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风日正好
来源:中国民航局2019-09-04 11:01 分享到: 字体: 打印本页

  

  儿时的我,成长在新疆一个偏远的场站。奔腾雀跃的小脚印曾留在那片广袤却又荒凉的天地,那串脚印在我生命中不断漫朔,细细密密地爬满了心灵的尺宅寸田。

  戈壁滩上的白杨傲然地挣扎出贫瘠的土地,利剑般地刺透无边无垠的苍穹。我的童年记忆扎满了坚强的骆驼刺和芨芨草,充溢着博斯腾湖五道黑鱼的飘香,还有那终日不绝于耳的训练机飞行的鸣响。

  

  那时候,我好奇的眼睛总是贪婪地望着那些蓝天上呼啸而过的“斗士”,似乎总有一种情愫在拨动着我的根根血脉,对蓝天的憧憬,在我小小的心脏里扎下了深深的根。还记得那时回沈阳探亲,要先从马兰坐六个半小时拉油的解放大卡车到吐鲁番,再坐三天三夜的火车到北京,之后再坐一天的火车才能回到我的家乡。正是这一番番跋涉磨砺着我的成长,让我变得坚强,让我对蓝天更加渴望。

  2005年,我考入中国民航大学交通运输专业。记得在校庆时听过一首题为《为蓝天守候》的诗朗诵,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其中的一段话,“这是真正的高原,孤灯、冷月、狼嚎,构成了塞外全部的风景。没有虫吟鸟叫,没有花草清香,有的只是顽石和冰雪,有的只是死一般的沉寂与单调重复的日夜更替”。在听到这段话时,我的眼睛禁不住湿润了。倏忽间,星移斗转,时光仿佛回到了在戈壁滩时的童年,我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爸妈,为了一份执著,在那荒凉之地,一守就是十年。而信念就如同海风,吹着青春的小舟,飘摇着,曲折地渡过了时光的海。转眼间,我也拥有了自己的热爱与需要我守护的蓝天。

  第一次登上塔台已是十年前,而那时的激动与畅想仿佛就在昨日。第一次在波道里听到真正的陆空通话时,如春登台,如闻天籁,可谓是“大珠小珠落玉盘”。守护银鹰、对话蓝天,无疑是神圣的。而对蓝天与行业的热爱有许多种表达,在看不到的地方认真地记录这个时代与集体的前行,默默地为参与其中的人鼓与呼、歌与喝,同样也是幸运的。2013年,我调到东北空管局党委办公室工作,放下了话筒,拿起了笔,书写起生命中的又一程热爱。

  在那些文字中,我一字一句地感受着中国民航的点滴变迁。也许是一段艰难路途的记忆,字里行间雷电交作,动着呐喊,迸着拼搏;也许是一场精彩的改革,纵横天地,气度非凡,彰显行业担当;也许只是一个暖心的故事,一笔一画写进心里,燃起平凡生活中的英雄梦想。在许许多多个不眠之夜里,我渐渐明白了这份工作的意义。在各类文件、稿件中学习,在各类文字中打磨,在许多前辈与同仁的执著坚守中体悟,我渐渐懂得,这份旁人看上去枯燥的工作实际上是气象万千的。沉浸其中,我感受到了民航业的传承、发展、改革、初心,就像万花筒,每天以不同的姿态透射出它们背后的光。

  这份工作让我领悟到,也许历史和事业都是这么艰辛而又朴素地传承下来的。初心温厚,诗书传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这些年来,我在文字和现实的交错中,感受着新时代的大潮涌动,感受着民航业一往无前的发展姿态,无论是民航强国的顶层设计、四强空管的发力构建,还是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成为全球一流的空中航行服务提供者”的愿景,这些都是未来的擎画,是现实的巨笔,同样也是我们这个行业负重前行的来时路。

  可以说,这些工作带给我的思想上的跃进,并不是那种用几句禅语,就令人醍醐灌顶般的顿悟。它长期影响着我,用一系列严谨的逻辑体系和充满力量的温和情怀,让人慢慢地在头脑中筑起了一道边界,有了自己的判断,分辨出对错和善恶,同时又能够理解其他人所作出的选择。站在这条边界线上,要摒弃哪些,要坚守什么,我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

  我在写下的每一个字中小心地探知着这个世界真实的模样,暗暗保护着自己的热情,时刻提醒着自己不要忘记心中的情怀。我的工作是辛苦的,却也是无比浪漫的。文字就是这样,带着点历史的尘烟、未来的指引,也沾着些柳梢的月色,南窗的竹影。掩卷处,想到了今月曾经照古人,深巷卖杏花的甜脆声总也似远非远。传承的精神与文脉令我无论身处何地,随时都可飘起几缕心香。

  我有一个贪婪的愿望,希望用我的笔写我的心,希望自己诚实地记录与探求。直到有一天,当你看到我写出的文字时,能有一份鼓荡于胸的共鸣,仿佛遇到一位知交多年的老友,眉间虽染着异地的风霜,双脚虽带着恓恓惶惶,却能够坚定地前行。就像投一颗石子到水里,一个圆圈无限扩大、扩大,拨动着你阅尽世事的心。

  时时反顾,叩问初心,能够经历和参与这个新时代的我是幸运的。此时天远云闲,树影婆娑,窗外这个世界的样子,既是过往的定稿,也是未来的粉本。

  感谢这个行业,让我有了腾飞的梦想;感谢我的工作,让我有了这些思考。(作者:冯滢宁 单位:东北空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