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民航局副局长李健:使命在肩 不忘初心

  

  

  三月,北京。对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用航空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健来说,这是2019年日历上的一个重要时间。“今年是我第二年参加全国政协会议。全国政协委员这个身份,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李健坦言自己今年依然“有备而来”,“今年提交的两个提案,都是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形成的。我将继续做好‘委员作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务实建言,用恪尽职守来诠释责任,用奋发有为来回应期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献智出力。”

  在2019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李健接受《中国民航报》专访,谈期待、话发展、聊建议。

  一个身份更添责任

  问:民航是国家重要的战略产业,对国家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听完政府工作报告后,您有什么感想?

  答:听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感触很多。第一感触是提振了发展的信心,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第二感触是很接地气,回应了社会的关切和诉求;第三感触是直面问题,不回避敏感话题。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2019年要加大民用和通用航空等基础设施投资力度,这些都值得每个民航人不断学习和实践。

  2018年,民航保障了6.1亿人次旅客出行,运输总周转量保持两位数增长,并实现运输航空持续安全飞行100个月。进入2019年,民航航空安全依然保持了良好态势,截至目前,运输航空实现102个月的安全运行纪录。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我们始终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一个航班一个航班地盯,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出来的,是所有民航人撸起袖子干出来的,同时也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对民航的关心和支持。

  民航始终践行“发展为了人民”的理念,坚持把服务民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求作为民航核心的价值取向,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和行业管理者,我将不忘初心,履职为民,把这份政治责任珍惜好、发挥好、履行好,不辜负使命与期待。

  问:刚才您提到截至目前,中国民航运输航空实现了102个月的安全飞行纪录。面对这样的成绩,作为民航安全的行业管理者,您的压力是不是更大了?

  答:从2007年分管民航安全工作到现在,已经12年多了,我的体会是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安全不能只是在安全形势不好的时候讲,而是应该一以贯之。

  今年两会我带来的第一份提案,就是有关安全的——关于调整航空运输类央企经营业绩考核政策的提案。虽然我国民航安全形势总体平稳,但也存在起伏,特别是相关航空运输类央企下属企业安全工作仍有待加强。三大航体量占行业比重大,对行业安全发展至关重要。然而,现行航空运输类央企考核政策更多强调经济效益指标,没有有效引导企业正确处理好安全与发展、安全与效益的关系。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这种考核导向下的发展方式将暴露出更多弊端。安全是民航工作的永恒主题,是民航发展的生命线,也是民航最大的政治。因此,我建议修改完善现行航空运输类央企考核政策,实现企业经济考核政策与民航安全发展的良性互动。

  问:为解决现行航空运输类央企考核政策更多强调经济效益指标的问题,您有哪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答:在我看来,处理好安全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关键是结合航空运输类央企经营、运行特点,找出安全与经济效益的平衡点。

  我的建议,一是调减部分指标,适当调减对航空运输类央企效益和规模类指标值的设置数值,进一步引导企业、行业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二是增加部分指标,将航空安全纳入业绩考核特殊事项清单,在考核时予以适当关注;三是调整部分指标权重,进一步明确减分或降级机制,放大和民航紧密相关的安全运输类指标,建立安全正向激励机制。

  一缕情怀书写担当

  问:通航发展一直是两会代表、委员广泛关注和探讨的话题之一。去年您有一份关于通航的提案,一年过去了,您如何看待现在的通航发展?

  答:作为民航的“两翼”之一,通航是国家经济进入新常态下稳增长、调结构、转动能、惠民生的重要抓手,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民航局党组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要求,明确了“放管结合、以放为主、分类管理”的通航发展总体思路。

  过去一年里,我去哈尔滨、五大连池、深圳、江西、四川等地调研了解通航管理改革试点工作,就是要去现场听一听通航人的声音,看一看大家还有哪些困难。

  前不久,我还参加了初教6飞机颁证仪式。像我这个年纪的飞行员对初教6都十分熟悉,它是众多中国飞行员的启蒙教练机。而今,初教6成为我国首个军转民飞机型号,开启了国产通用飞机的春天。

  初教6的取证过程也是民航局深化通航“放管服”的一个缩影。自2017年以来,民航局已出台60余项通航利好政策措施,包括加快通用机场建设和颁证速度;实施经营与运行许可两证合一;降低私照飞行训练、人员体检、航空器许可和维修标准;以通航监管专项督查193项问题整改为抓手,着力解决通航监管过严、制度性成本过高等问题。今年初,我们还实施通用航空法规体系重构,形成了业务和法规“两个框架”,这在通航改革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未来,我们还将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精神,继续加大通用航空等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持续激发通用航空市场活力,“放权”给了通航从业者更多的信心,服务更多的社会公众需求,让通航真正成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问:现在,许多人不仅希望乘坐中国民航的航班,还渴望乘坐更多中国制造的大飞机。随着C919取证工作的不断推进,这个梦想越来越近,您如何看待国产民机的发展?

  答:让中国的大飞机飞上蓝天,既是国家的意志,也是全国人民的意志。党的十九大强调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国产大飞机的制造有助于促进我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发展。大飞机制造是战略先导产业,供应链长、辐射范围广,对国家产业结构升级、占领技术制高点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适航审定工作的主管部门,近年来,民航局将大力支持航空工业、中国商飞的发展,把推动国产民机发展作为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的重要任务。一方面,坚持严格适航审查,推动国产民机制造企业持续提升国产民机质量。另一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促进国产民机投入航空市场,逐步提高国产民机在我国民航机队的占比;不断深化中美、中欧等适航合作,利用多种平台推动国产民机走向世界。例如ARJ21飞机自2016年6月投入运行以来,共交付用户12架,累计安全飞行9000多小时,运送旅客超过28万人次,航线飞机日可利用率达到6.14小时。经过第二次设计优化改进后,飞机性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达到世界同类支线飞机水平。

  今年,我们还将推进包括C919国产大飞机、TA600水陆两栖飞机、新舟700飞机等重点型号的审定工作,助力中国制造,圆民航强国梦。

  一贯努力献智出力

  问:去年您从深入推进军民深度融合方面提出了加强空域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听说今年的第二份提案依然关乎空域改革?

  答:大家都知道,2018年民航航班正常率跨越80%大关,创2010年以来的历史新高,这份成绩离不开空域精细化的重要支撑。自2016年起,国家空管委相继实施了中南、华东、华北地区的空域精细化管理改革试点,提高了空域资源的使用效率,一定程度缓解了空域紧张的矛盾。

  随着航空运输量的不断增长,空域资源问题依然是民航资源保障的短板,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空域精细化管理改革。因此我在关于深入开展空域精细化管理改革的提案中,建议从进一步固化推广改革经验、调整优化繁忙区域、持续评估改善工作、服务国家重点工程四方面补齐空域短板,促进军民深度融合,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对航班正点的需求。

  问:为什么您的提案这么高频地出现“高质量”三个字?

  答:进入新时代,“高速度”不再时髦,“高质量”成为共识。无论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是政府工作报告,都指出一条清晰的路:高质量发展。

  推动和实现民航的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要求和艰巨任务。从内部环境来说,民航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安全压力大;从外部环境来说,仍旧面临空域资源紧张等现状。这就要求我们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去适应新常态:不仅聚焦于发展规模,更注重发展质量;不仅着眼于短期调控,更注重持续增长动力;不仅着力于需求侧的总量收放,更注重供给侧的结构优化。

  所以,无论是在深入调研中,还是在撰写提案时,我都秉持高质量发展的理念,牢固树立安全底线意识,保证安全态势可控、安全基础可靠,安全水平始终居于世界前列,更加注重发展质量;着眼空域精细化管理,加大供给,保持航班正点率始终保持较高水平。我希望通过一年的努力,不仅是交一份“作业”,更要让这份“作业”真正发挥作用,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