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用航空局 - 专题专栏
《中国适航报告》连载之三十(结束篇)
来源:中国民航局 2016-12-05 09:00

  任重道远 永远在路上

  刘斌

  编者按

  历经十余载,国产ARJ21新支线飞机终于飞上蓝天,即将为我国民航业的发展谱写新的乐章。作为中国自主研制成功的首款涡扇喷气飞机,它经由中国民航局第一次完整、严格地按国际标准进行适航审定,并颁发了型号合格证。

  对于国产民机制造和适航审定工作,习近平总书记近期也作出重要批示:国产ARJ21支线飞机取得型号合格证,是我国航空工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广大参研参试和适航审定人员为此付出了艰辛努力。研制大飞机承载着几代中国人的梦想,前面的路还很长,挑战还很多、很严峻。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继续弘扬航空报国精神,总结经验,迎难而上,在做好ARJ21飞机后续工作的同时,全力推进C919大型客机项目,让中国自主研制的大飞机早日在蓝天上翱翔,成为彰显中国装备制造实力的新名片。

  在中国民机事业艰难前行的过程中,您是否想知道,中国民航适航“国家队”究竟是如何团结拼搏、攻坚克难,与中国商飞共同打造中国大飞机的先遣机——ARJ21-700的?本报特别推出专版,将陆续选载由著名报告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刘斌采写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适航报告》。

  情怀与梦想

  《中国适航报告》到这一期就结束了,一路走来,大量鲜活、生动的故事让我感动。中国适航按照国际标准严格完整地走过了一个型号合格审查的全程。经历12个不同寻常的春夏秋冬,使中国大飞机的先遣机——首款涡扇喷气飞机——得以成功取证、腾空而起,这是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令人欢欣鼓舞。ARJ21-700型号合格审查组荣获“民用航空安全集体一等功”,可谓实至名归。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国大飞机承载着党和人民的委托,承载着中国民机产业发展的历史使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RJ21-700飞机是中国大飞机的开路先锋,是中国人民实现大飞机梦想迈出的第一步。这个硕果是中国精神的一个符号,是中国力量的一个象征,是全国人民梦寐以求的企盼,也是航空人和民航人共同的情怀与梦想。它历经几代人的不懈追求,艰苦奋斗,依靠上下同心聚力,多方密切合作,方能筑梦天下,来之不易,可喜可贺。

  几十年来,我国大飞机从运-10起步,经过MD-82/92、MPC-75、AE-100,再到今天的ARJ21-700,步履艰难,几上几下,一波三折。但是,中国航空人不改初心,坚定信念,不离不弃,航空报国,这就是航空人的“情怀”。有了这种事业情怀、爱国情怀、大飞机情怀,就会矢志不移、坚定前行。

  ARJ21-700飞机研制的成功是集中优势、凝聚力量办大事的典范。2008年,国家决策成立了中国商飞公司,打造了一支从事大飞机事业的专业团队。他们在研发当中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而且在内部适航质量管理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中国商飞质量适航安全部副部长卓刚向笔者介绍了从“要我适航”到“我要适航”的转变过程,从观念提升到行动自觉,中国商飞与民航局的适航团队密切配合,双方共同成长、共同进步,谱写出一段佳话。中国试飞院、中航工业多个科研、生产单位的支持与配合也都可圈可点、令人感动。

  近一段时期,笔者还采访到中航工业刘高倬等一些老领导,他们讲述了中航工业的光荣传统和艰难历程,讲述了中国大飞机梦的由来与发展。民航的老飞行员饶绍武也很关注国产飞机的研制。这些航空人对ARJ21-700飞机充满深厚感情,在离退休后仍念念不忘,壮心不已。时任中国商飞公司董事长张庆伟、总经理金壮龙两位领导十分尊重和信任他们,邀请杨育中、汤小平、刘乾酋、王启明、饶绍武组成了“五老督察组”。自2008年9月1日成立之日起,一直到2014年12月29日飞机成功取证,“五老督察组”奔波各地,深入研制、审查、试飞一线,指导如何解决具体难题,几十份督查报告直送决策领导,作出了重要贡献,令人感动钦佩。

  民航局领导对这一国家发展大战略同样高度重视,强力推进;中国民航局有关司局,如飞标司、国际司、公安局、空管办、空管局等鼎力相助;中国民航系统各地区管理局、航科院、民航大学等机构积极参与、倾力投入,使得中国适航力量不断得到加强。

  共同的情怀与梦想,共同的初心与目标,最终才有了ARJ21-700飞机的展翅腾飞,才有了中国大飞机的成功起航。

  职责与担当

  航空器适航审定司(简称“适航司”)是中国民航局适航主管部门,在适航司的众多职责中,重中之重的是制定与监督执行民用航空器适航审定的政策、法规、规章和标准,使审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采写《中国适航报告》期间,许多适航“国家队”成员都告诉笔者:“我们从事具体审查,适航司出台政策指导,机关的同志做了大量工作。”

  的确,如果说中国适航“国家队”是ARJ21-700飞机一线审查军团,那么民航局适航司就是这次审定大战的总部指挥机构。12年来,适航司在民航局的领导决策下,行使职责、统揽全局、运筹帷幄,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预则立,行在前”。适航司在政策导向、专业引领、靠前指挥、决断破险、解决难题等方面做了大量具体工作,从历任司长、副司长、处长到工程师,都能履职尽责、扎实工作、无私奉献。其中,杨桢梅、张森、朱雪峰等人多年来几乎都没有休息日的概念,频繁地奔波出差,夜以继日地工作,双边谈判中斗智斗勇的具体故事及细节不胜枚举。

  规章是适航审定的依据和准绳,程序则是适航审定工作的行为规范。在ARJ21-700飞机的审定过程中,不时会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适航司则及时将解决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经验增补到规章和程序中,陆续修订颁布了《中国民用航空规章第25部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CCAR-25-R4)、《中国民用航空规章第26部运输类飞机的持续适航和安全改进规定》(CCAR-26)、《航空器型号合格审定程序》等一系列规章程序。针对ARJ21-700飞机的试飞安全管理,更是即时颁布了一系列程序规范试飞安全管理以及试飞员和试飞工程师资质及培训,包括《航空器型号合格审定试飞安全计划》《中国民航试飞和试飞工程师的职责、程序和培训要求》《航空工程师、试飞员和项目支援专业人员培训大纲》等。

  针对申请人在取证期间进行了一些部辅件预投产的实际问题,适航司采取“同步并行”的方式,颁布了《ARJ21飞机预投产管理程序》审查产品的符合性。除此之外,《航空器及其零部件设计工作标准化程序》《接受国外符合性资料的政策指南》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也陆续颁布实施。这些工作充分体现了适航审定工作在法规化、程序化、规范化上的进步,既是整个过程中经验的积累,更是审定能力逐步提高的表现。

  从一个写作人的视角看,在长达12年的适航审查过程中,适航司从民航系统各地区管理局、民航大学、航科院等单位抽调人员组成“国家队”,这是适应当时条件的创举。后来又建立了专职审定机构、打造了第一支中国民航试飞员/试飞工程师队伍,积累了稀缺资源,培养了中青年骨干人才,践行了“忠诚担当的政治品格、严谨科学的专业精神、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敬业奉献的职业操守”的新时期民航精神。

  殷时军总工程师说:“在审查过程中,我们提出了16个字审定工作原则,即‘坚持标准、严格审查、条款衡量、数据说话’”。这16个字的工作原则,重在坚持,标准是刚性的,是红线;严格是态度;条款是尺子,一把尺子量到底;“数据说话”是具体方法,科学依据。这是审查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审查过程中,审查组不断攻坚克难,填补了许多技术空白,创新了许多方法,形成了宝贵的知识财富,这是一笔无形资产。所以,适航司本着“弘扬精神,记录历史,传承经验,启迪未来”的方针,于2015年底,在中国民航出版社的协助下,启动了编写《ARJ21-700飞机型号合格审定专业技术》丛书这项文化工程。丛书共有11册,分别由审查组的成员按照各自的专业撰写,突出专业性、独创性、文献性和可读性,同时也为C919提供经验,少走弯路。

  差距与短板

  虽然ARJ21-700飞机取证成功,但是,中国适航毕竟仍处于成长时期,与美欧等航空发达国家的适航能力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集中体现在,我们审定的型号数量有限、审定经验不够丰富。面对现实,面对未来,只有清醒地认识自己,认识差距,虚心地学习他人的长处,才能不断进步。

  美国在上世纪20年代设立了航空司,对飞行员、航图、导航和适航标准进行管理,随后针对航空安全制定了民用航空规章。其民用航空工业有100余年的发展历史,适航管理也积累了将近100年的经验,成熟的民用航空产业催生了健全的适航审定体系。

  虽然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就大力发展航空工业,但受各方面因素影响,民用航空工业的发展进程十分滞后。直至上世纪80年代,从运-12开始,我国才真正走上了按照适航规范自主设计民机的道路。按照国际惯例与适航规章自主研发首款运输类飞机,ARJ21是2003年才开始研制的,作为后来崛起的中国航空工业由此以较高的起点前行。国家构建了以中国商飞为核心的民机产业体系,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是我们的基础还很薄弱,民机发展历程短暂,要赶超航空发达国家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另外,我国适航审定体系管理经验不足,往往就规章谈规章。由于直接引用美国联邦航空局(FAA)的规章,一旦遇到非量化标准,我们常常由于缺乏经验而遭遇瓶颈,这便是“拿来主义”的弊端。我们还不是国际通行规章的制定者,对规定的解释不够权威,经验不够丰富,在执行规章时有一定的差距。

  所谓领先者制定游戏规则,在工业基础不够发达的情况下,需要我们针对具体问题进行交流和学习,从而积累经验。“路漫漫其修远兮”。想参与甚至领导制定游戏规则,缩短差距,还需要再经过若干型号的历练。

  民航局关于进一步深化民航改革工作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中提及补齐“四个短板”,其中就有补齐适航审定能力短板的要求。“差距”与“短板”的核心问题是“能力”。为全面提高适航审定能力,民航局牵头制定了适航攻关专项方案和适航审定“十三五”规划。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民航深化改革提升适航审定能力工作方案。民航局将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提高适航审定基础能力。

  目标与远方

  适航攻关专项方案聚焦提升型号审定能力,加强现有审定机构的组织建设和合理布局,编制、人员到位,完善适航审定标准及配套的规范化文件,重点做好C919的合格审定和ARJ21的取证后管理。在规范生产管理方面,在特定的监管局增设生产监督机构,完善国外民用航空产品在华生产适航管理,开展生产批准延伸和供应商管理国际合作。在实施适航管理全覆盖方面,加强适航检查委任代表组建设,加强航油航化适航审定中心建设,完善特殊类别、初级类、轻型运动航空器适航管理政策,实施套材组装、自制航空器适航管理,开展无人机适航管理政策研究工作。在加强标准计量工作方面,加强行业标准化推行委员会工作,加强民航计量检测中心建设,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发展民机产业是国家战略。我们相信,不仅仅是今天的ARJ21-700飞机和接下来的C919飞机,祖国的蓝天、世界的蓝天将翱翔着越来越多的中国研制的飞机。我们的民机制造业将更多与国际同行同台竞技、并肩前行。

  同步发展的中国适航也将不断成长壮大。随着一系列规划的实施,中国适航审定能力将大幅提升,这将体现在我们的研究设施设备更加先进、研究实力更加强,具备更加完善的规章制定能力。中国适航将更加彰显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参与国际通行适航规则的制定,通过与美、欧适航当局合作交流、互相切磋,获取更多的国际话语权。

  “十三五”适航审定规划的蓝图已绘制出来,“知行合一”是出发点,需要踏踏实实一项一项去落实。最重要的是心态与观念,坚持与坚守,咬定目标,长期坚持,不忘初心,不离不弃。前行的路上肯定会布满荆棘,我们宁可把困难和问题预想得更复杂、更艰巨,也不能掉以轻心。要有开阔的国际化视野,有担当、责任和使命感,有精进、吃苦和奉献的精神。远方的前景十分美好,但现实的任务是艰巨繁杂的,任重而道远。中国适航目标明确、信心坚定,未来会借助ARJ21-700成功的劲风,在创新奋进的时代大潮中,迎接大飞机C919的首飞和取证,迎接AG600的首飞和取证,不负众望、不负重托、奋力前行。

  在《中国适航报告》收尾之际,衷心感谢中国民航局、中国商飞、中国试飞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指导,感谢中国民航报社的鼎力支持、悉心编辑,感谢受访者的积极配合,感谢广大读者。谢谢!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编审,中国作协2015年重点作品扶持项目《中国大飞机》作者)

ARJ21-700飞机驾驶舱

ARJ21-700客舱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RJ21-700飞机是中国大飞机的开路先锋。

 

  

  

分享到:
相关推送

民航局客户端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