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用航空局 - 专题专栏
《中国适航报告》连载之十二
来源:中国民航局 2016-11-09 14:24

  有志则强气冲霄汉(上)

  ——记中国民航试飞员赵志强

  刘斌

  编者按

  历经十余载,国产ARJ21新支线飞机终于飞上蓝天,即将为我国民航业的发展谱写新的乐章。作为中国自主研制成功的首款涡扇喷气飞机,它经由中国民航局第一次完整、严格地按国际标准进行适航审定,并颁发了型号合格证。

  对于国产民机制造和适航审定工作,习近平总书记近期也作出重要批示:国产ARJ21支线飞机取得型号合格证,是我国航空工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广大参研参试和适航审定人员为此付出了艰辛努力。研制大飞机承载着几代中国人的梦想,前面的路还很长,挑战还很多,很严峻。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继续弘扬航空报国精神,总结经验,迎难而上,在做好ARJ21飞机后续工作的同时,要全力推进C919大型客机项目,让中国自主研制的大飞机早日在蓝天上翱翔,成为彰显中国装备制造实力的新名片。

  在中国民机事业艰难前行的过程中,您是否想知道,中国民航适航“国家队”究竟是如何团结拼搏、攻坚克难,与中国商飞共同打造中国大飞机的先遣机——ARJ21-700的?本报特别推出专版,将陆续选载由著名报告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刘斌采写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适航报告》。

  转型:从航线飞行员到试飞员

  飞行员是令人仰慕的蓝天骄子,而试飞员不仅是飞行员中的佼佼者,更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在ARJ21-700飞机型号合格审定的过程中,中国民航诞生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试飞员团队。虽然仅有3个人,但这个“三人组”表现出色,令国人为之惊叹。在“三人组”中,张放由于ARJ21-700飞机商业运行的需要,目前经商调已赴成都航空公司,任副总经理、飞行总监。张惠中出差在外,笔者近日仅采访到另一位试飞员、中国民航上海航空器适航审定中心试飞室负责人赵志强。所谓有志则强,这位小伙子英俊潇洒、剑眉星目,我们就先来听听他的故事吧。

  在2009年春暖花开的时节,赵志强走进时任中国民航上海航空器适航审定中心主任的沈小明的办公室。沈主任热情地与他握手,递上一杯龙井香茗,接着就开门见山地问道:“你知道中心是做什么的吗?”

  赵志强说:“知道,代表政府维护公众利益,对航空器进行适航审定。”

  沈主任又问:“知道试飞员是做什么的吗?”

  “知道,是驾驶等待适航审定的飞机,按规章条款进行试验试飞”。

  “那你想过‘试’的含义吗?”

  “飞机试飞员与航线飞行员不一样,‘试’代表风险,我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赵志强坚定地回答。

  沈小明主任满意地点了点头,语重心长地说:“你来应聘中国民航首批负责适航审定的试飞员,我们热烈欢迎!中心招聘的条件十分严苛,优中选优,你被录用了,也要向你表示祝贺!我在维修审定一线工作了十几年,有一次对一架国外飞机进行认可审定,他们傲慢地问:‘你们有试飞员吗?’我说:‘还没有。’提问的那个人耸耸肩,两手一摊说:‘那就认可我们的试飞结论吧。’这个场景对我刺激非常大。无论是对国外飞机进行认可审定,还是对国产飞机进行适航审定,都是国家主权、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国家强大兴盛的象征。航线机长有上万人,但是中国民航首批试飞员只从中招收3个人,你们肩上的担子不轻,任务光荣而艰巨。图舒服、要待遇,别来;怕出差、难吃苦,别来。中心给你们搭建事业的发展平台,你们要发挥才干,为中国民机发展作贡献。人生成功的标志不是你当了多大的官、挣了多少钱,而是看你做出了什么有价值的事情。当你退休后对儿孙们说‘ARJ21-700新支线飞机、C919大飞机是我试飞审定的’时,你会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

  一席话刻骨铭心,沈小明主任给赵志强上了入职第一课。

  赵志强是安徽宣城人,他的家乡历史悠久、文化丰蕴,作为“文房四宝”之一的宣纸更是名扬四海。小时候,赵志强只要一听见飞机飞过山村的轰鸣声,就会拔腿跑出家门仰头张望,一直看着飞机远去。从那时起,他与飞机就已经结下了深深的不解之缘。

  1994年秋天,赵志强以优异的高考成绩走进省城合肥工业大学,在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就读。他学习好、懂事理,同学们推选他担任班长。1996年春夏之交,东方航空公司来合肥的理工科院校招收大学生飞行学员。消息传出后,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建筑大学、安徽理工大学的校园里都炸开了锅。系主任对赵志强说:“你是班长,带个头,抓住这个可遇而不可求的机会。”赵志强有点儿犹豫,虽然心中一直很向往,但那是飞天的美梦,能实现吗?他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填写了报名表,接下来就是一天又一天排着“长蛇阵”体检。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残酷淘汰,600多名热血青年剩下60人,最后筛选仅剩下6人。快放暑假了,最后一次复检又淘汰了1人。等到正式发放录取通知书,赵志强与另外4位其他院校的青年才俊终于得以圆梦蓝天,登上了西行的列车,来到位于四川广汉的中国民航飞行学院运输机驾驶系学习专业飞行,这是他过去做梦也没有想到的。一年后,他又被送往大洋彼岸的美国航空技术学院学习深造。毕业回国后,赵志强进入东方航空公司,正式穿上民航飞行服,从副驾驶到机长,技术等级不断上台阶,几年后成为了国家骨干航空公司的航线教员机长。

  2008年,中国民航上海航空器适航审定中心成立。2009年的一天,赵志强无意中看到了该中心招聘试飞员的广告:条件是35岁以下,飞行在7000小时以上,教员机长飞行在3000小时以上,并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赵志强动心了,自己的条件全都符合,年龄也在规定的范围内,喜欢挑战的他决定一试。最终经过考核,他在众多报名的机长中脱颖而出,这才有了沈小明主任与他进行入职谈话的一幕。

  上海外滩,灯光璀璨,夜色迷人,一对情侣在黄浦江畔依偎倾谈。男主人公是赵志强,女主角是他的女朋友姜晓琼——一位美丽端庄的上海籍空姐。

  “我要走了。”男主人公说。

  “去哪儿?不飞航班了,要出国?我不让你走。”女生睁大眼睛娇嗔地说。

  “你听我说完……”

  “我不听,你干什么都行,就是不让你离开我!”

  “我要去当试飞员,还在上海搞飞行。只要咱俩不飞,就能经常见面。”男主人公耐心地解释道。

  “啊,那多危险啊?!”

  “中国民航急需试飞员,总得有人去啊。我的条件刚好符合,错过这个机会,以后年龄大就没资格了。你不是支持我干事业吗?”

  “算叫你抓住理由了,只要你喜欢,就去吧!”姑娘温柔地倚在赵志强肩上嫣然一笑。

  成长:在“国家队”里百炼成钢

  赵志强到中国民航上海航空器适航审定中心上班了。此时,ARJ21-700飞机型号合格审定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深入推进,审查组已经从上海移师中国航空城,在距阎良20多公里的富平县天成园宾馆扎下营寨。这里出门见山,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晚饭后大家还要继续开会,布置工作。赵志强满心欢喜地来到这里,与各路专家一起学习和工作。没过多久,他突然接到紧急通知,马上要去美国国家试飞员学院接受培训,这一去又是7个月。在半年内,赵志强把一年的课程和训练科目全部学完了,从8时到17时,时间排得满满的,要通过试飞初始学习、严格训练、实操考核,才准予毕业。从该学院毕业的学员,与从美国空军试飞员学院、美国海军试飞员学院、英国皇家试飞员学校、法国空军试飞中心毕业的学员一样,都可以加入全球最高级别的国际试飞员协会,有资格参与世界各种型号飞机的适航审定试飞。后来,赵志强和张惠中均以优异成绩成为该协会的会员。

  从2012年2月14日开始,ARJ21-700飞机的审定试飞工作全面展开。截至2014年12月16日,张放、赵志强、张惠中3位局方试飞员与申请人试飞员密切合作,完成了大纲规定的全部试飞科目。首先是进行性能试飞,空速系统校准,找出飞机空速误差和高度误差,进而找出系统误差。其中,赵志强进行了空速校准(小重量)试飞和低速段空速校准试飞。在试飞过程中,他一丝不苟,精细严谨。

  失速和失速特性试飞是风险最大的科目,飞机要在不同速度、不同载荷和不同重心下进行飞行,通过试飞取得相应的包线数据,找到边界,确定裕度,为日后保障商业飞行安全提供可靠的依据。此外,还有负过载、高速特性、最大刹车能量中断起飞,以及一些中小风险的科目,赵志强都顺利完成了,其中还包括特别气象条件下的大侧风、自然结冰等试飞科目。

  在航空史上,试飞员被称为“背着探雷器的扫雷者”,确实风险极大。申请人在设计飞机时,充分规范了风险边界,而中国民航的适航审定试飞员则要用数据来证明其符合性。

  艺高人胆大。北京大学山鹰攀岩登山队有一种精神:“存鹰之心于高远,取鹰之志而凌云,习鹰之性以涉险,融鹰之神在山巅。”而张放、赵志强、张惠中就是新诞生的中国民航“试飞之鹰”!

  他们凭借在国外经过严格培训获得的知识技能,以及自己冷静的思考、灵活的应变和高超的驾驶技术,在禁区边缘获取宝贵的试飞数据,为首款国产涡扇喷气新支线飞机未来的商业飞行提供了安全保障。

  “我去!”掷地有声挺身而出

  在ARJ21-700型号合格审定中,有243个审定试飞科目,分为高、中、低3个风险等级。面对高风险项目多、强度大、任务重的实际情况,国家级资深试飞员赵鹏、陈志远以及中国民航试飞员张放、赵志强、张惠中勇于担当,迎难而上。赵志强平时话语不多,不善言谈,喜欢静静地待在一边思考。但试飞任务一来,他经常第一个站起来,掷地有声地说:“我去!”在获得批准后,他会很快整理好相应文件,收拾好行李就出发。

  “我去”,简短的两个字,干脆、坚决,是明确的态度,更是果断的行动。

  “我去”,这种挺身而出的实际行动,是情怀,也是担当,一切都是为了让ARJ21-700早日取证,让中国的大飞机梦早日实现。

  赵志强是个孝子,父亲过世早,前些年年迈的母亲在安徽老家与哥嫂一起生活,赵志强逢年过节则经常回去探望。清明节,他一定会回家乡给父亲上坟扫墓。

  2013年清明节前几天,他风尘仆仆地回到家乡,刚进哥嫂家门放下行李,远在嘉峪关大漠深处的联席试飞领导赵越让突然打来电话:“志强,你在哪里?是这样的,根据气象部门监测到的情况,最近三四天是飞‘大侧风’的理想天气,风力达到规章条款要求,机会十分难得。我特意给你打电话,要不要从上海派车去接你?”领导知道他的觉悟,了解他的品格。赵志强答道:“我明白了,不用接,我会尽快赶到嘉峪关。”关上手机后,他马上到父亲墓地摆酒、燃香进行祭奠。晚上,他握着老母亲的双手,全家人吃了一餐团圆饭。第二天清晨,他在哥哥的陪送下来到长途汽车站,当天就赶回了上海。次日,赵志强乘早班飞机抵达嘉峪关,并立即投入到准备工作中,利用难得的气象条件,不失时机地完成了“大侧风”科目,几个测试点都飞到位了,获得了有效数据。

  生日:在新疆“追云逐冰”中度过

  在长达12年的ARJ21-700型号合格审定期间,中国民航适航“国家队”的成员平均年出差150天~180天,许多人因乘机频繁成为三大航空公司的金卡会员。在每月集中办公一周的日子里,他们通常会利用星期天提前准备,乘坐当天下午或傍晚的航班赶到西安,周一早上8时就投入到紧张的审定工作中。5天后,星期五乘坐晚间航班返回各自家中。在试飞审查期间,他们加班加点,赵志强曾连续16周在阎良工作,偶尔回上海一次,在家时间不足24小时。

  2012年~2014年,连续3年,他们在乌鲁木齐进行自然结冰试飞,每次都要奋战20多天。赵志强的生日是3月11日,但在这3年中,他的生日都是在新疆“追云逐冰”中度过的。慈母的挂念,爱人的思念,让他心头常忆亲情,也难免产生孤独的幽思。但是,在“国家队”中,队友们为他准备的生日祝福蛋糕让他热泪盈眶,备感温暖。当祝贺生日的蜡烛点燃时,赵志强在心里暗暗许愿:祝中国首款涡扇喷气飞机自然结冰试飞成功,祝ARJ21-700飞机早日取得型号合格证。在那一刻到来时再举杯欢庆。

  爱妻、亲人的支持是前行动力

  2013年初春,赵志强的母亲因严重腰肌劳损住院接受手术。此时,赵志强正在新疆乌鲁木齐进行紧张的自然结冰试飞。那是一段让他备受煎熬的日子,心中牵挂着母亲,试飞进展又不顺利。就在他百般忧虑之时,爱妻姜晓琼起了大作用。每天晚上,小姜会定时向赵志强报告母亲术后治疗和起居的情况。小姜是上海人,口味清淡,但为了老人,她每天换着花样到菜馆点两三种味道浓辣的菜肴,再打上两份米饭端到老母亲床前,与老人边吃边聊天。有时老人看着漂亮懂事的儿媳,想着远方的儿子,不知不觉眼泪就流出来了。小姜看出了老人的心事,于是接通微信视频电话,让他们母子“面对面”交谈。赵志强看到爱妻对母亲照顾得如此细致周到,挂念之心也就安定了。放下电话后,他马上投入工作,继续研究解决试飞中出现的问题。他的悟性好,善于摸索总结,夜深了,洗个热水澡进入香甜的梦乡,当第二天太阳升起时,他又满怀信心地开始了新的追索。

  从乌鲁木齐回到上海后,赵志强夫妇发现母亲术后不能久坐,便买回来一台投影仪,将电视画面投放到白色的天花板上。老人躺在床上也能看电视,十分开心,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妻子如此孝顺,婆媳关系如此和谐,赵志强投身试飞工作的动力更足了。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编审,中国作协2015年重点作品扶持项目《中国大飞机》作者)

试飞前的赵志强。

ARJ21-700飞机在高原机场进行试飞。(中国商飞公司新闻中心供图)

赵志强在ARJ21-700飞机前。

  

  

  

分享到:
相关推送

民航局客户端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