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改革发展

1978.12-2012.11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扩充民航机队

  我国改革开放后,民航运力明显不足,仅有150余架运输飞机,甚至由军队飞机参加航班飞行作为运力补充。民航积极想办法扩充机队。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外汇紧张,通过租赁方式引进飞机能够节约大量外汇。但租赁飞机初始曾引发非议,民航总局顶住了压力。1980923日,中国民航租机小组与美国汉诺威公司签订波音747SP型飞机租赁协议书,开始采用投资减税杠杆租赁(融资租赁)方式引进飞机,开辟了中国民航融资租赁飞机的先河。此后,飞机租赁规模不断扩大,成为解决引进飞机资金的主要途径。19927月,新疆航空公司湿租俄罗斯2架伊尔86型飞机投入航线运营,成为国内首例以湿租方式引进飞机。

  19841月,西安飞机制造公司生产的运7型客机交付民航上海管理局使用。该型飞机最多时达到67架。

  “六五”期间,民航采用贷款与国家投资购买、国际租赁等方式,共增加飞机90多架,替代了部分老旧飞机。

我国第一架融资租赁的波音747SP型飞机

  1990531,中国民航局与美国波音公司在西雅图举行签字仪式,双方达成一笔总金额为40亿美元的飞机订购交易,这是中国民航有史以来第一次大批量订购飞机。中国民航向波音公司购买了72架飞机,其中36架为固定订购,另外36架为预订货。

  这批飞机于1992年开始陆续交付,由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中国西南航空公司等使用。“七五”期间,中国民航净增运输飞机74架。

  “八五”期间,民航加快增加运力的步伐,更多引进西方大型飞机。“九五”、“十五”期间分别增加运输飞机111架和336架。截至2012年底,全行业机队达到3261架,其中运输飞机1941架。

 

1990年5月31日,中国民航局与美国波音公司在西雅图举行订购飞机合同签字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