首都机场”)实施临时禁航空中安保措施,宣告民航空管系统奥运保障工作初战告捷,实现了胡锦涛总书记6月25日对民航空管奥运保障工作提出的“周密细致,安全顺畅,万无一失”的要求目标。中国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局长、空管奥运保障运行总指挥长苏兰根指出,空管系统全体干部职工按照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发扬抗震救灾精神,发挥一体化管理体制优势,克服了种种困难,创造了首都机场日保障航班1340架次、日保障专机45架次的历史之最,谱写了空管系统发展史上的新篇章。

    计划周密,工作细致

    民航空管系统从7月20日进入奥运保障实战状态后,各单位、各专业按照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进一步细化各类工作方案,特别是完善了应对复杂天气和特殊情况下大流量的应急预案,切实做到“计划更加周密”。管制部门积极与军方协调,实行联合值班,反复演练四种保障方案;设备运行部门加强24小时值班,建立专家保障小组,进入待命状态,做好关键设备备份应急准备;气象部门健全同国家气象局会商机制,密切监控涉奥机场和备降机场的天气情况,力争实现早预测、早报告、早准备;情报部门认真做好航行通告发布工作,对奥运期间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进行了全面演练,切实实现无“万一”情况。

    空管奥运保障指挥中心进一步抓紧抓好空管运行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以一丝不苟的态度、精细入微的措施落实好每个关键环节,切实做到“工作更加细致”。7月21日至30日,苏兰根局长和有关领导分别前往华北、华东和东北空管部门检查奥运保障工作。在北京区域管制中心,苏兰根局长对中国民用航空华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简称“华北空管局”)7月29日启用橙色响应机制后,在雷雨影响时间较长,飞行量不变的情况下,有序有效地指挥,使航班保障比较顺畅的保障给予了充分肯定,要求华北空管局把8月6、7、8作为保障的关键,处理好大量涉奥飞行集中到来的严峻考验。在华东空管局奥运保障视频会议室,苏兰根局长针对流量管理,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协调,坚持“把困难留给自己,方便让给别人”的原则,发挥一体化优势,全力支持华北、支持北京做好奥运保障。在沈阳空管运行中心,苏兰根局长观看了东北空管局针对北京地区奥运期间出现大面积雷雨特情的实战演练,他要求作为北部备降场的沈阳、大连、哈尔滨等地空管单位,不仅要做好备降保障工作,而且要提供良好的服务。

    运行安全,飞行顺畅

    7月27日6时53分,随着LOT091航班安全降落在首都机场,标志着空管系统各保障单位通力协作圆满完成了首个奥运代表团——波兰代表团的空管保障工作,也正式拉开了奥运空管安全保障的大幕。作为民航奥运空管运行保障的核心部门——空管局运行管理中心运行监控室,从7月20日开始,将原有的每天一次运行协调机制视频会议,增加为一天两次。并增加北京、上海、广州区域管制中心为新的协调机制成员单位,及时通报每天的涉奥飞行情况和专机、要客情况,遇到重大问题随时召开,确保信息畅通、处置及时。其中开闭幕式期间视频会议处于24小时常守状态。运行管理中心与外交部及民航有关部门多次召开协调会,明确保障方案;与专机申请国逐一核对飞行资料和计划,再将这些信息反馈到空管保障部门;与华北管理局、首都机场有关奥运保障部门落实机场停机位、地面代理以及备降机场等相关问题,力争把各项工作考虑得更加周密细致,确保万无一失。针对奥运会开闭幕式期间,专机、要客和涉奥飞行集中,运行管理中心下发了《关于奥运会开闭幕期间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和备降事宜的通知》,对奥运会开闭幕期间实时流量管理的原则、方法,以及复杂天气条件下国内航班备降机场的选择进行了明确。为了保证飞行安全、顺畅,7月初运行管理中心抽调业务骨干到总参和空军值班,保证军民航信息及时协调,并将值班人员由原来的6人增加到8人。

    8月1日上午,华北奥运空管运行指挥中心召开专题会议,就专机、要客、涉奥航班保障措施进行战前动员,确保万无一失。在奥运会期间,华北空管局注重运行管理,做到关注细节,在重要任务和复杂天气情况下,抓好奥运保障预案准备,根据情况,在22:00进行次日绕飞、备降、保障预案准备,第二天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驻京各运行单位、各空管分局每天有一名领导现场值班,终端管制中心精心组织值班力量,强化各个环节,多次进行演练,加大对特情处置及英语通话培训力度。北京塔台与首都机场相关单位召开了多次协调会,明确了专机和要客包机落地后的保障程序,确保航班顺利进港到位。奥运期间,气象部门在重点做好首都机场精确到小时的精细化预报同时,进一步拓宽服务能力,按照国际统一的规范和惯例要求,新增了包括南非、南美洲等在内的九个国外区域飞行气象文件,从而使气象服务区域扩展到全球,也标志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奥运包机、专机在抵达或离开首都机场时,可以享受到规范、优质、及时的气象服务。运行中心报告室、航务室、通告室、数据室各基层单位按照奥运工作程序,积极保障外籍运动员到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报告室积极跟踪飞行信息,全面掌握飞行动态,做到飞机落地前信息记录、通知。航务室、航行情报及时做好资料提供的准备工作,竭尽全力保障外籍运动员顺利抵京。

    再接再厉,万无一失

    2008年7月29日,受今年8号台风“凤凰”登陆北抬和副高后部偏南气流及东移高空槽的共同影响,首都机场出现了雷阵雨天气,上午9时30分,华北空管局首次启动了橙色响应机制,打响了奥运空管实战保障阶段的第一枪。民航华北奥运空管运行指挥中心副总指挥文学正、慕阳在华北指挥中心第一现场协调指挥,通过视频与民航局空管局运行中心及系统各保障单位保持紧密联系。根据对雷雨的分析以及可能造成的影响,9时30分,华北奥运空管运行指挥中心果断下达命令申请启动了橙色响应机制。随着橙色响应机制指令的下达,各运行单位按照橙色保障方案进入严格的实施阶段。在整个保障过程中,气象部门及时准确地通报天气变化趋势,运行指挥中心随时发布指令,北京区域管制、近进管制室、塔台根据航班流量和天气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指挥方案,采取调整航路、增开管制扇区、指挥飞机绕飞、调整飞机进出港走向等措施,确保进出首都机场的航班的正常飞行。19:00雷雨移出本区,19:10恢复绿色常态保障状态。29日共有涉奥航班70架,除一架机械原因,一架航空公司取消飞行,68架涉奥航班全部保障正常。

    民航局空管局局长、空管系统奥运保障运行指挥中心苏兰根总指挥长在充分肯定开幕式期间空管保障工作的同时明确指出,奥运保障工作已进入第二阶段,在接下来的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时间长,要求高,标准严,而各部门容易产生麻疲、松劲思想,奥运会闭幕式期间还将迎来集中大流量飞行,天气情况仍然比较复杂,因此各单位还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领导靠前,决策在前,占据奥运保障的主动地位。奥运期间,安保、保密、稳定等各项工作形势复杂,各级领导要积极深入基层,及时了解情况,提前制定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案,保证奥运会期间航班飞行的有序、顺畅。二是注重细节,重点突出,细节决定成败。针对各项工作都要始终保持清醒,决不可掉以轻心或存有侥幸心理,特殊时期小事也会引起大的问题。奥运会闭幕式前后,是保障的又一关键时期,一定要从细节抓起,保证各项工作万无一失。三是抓住机会,全面提升,使各方面工作更上一层楼。奥运保障工作对空管系统是一次挑战,同时也是一次机遇,奥运保障的高标准、严要求要求我们各项工作都要精益求精,不能出一点错误。要充分利用这次机会,发挥空管一体化优势,全面提升全空管系统综合保障能力和领导决策能力。苏兰根局长向全空管系统奥运保障单位提出,要按照胡总书记的“周密细致、安全顺畅、确保万无一失”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总结经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守岗位、靠前指挥、科学决策、团结协作,实现“安全、顺畅、正点、高效”的保障承诺,为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贡献自己的一份努力,以优质的服务向全国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附件:
分享到:

民航局客户端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