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區管理局 - 地區新聞
六十載星河輪轉 托起雪域騰飛路——西藏民航通航60週年發展紀實
來源:地區管理局 2025-08-27 11:46

西藏區內8個機場

  8月將盡,高原的晨風已染上初秋的涼意,拉薩貢嘎國際機場T3航廈猶如雪蓮花在澄澈的晴空下熠熠生輝。一場關於“雪域天路”的盛會——西藏民航通航60週年座談會——在拉薩貢嘎國際機場拉開帷幕。

  1965年,西藏民航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世界第三極”艱難起航,克服高寒缺氧、地形複雜、氣象多變等世界性難題,積極服務國家戰略、西藏長治久安和高品質發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航空出行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歷史性跨越,交出了一份出色的時代答卷。   

  破穹:跨越高原天塹

  受高原特殊地形和惡劣氣候影響,西藏曾被視為不可逾越的“空中禁區”。上世紀40年代,途經西藏的駝峰航線為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卻在3年艱苦飛行中折戟500余架飛機,犧牲2000余名飛行員。在這裡開闢航線,新建機場面臨重重挑戰:飛機性能差、飛行經驗空白、氣象資料匱乏、航行地圖不精確、導航設施不完備,每一項都難以逾越。

  無畏開拓,築起雪域天路。1955年底,黨中央、國務院作出開闢北京—拉薩民用航線的重要指示。1956年4月26日,當雄草原上建起了簡易跑道;5月26日,韓琳機組駕駛伊爾-12飛機從北線試航,穿破層層雲障,成功降落在雪山環抱的當雄機場,填補了我國高高原飛行的空白;9月5日,歷時118天,西藏地區第一個機場——當雄機場——建成。此後10年間,多次組織試飛。1965年3月1日,民航第一飛行大隊孫權貴和畢春芳機組駕駛伊爾-18飛機從北京起飛,次日平穩降落在當雄機場,北京—成都—拉薩航線正式通航,西藏民航波瀾壯闊的發展篇章就此開啟。

  攻堅克難,托起銀鷹的翅膀。西藏民航用60年定義了高高原機場建設標準。1995年,海拔4334米的昌都邦達機場建成通航,創下當時世界海拔最高機場紀錄;2006年,林芝米林機場通航,突破了地形限制,開了RNP導航技術應用的先河;2021年~2023年,努力克服新冠疫情衝擊、施工期短、建材組織及運輸難度大、人員及設備降效大等重重困難,爭分奪秒推進項目建設,僅用2年時間就投用了山南隆子機場和日喀則定日機場、拉薩貢嘎國際機場第二跑道,用3年時間投用了阿裏普蘭機場,展現了高高原機場建設速度。

  面對土方量大、填挖方邊坡高、凍土層冬季凍結膨脹和夏季消融沉降、地下水位高等難題,西藏民航人創新研發特種混凝土工藝、凍土處理工法、BIM模擬施工等關鍵技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高高原機場建設標準,不僅解決了本地建設難題,更為高高原機場建設提供了寶貴的“西藏經驗”。

  智慧賦能,駛入運營快車道。西藏民航生産運作保障實現從“手工操作”到“智慧驅動”的跨越,催生了一場高高原技術革命。在通航初期,管制員用算盤計算航班間隔,氣象員手工繪製天氣圖,場務員用簡陋工具維護跑道,機場每天運作時間不足6小時。如今,隨著17座現代化通信導航監視臺站的建成,應用RNP AR飛行程式、甚高頻、廣播式自動相關監視等技術,系統性重構了航班間隔計算邏輯,空域效能大幅提升;依託應用自動觀測、數值預報和秒級預警技術的智慧氣象系統,全要素準確率提升至90%以上;2023年建成投運的拉薩貢嘎國際機場第二跑道整合溫控、自融雪等尖端科技,顯著提升了飛行區運作效率;特別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是2008年助航燈光系統的啟用,終結了西藏民航43年無夜航的歷史。這場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華麗轉身,破解了高高原機場運營的難題,實現了“全天候、全時段、全空域”運作,為雪域天路插上了智慧翅膀。   

  蝶變:書寫世界高高原機場運作奇跡

  巍巍高原見證蝶變。60年來,西藏民航安全運作紀錄不斷被刷新,運輸規模大幅躍升,項目建設富有成效,服務品質全面提升,治理體系日趨成熟,運作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築牢安全防線,安全紀錄不斷刷新。從通航初期依靠人工經驗,到技術與制度協同發力的系統化管理,再到數字化與深化改革雙輪驅動的現代化治理,西藏民航持續革新安全管理理念,不斷夯實安全運作根基,著力構建高水準安全體系,連續保障安全飛行60年,創造了在世界平均海拔最高、保障飛行難度最大地區安全飛行時間最長紀錄。始終牢記“安全是民航業的生命線”,堅持“安全第一”不動搖,完善全員安全生産責任制,狠抓“四個責任”落地見效;深化體系建設,構建六大安全管理體系;強化風險隱患防控,聚焦空管、跑道、空防三大核心風險,深入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建立重大隱患庫並實行動態管理;強化科技賦能,建設應用新塔臺自動化、場面監視雷達、智慧氣象觀測等系統,實現全天候精密監控;引入智慧生産運作、智慧驅鳥、智慧安防等系統,提升智慧化保障水準;強化關鍵崗位人員作風量化考核,加強追責處理,提升安全關鍵隊伍勝任力。從最初“看不到、叫不到、聽不到”的艱難起步,到如今不斷築牢安全防線,在世界屋脊築起了堅實的航空安全屏障。

  織就立體交通網,運輸規模大幅躍升。60年間,西藏航線由1條拓展到193條,執飛航空公司從1家發展到12家,通航城市由2個增加到81個,日均航班量躍升至220余班,高峰小時起降34架次,織就了輻射內地主要大中城市和援藏省份,以及尼泊爾、新加坡和中國香港等國家及地區的航線網。旅客吞吐量穩步攀升,2006年、2012年、2014年、2016年、2018年、2021年、2024年旅客吞吐量分別突破100萬人次、200萬人次、300萬人次、400萬人次、500萬人次、600萬人次、700萬人次,較通航初期增長1700余倍;貨郵吞吐量從通航初期的14.9噸增至5.2萬噸,增長近3500倍。2024年,西藏民航累計完成航班起降6.7萬架次、旅客吞吐量760.9萬人次、貨郵吞吐量5.2萬噸,同比分別增長9.9%、10.3%、9.9%,刷新歷史紀錄;“十四五”以來,累計完成航班起降29.46萬架次、旅客吞吐量3188.24萬人次、貨郵吞吐量23.51萬噸,較“十三五”時期分別增長28%、28%、19%。如今,航線網路四通八達,區域通達性顯著增強。

  加快基建步伐,綜合體系加快構建。西藏民航大力推進“平安、綠色、智慧、人文”四型機場建設,區內機場由1個發展到8個,航廈由1座發展到10座,面積由1661平方米增加到15.46萬平方米,跑道由1條增加至10條,空管、機場等運作保障設施多次更新迭代。“十四五”期間,重點建設項目歷史最多、投資規模歷史最大,項目總投資達184.4億元,先後建成投用拉薩貢嘎國際機場T3航廈、山南隆子機場、日喀則定日機場、阿裏普蘭機場,此外還包括拉薩貢嘎國際機場新建第二跑道以及T1、T2航廈整體改擴建工程。同時,隨著拉薩貢嘎機場正式升級為國際機場,西藏民航正加速構建“一幹多支”的現代化機場佈局,為打造面向南亞的國際航空樞紐奠定堅實基礎。

  提升服務品質,高原特色更加彰顯。西藏民航構建起獨具特色的高原航空服務體系,將“人民航空為人民”的行業宗旨深植于航班的每一次起降、每一聲問候之中,為旅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適、溫馨的航空出行體驗。快捷服務,全區機場平均航班正常率達到88%以上,平均放行正常率達到91.39%。拉薩貢嘎國際機場平均滑入時間7.97分鐘、滑出時間12.12分鐘,旅客值機平均排隊時長縮短至10分鐘之內,安檢平均等待時間縮短至8分鐘之內,首件行李交付平均等候時間僅需要6分40秒;全面實現無紙化通關、人臉識別、自助登機等智慧服務;提供“一次值機、一次安檢、行李直挂”等便捷服務,通程航企達18家,通程航班達3474個。舒適服務,提供瀰漫式供氧、全區域免費Wi-Fi、智慧充電樁等設施設備,讓高原候機不再艱辛。溫馨服務,創新推出藏漢雙語服務、首乘服務、醫療綠色通道等特色服務,特殊旅客服務實現全流程、精細化、智慧化的迭代升級。如今,“雲端天路”正以“有溫度的高原服務”新形象,成為展示西藏現代化發展的重要窗口。

  深化體制改革,治理體系日趨成熟。西藏區局治理體系實現歷史性變革。1965年3月,成立民航拉薩站。1985年2月,組建西藏區局。2022年12月,完成新一輪改革,形成了“1+3”管理架構,組建民航西藏監管局、空管中心和機場集團,優化機構職責、人員編制,明確權責分工,強化安全監管,初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現空管運作一體化、機務管理一體化,完成安全監管、空管運作、機場運營的專業化分離,構建了新架構、新機制、新制度、新理念、新隊伍的“五新”治理體系。與1965年相比,西藏區局員工由51人增加到3354人,組織機構由7個內設部門發展到3個下設機構、3個直屬單位、8個內設部門,總資産達194億元。西藏區局正以嶄新的治理模式,為西藏民航高品質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賦能:助推西藏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引擎

  奮進60載,西藏民航始終服務國家戰略,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西藏作出了積極貢獻。它讓邊疆發展不再受限于地理阻隔,讓民族團結的紐帶在空中延伸,讓現代化夢想照進高原現實,讓生命救援不再受困于險峻山川,被譽為運輸“保障線”、社會“進步線”、民族“團結線”和空中“生命線”。

  航空聯動旅遊,西藏經濟騰飛。近年來,民航在西藏交通運輸體系中的佔比不斷提升,週轉量佔西藏交通運輸總週轉量的68.78%。2024年,西藏全區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761萬人次,區外客源及旅遊出行佔比均達70%;2024年,林芝接待國內外遊客153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達138億元,分別是林芝米林機場通航前的35倍和106倍,“航空+旅遊”模式成效顯著。

  臨空經濟崛起,空港新城拔地而起。西藏民航的快速發展帶動了臨空經濟帶的形成,機場周邊住宿、餐飲等關聯産業實現跨越式發展,電商、物流、商貿等産業加速集聚,建立了“機場+城鎮+産業”的聯動模式。以拉薩貢嘎國際機場為例,其所在的甲竹林鎮已從過去的荒涼河灘發展為現代化“空港城”,飯店、旅館等第三産業佔比超過70%,常住人口超5000人,農牧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位居全區前列。

  貨運航線通達,藏品“飛”全國。山南市某藏毯合作社負責人高興地説:“以前我們的藏毯只能在本地賣,現在通過航空運輸,産品銷往全國各地,收入翻了好幾番。”西藏民航依託貨運航線,成為西藏特色優勢資源轉化的“加速器”,松茸、蟲草等生鮮農産品可實現72小時運達全國主要城市,藏醫藥、民族手工藝品等西藏特色産品及高原特色水果遠銷國內外市場。“十四五”期間,全區機場累計運輸西藏特色産品14951噸,其中蟲草系列13279噸、松茸1227噸、肉類産品445噸,帶動農牧民戶均增收超萬元。

  機場佈局完善,“千里高原一日還”。隨著西藏民航的快速發展,進藏難已成歷史。如今,從天邊阿裏到藏東茶馬古道,從後藏到西藏江南,密集的航線網路讓“千里高原一日還”成為現實,“早飲酥油茶、午品杭幫菜”的跨省生活方式正在形成。這座“空中金橋”不僅縮短了地理距離,更促進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一位拉薩市民説:“以前去內地要坐好幾天車,現在早上飛成都,中午就能逛春熙路了!我女兒在上海上學,放假回家只需要幾個小時,這在過去想都不敢想。”

  航空服務延伸,幸福生活進藏。通過航空運輸,西藏各族人民不僅更加便捷地享受到醫療、教育、郵政等基本公共服務,也深刻改變了高原人民的生活方式及思想觀念。通過與12家物流企業開展合作,助力快遞業飛速發展,讓電商購物融入百姓日常生活;生鮮果蔬、海鮮産品通過航空運輸“飛入”西藏,豐富高原百姓的“菜籃子”。同時,西藏民航每年保障3000余名內地西藏班師生寒暑假期往返,越來越多的當地群眾飛往內地就業、旅遊、求學,一次次跨越山海的飛行,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國際航線拓展,深度融入絲路。西藏民航持續完善航空口岸設施,積極拓展國際航線網路,陸續開通拉薩至加德滿都、博卡拉、新加坡以及中國香港4條國際和地區航線,投入使用拉薩貢嘎國際機場國際貨站,在國家(地區)之間架起了經濟貿易、旅遊發展、文化交流等多領域合作的空中橋梁,使西藏更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

  空中救援迅捷,守護高原生命。從抗震救災到醫療救援,西藏民航用專業與速度詮釋著“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在日喀則定日地震救援中,震後5個多小時恢復定日機場正常運作並緊急開通夜航,確保救援人員及物資快速投送,累計保障抗震救災航班、通航任務共74架次,運輸救援人員664人次,運輸物資176.3噸。黨的十八大以來,區內各機場共計轉運危重患者2800余人次,保障擔架旅客1340余人次,為患者開闢跨區域的“空中生命線”。   

  賡續:西藏民航精神代代傳

  雲端天路的每一次延伸,都銘刻著建設者、守護者征服險境的勇氣與服務人民的初心。一代代西藏民航人紮根在西藏、奉獻在西藏,始終堅持“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踐行老西藏精神過程中,培育形成了“紮根奉獻、忠誠擔當、探索進取、服務西藏”的西藏民航精神。

  紮根奉獻是西藏民航精神的核心底色。《民航志》的泛黃紙頁間,西藏民航人的堅守令人動容。1965年的拉薩航站,創業維艱:一年見不到一片綠葉菜,固體醬油拌米飯是家常便飯,宿舍處於山谷之中,狂風裹挾砂石拍打著單薄的鐵皮板房。然而,老一輩西藏民航人沒有退縮——他們架設深水泵,修建水塔,解決飲水難題;建造溫室,種植蘿蔔,在雅魯藏布江的冰水中撈水草養豬,改善伙食。這份堅韌最終讓民航拉薩站獲得了“四好航站”的殊榮。在平均氣溫0.2攝氏度、空氣含氧量不足平原50%的“生命禁區”阿裏,以機電班組為代表的西藏民航人默默守護著這座連接外界的“空中金橋”。在極寒天氣下,他們徒手搶修供水管路,頂風攀桿排障,噴燈、棉被是他們最可靠的“戰友”。通航15年來,他們精心守護著每一次起降。從天路的開拓者到守護者,一代代西藏民航人與嚴寒、低氧、乾燥、狂風為伴,紮根雪域之巔,守護著這條雲端天路的暢通與安全。

  忠誠擔當是西藏民航精神的政治品格。

  1956年,黨中央一聲令下,近萬名官兵百姓肩挑背扛,在海拔4230米的當雄草原修建了西藏第一條跑道;1971年,萬名軍民在邦達草原零下42攝氏度極寒、缺氧環境中,以血肉之軀鑿開凍土層,89名烈士因修建機場而長眠於此,留下民航史上唯一的機場建設者紀念碑;2010年4月,一群青年毅然奔赴阿裏,3天顛簸路途,他們蜷于車廂休憩,靠路餐簡單充饑,顧不上高原反應便紛紛投入籌備工作,圓滿保障了阿裏航站的組建及首航。

  日喀則定日機場平均年齡不足30歲的管制員們同樣用專業與勇敢詮釋著這份忠誠。2025年1月7日,西藏日喀則定日縣突發6.8級地震。在定日機場劇烈搖晃、站立不穩的塔臺上,他們緊握話筒的手沒有一絲顫抖,清晰準確的指令穿越電波,冷靜專業地開展應急指揮,成功保障自治區救災指揮團隊的CA4431航班安全落地。

  從老一輩的拓荒堅守,到新一代的無畏擔當,西藏民航人用實際行動證明:忠誠,從來不是口號,而是風雨中的屹立,是危難時的挺身而出。

  探索進取是西藏民航精神的動力源泉。

  2009年,面對成都—拉薩航線信號盲區的困境,一支特殊的隊伍踏上了征服雪山的征程。他們攜帶測試設備穿越120萬平方公里的無人區,在海拔5000米的暴風雪中徒步勘測,凍硬的速食麵是他們的乾糧,融化的雪水是他們的飲品,狹小的工程車是他們的棲身之所。正是這樣的堅守,讓2010年建成的首批通信監視臺站成為照亮天路的明燈,終結了46年來無監視手段的歷史。2021年2月,拉薩管制區正式從程式管制進入ADS-B時代,航路間隔從150公里縮短至40公里,空域容量擴大3倍。自2024年以來,空管團隊再次突破極限:通過新建臺站消除信號盲區,開發多源數據融合演算法,將間隔進一步縮短至20公里,為航班提供更精準的雷雨避讓指引。

  西藏區局首個創新工作室——孫波創新工作室——成功研發遠端水位監測預警系統等,入選全國民航團委“青春創客贏”活動展示項目,並榮獲“西藏自治區勞模創新工作室”稱號。西藏民航人用一項項技術突破詮釋著勇於創新、探索進取的奮鬥精神。

  服務西藏是西藏民航精神的價值追求。西藏民航持續服務邊疆發展,深入推進新時代固邊興邊富民行動,加強邊境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構建形成“一幹七支”的現代化運輸機場佈局,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航空出行的美好需求,切實維護民族團結和邊疆鞏固。此外,21批370名駐村幹部深入廣袤的農牧區,植根鄉村,用腳步丈量民情。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米瑪次仁作為其中一員,更是先後5次前往海拔4000米以上牧區駐村,帶領村民修繕道路橋梁30公里、架橋1座,解決了134戶1018人出行難題,開辦牧民農家樂,轉移就業150余人次,創收420萬元,提前一年幫助241名貧困群眾脫貧,並且成功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一年內使卡窮村被評為西藏自治區先進基層黨組織。幾十年來,西藏區局累計投入資金2800余萬元,幫助10余個村居成功脫貧,為西藏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作出了積極貢獻。   

  展望:踔厲奮發啟新程

  60載櫛風沐雨,60載春華秋實。西藏民航60年發展取得纍纍碩果,離不開國家相關部委的深情關懷,離不開民航局、民航西南管理局的正確領導,離不開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指導幫助,也離不開民航兄弟單位的大力支援。

  60年來,黨和國家始終心繫雪域高原,關懷西藏民航事業發展。大力支援機場項目投資,對西藏機場建設項目給予全額資金支援,並實施機場運營虧損補貼。“十四五”期間,中央財政對西藏機場運營補貼累計達30余億元,有力保障了安全運營與持續發展,為西藏民航高品質發展築牢發展根基。

  民航局始終將加快西藏民航建設作為富民興藏、長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實基礎的重要抓手,通過多項舉措助推西藏民航事業發展。多次召開民航援藏工作會議,開展實地調研,簽署局區戰略合作協議;深化人才支援,累計選派中組部計劃援藏幹部人才97人次、系統專項援藏幹部人才223人次;啟動西藏機場建設“3+1”項目,採用“政治動員、委託援建、建設運營一體化”的新模式,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建設,舉全行業之力為西藏民航高品質發展指明方向。

  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航空運輸業發展,印發《西藏自治區民航運輸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支援培育客貨運航線,直接利好西藏民航發展;協力推進自治區範圍內運輸機場選址論證等前期工作,為民航項目提供用地審批、徵地拆遷、生態監測、配套工程等服務保障;同時,高度重視民航安全運營環境建設,印發《西藏自治區民用機場保護條例》,強化機場凈空保護、電磁環境管理、周邊環境綜合治理,為西藏民航高品質發展和高水準安全保駕護航。

  民航兄弟單位及科研院所全方位協作助力西藏民航發展,參與西藏機場規劃、設計、施工及建設全過程,針對高高原特殊環境創新研發多項關鍵技術,破解機場選址難、飛行程式複雜、極端氣候施工等諸多難題;共建高高原航空安全實驗室、智慧機場技術研究中心等創新平臺,共用運作數據資源;聯合攻關高高原機場運作技術,研發並推廣應用自主創新成果,並通過專項培訓、雙向人才交流計劃,為西藏民航培養專業技術及管理人才,建立産學研用協同機制,助力突破西藏民航發展的技術、人才瓶頸。

  新起點,新征程。“十五五”期間,西藏民航將重點實施五大發展戰略:構建具有高原特色且更加成熟的安全管理體系,實現高水準航空安全;優化航線網路結構,深化“干支通、全網聯”,形成“一主一次兩樞紐,東西對外兩通道”的航線網路佈局,運輸生産規模再上新臺階;創新服務舉措,聚焦“人享其行、物暢其流”,打造特色服務品牌;推進實施機場新建、改擴建及空管建設等10項重大工程,到2030年力爭形成“一幹十支”運輸機場佈局,全區運輸機場數量達到11個,到2035年力爭全區運輸機場數量達到16個;積極與全國民航體制接軌,持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實現政企分開。

  藍圖已經繪就,目標振奮人心。西藏區局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及習近平總書記對西藏工作、民航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高水準安全保障高品質發展,把改革、開放、創新作為動力,科技、人才作為支撐,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西藏、現代化交通強國的新征程上奮楫爭先,讓更多銀鷹翱翔世界屋脊,讓更密航線連通五湖四海,讓更優服務溫暖高原民心,讓更健全體制惠及幹部職工,讓這條承載著民族團結、邊疆振興、人民幸福的雪域天路托舉起高原更加燦爛的明天,在最美的時代長卷上續寫西藏民航高品質發展篇章。

分享到:
相關推送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