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用航空局 - 新闻中心 - 民航要闻
口述实录:民航局工作组赶赴玉树之后
来源:中国民航局 2010-04-16 18:35

    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后,中国民航紧急行动,在外执行公务的民航局局长李家祥第一时间对民航抗震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充分发挥民航快捷优势,开辟抗震救灾绿色空中通道,保证救灾人员和物资在最短的时间里运得上去,重伤病员在最快的时间内能转运出来,同时确保飞行安全。副局长王昌顺主持召开紧急会议,传达张德江副总理对民航救援保障工作的重要指示,部署民航抗震救灾工作,组织相关航空公司、机场、空管、油料等单位,实施保障救灾飞行。副局长夏兴华率综合司、运输司、机场司、空管局相关负责人组成民航局工作组,于4月15日一早出发前往玉树,协调各民航单位全力配合当地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夏兴华副局长一行在玉树机场候机楼成立临时协调指挥部,并确定了“四快”的工作原则:救灾飞机到后,救灾人员快下,救灾物资快卸,重伤员快上,飞机快走。

4月15日上午,民航局副局长夏兴华一行赶赴玉树机场,现场指挥民航抗震救灾保障工作。

    民航局工作组16日晚返回北京后,《中国民航报》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工作组成员、民航局综合司应急管理处处长杜伟,了解了工作组在玉树的两天紧张工作情况。
    以下根据杜伟口述内容整理,小标题为记者所加。

  救援人员“被困”机场
    15号11点,工作组一行8人下飞机后,马上听取了民航西北管理局乔新山副局长和青海机场公司关于玉树机场的情况汇报。当时,玉树机场各方面建筑基本完好,各项设施也基本完好。东航的飞机、空军伊尔76停在机坪,候机楼里,赶来救灾的武警、消防特勤人员和医疗救护人员在等着进城。
    工作组了解到,机场各项运行保障情况都是完好的,通过短波无线电台跟兰州保持联系,主要问题是民航跟玉树州政府联系不上,大批的救援人员到达后,因为没有车辆,离开机场特别困难。

  伤员转运组织工作落实到民航方面
    下午,工作组了解到,青海省政府的一个救灾指挥部已经提出转运重伤员的要求。实际上,14号晚9点,卫生部已经开会研究伤员转运问题,但如果转运重伤员需要拆飞机座椅,影响救灾。卫生部15号考虑利用民航运送救灾人员的飞机,回程不拆座椅,把那些能够坐着的、受伤较轻的伤员先运出来。

4月16日上午,在玉树巴塘机场,一名伤员正被抬上民航救援飞机。(郝雪松 摄)

    到了15日下午,发现送到的伤员有很多是躺着的、很重的伤员,有的甚至生命垂危。当时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医护人员在场。玉树州安排的一些大客车,载满一车伤员就立即送到机场。玉树机场当时只有4名医疗救护人员,两名医生、两名护士。当时,有72名武警战士在玉树机场帮助卸送物质,我们就让一部分武警战士过来帮忙维持秩序,同时医生护士开始给这些伤员进行简单的急救诊治。因为伤员数量很大,医生护士非常忙,好在他们中有会藏语的,能够与受员沟通,所以虽然压力比较大,但他们还是做了很多事情。
    工作组一开始努力把伤员按照轻重程度分区,以便组织他们登机,但是后续伤员越来越多,压力越来越大,秩序变得有点混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是把隔离区内外分得很清楚,隔离区外有专人负责维持秩序。

4月15日上午,民航局副局长夏兴华一行赶赴玉树机场,现场指挥民航抗震救灾保障工作。

 

    东航机组与空军方面全力配合

    根据伤员越来越多这种情况,工作组跟在执行任务的东航机组协商,把伤员运出去。机组全力配合,不管是坐着的还是躺着的,只要飞机上能够安置好,就一律运走。
    从城里来的人,都是用卧铺客车运过来的,躺的下面垫着被子,如果能走的话,就扶下来;不能走的伤员,一些藏族群众就用被子拎着四角抬出来。
    这时候,外场机务、货运人员、武警战士、医护人员、商务人员,只要能搭上手的,都帮着一起,几个人一起抬着一个伤员,开始一个个往飞机上运。
   因为伤员越来越多,又没有人组织,工作组就采取了紧急措施。玉树机场、民航西北局工作组跟当时在玉树机场执行任务的空军伊尔76的机组联系,询问他们能不能带一些伤员出去。空军机组也非常配合。因为他们要到成都,兰州,西安接运下一批救灾物质,所以他们去哪儿,就把伤员带到了那里。这样就加快了伤员的转运速度。

    临时指挥部和医疗救护站成立
    当地政府办公厅的一个秘书长,还有一位工作人员在玉树机场,当地卫生厅的一个厅长因为转运伤员也来到机场。在这种情况下,夏兴华副局长决定在现场成立一个临时指挥部,把这些负责同志组织到一起,研究下一步的工作措施。
    民航局工作组提出,因为机场医护人员太少,州里必须派医护人员来诊治、急救,以及区分该尽快转运什么样的伤员。卫生厅的厅长联系协调并调来了甘肃省中医院、甘肃省医疗救护队等三支医疗救护队,协助伤员转运工作。
    玉树机场的四个医护人员协助他们在机场候机楼里建了医疗救护站。伤员到了候机楼后,医疗救护工作就由地方医疗队接管了。

    帮助解决救援队进城问题
    很快,又出现一个新情况。15日上午11点左右,从西宁到玉树的广东边防总队救护队有300多人到达玉树机场后,因为没有车,出不去。
    这时,正好有运伤员的大客车过来,民航的同志,包括民航局工作组的同志,马上去问大客车的司机送完伤员之后要去干什么。司机说送完伤员要去接部队。我们告诉司机,这里有救援医疗队,能不能把他们带进城去,司机们都很痛快地答应了。然后,我们就帮助广东省边防总队救护队的同志与大客车司机们接上头。
    省政府的一位同志跟我们配合,也先后给他们找到了4台大客车和1台卡车,解决了这300人和装备进城的地面运输问题。他们走了后,我们看到重庆消防特勤中队到了,然后采取同样的方法,解决了他们的进城的交通问题。后来,青岛的一支特勤队也是这么解决地面运输问题的。

    检查机场各项设施是否完好
    夏兴华副局长带领民航局工作组去机场塔台查看了情况。塔台上有西北空管局从其他地方抽调来支援工作的管制人员、气象人员、设备保障人员。尽管支援了部分技术力量,但是塔台的工作还是非常忙。玉树机场通航以来每周才三个航班,现在一天要保障几十班,工作量陡然增大,需要协调处置的情况比较多。
    看完空管情况后,工作组又把整个机场的情况看了一遍。根据看到的情况,工作组向地方的同志多次提出,一是要加派武警,来帮助卸货,加快卸货速度;二是要解决好机场到城里的交通问题,到达的救灾人员要能及时走;三是要尽快解决外运伤员的组织工作,因为来的伤员有轻伤、有重伤,有的伤员有好几人陪护,有的伤员无人陪护,工作组希望他们协助民航保证机场的运行顺畅。

    劝说高原反应严重的医疗队员下撤
    到了晚上,工作组发现从外地来参加救灾的医务人员出现了高原反应,有些人还很严重,有31名人员得了肺水肿,这在高原是非常凶险的,而且在高原很难治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紧急协调空军的伊尔76飞机,利用回程把这些人员送到西安。
    据后来统计,15日一天送下去50个救灾人员。第一批运了32人,包括31名医疗救护队队员和一名中央电视台的记者。
    之后,民航局工作组陪省政府卫生厅的领导到侯机楼里查看情况。当时有北医三院、第四军医大学等三支医疗队在侯机楼里,我们到每一个队伍里去问,动员他们,如果高原反应严重,还是要尽快下去,不要坚持,否则的话会出现生命危险。

    顶着高原反应,完成跑道灯架设备
    14日,为了能够开通夜航,部队的伊尔76飞机把一些应急反光灯运到玉树机场,准备15号下午架设跑道灯。
    因为当时玉树机场民航飞机起降较多,机场司副司长邵道杰为保证飞行安全和架设跑道灯安全,邵道杰向部队的同志介绍了跑道管理的有关要求,最后还决定亲自带部队的同志去。
    实际上,邵道杰副司长的高原反应很厉害,跑道灯铺设完后,回来吸了一段时间氧,因为身体状况实在不好,当天下撤到西宁。但就在下撤前,铺设完跑道灯之后,他还对机场基础设施进行了检查。
    工作组的其他人员也有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有的是头疼,有的是眼睛发涨,有的是头晕,还有一些感觉疲劳。夏兴华副局长去玉树前腰部旧伤复发,好几天都是在卧床的,去了后经常腰疼得受不了,反应也比较大。工作组的8个人中,有6,7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吸过氧。

附件:
分享到:

民航局客户端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