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用航空局 - 關於民航 - 中國民航
中國航空運輸發展報告(2005/2006)
來源:中國民航局 2015-09-23 15:53

  一、2005年航空運輸發展回顧

  2005年是“十五”時期的最後一年,全行業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團結協作.開拓創新,克服油價上漲等困難,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圓滿完成發展和建設任務,實現了民航發展“十五”規劃目標。

    (一)航空運輸發展

  2005年全行業完成運輸總週轉量261億噸公里,旅客運輸量l3827萬人,貨郵運輸量307萬噸,分別比上年增長13.1%、l4.1%和10.8%,五年年均增長15.3%、15.5%和l3.9%。當年共有定期航線l257條,其中國內航線1024條(至香港、澳門航線43條),國際航線233條。

   2005年航空運輸和通用航空生産發展情況

  

  指標

  項  目

  實際完成

  比上年增長%

  運輸總週轉量

  (億噸公里)

  總量

  261

  13.1

  國內航線

  176

  14.4

  其中:港澳航線

  9

   7.2

  國際航線

  85

  10.5

  旅客運輸量

  (萬人)

  總量

  13827

  14.1

  國內航線

  12602

  14.1

  其中:港澳航線

  509

   8.5

  國際航線

  1225

  13.7

  貨郵運輸量

  (萬噸)

  總量

  307

  10.8

  國內航線

  230

  10.4

  其中:港澳航線

  17

   0.6

  國際航線

  77

  13.7

  2005年中國航空運輸各項指標在上年高速增長的基礎上繼續全面快速增長,其中國內航線運輸總週轉量、旅客運輸量和貨郵運輸量增幅比國際航線分別高出3.5、0.4和1.8個百分點;全行業旅客運輸量比貨郵運輸量增長高出2.8個百分點。2005年我國民航旅客週轉量高於世界平均增長水準6.5個百分點。

  與國內其他運輸方式比較。2005年全社會旅客週轉量比上年增長6.7%,其中航空旅客週轉量增長14.1%,比平均增幅高7.4個百分點;航空旅客週轉量在國家交通運輸中所佔比重為11.7%,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比2000年提高3.8個百分點。全社會貨物週轉量比上年增長15.2%,其中航空運輸貨物週轉量增長9.9%,低於平均增幅5.3個百分點。

  2005年我國各種交通運輸方式週轉量增長情況

  類  別

  項  目

  實際完成

  比上年增長%

  旅客週轉量

  (億人公里)

  全社會

  17386.2

   6.7

  民航

   2044.9

  14.7

  鐵路

   6034.6

   5.6

  公路

   9241.7

   6.0

  水運

     65.0

  -2.0

  貨物週轉量

  (億噸公里)

  全社會

  77608.5

  15.2

  民航

     78.9

   9.9

  鐵路

  20734.0

   7.5

  公路

   8475.8

   11.2

  水運

  48319.8

   19.6

      (二)航空安全與航班正常

  2005年全行業沒有發生運輸飛行事故和空防安全事故。全年發生飛行事故徵候116起,事故徵候萬時率0.40,比上年下降0.02,比2000年下降0.20;事故徵候萬架次率0.68,與上年持平,比2000年上升0.0l。   

  2005年全行業平均航班正常率為81.99%,比上年提高2.11個百分點,比2000年提高4.56個百分點。其中國內航班正常率為81.94%,比上年提高1.90個百分點,比2000年提高5個百分點;國際航班正常率為83.83%,比上年提高5個百分點,比2000年提高2.88個百分點。

    (三)經濟效益與運價

  2005年全行業主營業務收入1901億元,主營業務成本1577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7.2%和23.9%;全年盈利52億元,比上年減少28億元。航空公司主營業務收入1345億元,主營業務成本1131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3.3%和21.7%:全年盈利16.5億元.比上年減少38億元。

  2005年全行業運輸收入水準為5.13元/噸公里,比上年增加0.04元/噸公里。其中國內航線(不含港澳線)5.54元/噸公里,下降0.03元/噸公里:國際航線4.14元/噸公里,增加0.17元/噸公里。

  (四)市場結構與旅客構成

  2005年完成的航空運輸總週轉量中,國內航線運量佔67.2%(其中港澳航線運量佔國內航線運量5.1%),國際航線運量佔32.8%;旅客運輸週轉量佔69.8%(其中國內、國際航線各佔77.9%和22.1%),貨郵運輸週轉量佔30.2%(其中國內、國際航線各佔42.6%和57.4%)。

  根據抽樣調查,2005年航空旅客中,自費旅客比例首次超過公費旅客。自費旅客佔51.4%,公費旅客佔48.6%;公務旅客佔49.6%,旅遊旅客佔38.4%.探親旅客佔12.0%。

  近年民航旅客運輸市場構成情況(單位:%)

  

  類  別

  項目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旅行目的

  公務

  57.0

  56.8

  49.6

  旅遊

  35.2

  32.5

  38.4

  探親

   7.8

  10.7

  12.0

  消費性質

  公費

  61.9

  60.8

  48.6

  自費

  38.1

  39.2

  51.4

  乘機次數分佈

  1 — 3次

   

  36.4

  40.6

  4 — 6次

   

  23.2

  24.1

  7 — 9次

   

  13.4

  12.9

  10 —15次

   

   9.8

   8.9

  15次以上

   

  17.2

  13.5

  轉机旅客比例

  轉机

  15.6

  14.6

  13.4

  直達

  84.4

  85.4

  86.6

  乘坐倉位

  頭等艙

   4.0

   3.5

   3.9

  公務艙

  10.9

  13.1

  12.0

  經濟艙

  85.1

  83.4

  84.1

     (五)機隊與運力利用

  2005年全行業增加運輸飛機l35架(其中客機l29架、貨機6架), 減少運輸飛機26架(其中客機24架、貨機2架),凈增運輸飛機109架(其中客機l05架、貨機4架)。五年凈增運輸飛機336架(其中客機增加340架、貨機減少4架)。截至2005年底,全行業運輸飛機總數為863架,其中客機835架,座位數13.6萬個,比上年增長15.2%,五年年均增長11.5%;貨機28架,業載能力1400噸。

  2005年全行業運輸飛機平均日利用率9.3小時,比上年降低0.1小時,比2000年提高1.7小時。平均正班客座率和載運率均比上年有較大提高,其中正班客座率為71.5%,比上年提高1.9個百分點,比2000年提高10.3個百分點;正班載運率為65.0%,比上年提高1.0個百分點,比2000年提高7.7個百分點。

  (六)基礎設施建設

  2005年全行業固定資産投資212億元。年內竣工重點項目10個:長春龍嘉機場,大連周水子機場航站區擴建,西寧曹家堡機場航站區擴建,濟南遙墻機場航站區擴建,上海浦東機場第二跑道工程,上海區域管制中心工程,廣州區域管制中心工程,三大區域管制中心VHF工程,北京一昆明航路改造工程,民航數據通信網改造;新開工重點項目6個:上海浦東機場二期擴建,天津濱海機場擴建,呼和浩特機場擴建,武漢天河機場擴建,北京終端區改造,長春和廣漢384”雷達系統工程。

  至2005年底,全國民用航空運輸(頒證)機場共有142個。定期航班通航機場l35個,通航l33個城市。全年完成旅客吞吐量28441萬人,比上年增長17.6%;貨郵吞吐量633萬噸,比上年增長14.6%。

  (七)體制改革與對外開放

  頒布《民航企業機場聯合重組改制管理規定》,規範民航企業、機場聯合重組行為。頒布《國內投資民用航空業規定(試行)》。進一步擴大民航業投資,為民營資本進入民航業創造了有利條件。推進民航社團改革,中國航空運輸協會正式成立。年內批准籌建6家運輸航空公司,其中3家已成立。

  在全方位發展民航國際關係的同時,加大與南美、南亞、西亞、東南亞、非洲國家發展航空關係的工作力度。截至2005年底,我國與他國雙邊航空運輸協定的數量達到98個(其中草簽7個)。2005年5月,楊元元局長獲得國際航空運輸協會最高獎——世界航空領導獎,該獎主要授予世界各國對國際民航做出卓越貢獻的民航領導人。進一步擴大航空運輸市場對外開放,特別是滿足西部、東北和中部經濟社會發展以及樞紐機場建設對開放國際航權的需要。積極參與區域性航空運輸合作,啟動我國與東盟區域航空運輸自由化進程。進一步完善與美國、新加坡和加拿大的民航雙邊合作機制,啟動與南韓、日本和西班牙的民航雙邊合作機制。發揮我國作為國際民航組織一類理事國的作用,擴大參與國際和區域性民航事務的廣度和深度。全年共計利用外資7.47億美元。

  

  二、2006年航空運輸發展展望

  

  (一)航空運輸市場分析

  2006年世界經濟將保持平穩增長,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預測,2006年世界經濟增長率與2005年相同,為4.3%。在世界經濟和跨國投資持續增長的情況下,世界貿易將保持快速發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06年世界貿易量將增長7.4%,高於2005年7%的增長率。國際民航組織預測,2006年世界航空運輸增長較快,旅客運輸週轉量增長率為6.5%,將達到39470億客公里;2007 年增長率為6.2%,將達到41920億客公里。             

  2006年我國經濟將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的良好勢頭。經濟全球化趨勢繼續深入發展,我國參與全球化程度不斷加深。利用外資將平穩增長。對外貿易將保持穩定增長,預計2006年對外貿易規模將超過16000億美元,增長1 5%左右。我國旅遊業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的勢頭,預測2006年入境旅遊1.21DJL次以上,增長8.1%;國內旅遊人數預計達到13億人次,增長7.3%。截A2005年底,經國務院批准的中國公民出國旅遊目的地國家和地區已達117個。已經實施的有76個,出境旅遊人數將進一步增加。

  2006年航空運輸發展行業自身的有利因素主要是:深化民航體制改革,提高對外開放水準,發展環境將進一步得到改善;部分經濟性管理政策的放鬆開始進入具體實施階段,行業活力增強;機場屬地化後地方政府發展民航的積極性逐步提高,為民航發展和建設增添了新的動力;航空企業資源跨區域有效整合與內部經營機制轉變。市場主體的經營效率提高;靈活的國內航空運價管理政策仍是擴大航空運輸市場需求的重要因素。               

  不利因素是:民航專業技術人員特別是飛行人力資源緊張;新的管理體制仍需要一定時期的磨合和完善;部分主要機場容量已經飽和;繁忙機場區域的可用空域資源與運輸需求的矛盾突出;國際航油價格居高不下增加企業經營成本。                              

  (二)航空運輸發展預測                                    

  預計2006年航空運輸仍將保持快速增長。預測全行業航空運輸總週轉量295億噸公里,旅客運輸量1.59億人,貨郵運輸量338萬噸,分別比上年增長l3%、l5%和10%左右。

  2006年我國各種交通運輸方式週轉量預測增長情況

  

  類  別

  項  目

  預計完成

  比上年增長%

  旅客週轉量

  (億人公里)

  合計

  18446

   6.4

  民航

  2300

  14.2

  鐵路

  6290

   4.2

  公路

  9811

   6.2

  水運

  65

  0

  貨物週轉量

  (億噸公里)

  合計

  91047

  13.9

  民航

  86

  15.5

  鐵路

  21570

   2.3

  公路

  9906

   3.8

  水運

  59485

  21.7

  

   (三)促進航空運輸發展的政策措施 

  2006年民航發展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民航發展全局。牢固遵循“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加強安全工作,深化改革開放。轉變增長方式,實現又快又好發展,為順利實施”十一五”規劃開好局、起好步。

  l.加強安全管理,進一步提高民航安全水準。2006年全行業安全工作的主要目標是:杜絕運輸飛行重大安全事故;杜絕重大航空地面事故和特大航空器維修事故;運輸飛行事故徵候萬時率不超過0.7。堅持以人為本、綜合治理的系統安全管理理念。嚴格落實安全生産責任制,不生産責任制和各項規章制度,真正建立自我約束、自我監斷加強基層的安全管理基礎工作。進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生産責任制和各項規章制度,真正建立自我約束、自我監督、自我完善的安全保障長效機制。加強適航和維修管理,提高機場安全運作水準,加強空防安全工作。要進一步完善航空安全法規和標準體系,創新安全監管體系,加強安全技術保障體系,健全應急救援體系,優化安全管理資訊體系。加大安全監督力度,增加對安全的投入。加強空管安全管理,繼續加強軍民航協調機制,加大對無線電干擾和升空物體的管理力度,啟動空管安全管理系統工程。

  2.改進市場管理,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繼續放寬市場準入政策,支援各類投資主體投資民用航空業。進一步調整航線航班管理政策,完善國際航線進入和退出機制。改進航班時刻管理,進一步完善“全國航班計劃時刻管理資訊系統”。對需要進行時刻協調的繁忙機場,鼓勵航空公司使用200座級以上機型取代較小機型。

  3.搞好運力宏觀管理,促進行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合理調控運力增長,使運力增長同市場需求和飛行技術力量、機務維修、綜合保障能力、空域資源等相適應。要合理掌握飛機引進的進度。對於以舊換新方式引進飛機,要嚴格按照引進飛機時制訂的計劃退出老舊飛機。

  4.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增強行業可持續發展的物質技術基礎。民航專項基金投資繼續向西部和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空管、安全方面的建設項目傾斜。堅持統籌規劃、突出重點的原則,確保首都機場等重點建設項目的完成。高度重視關係飛行安全和運輸服務品質的重要基礎設施、設備的建設和配備。加強對主要中心城市機場、重點 旅遊城市機場的投資,改善運輸條件。完成西藏林芝機場新建工程;開工建設成都雙流、深圳寶安、杭州蕭山、鄭州新鄭、太原武宿、銀川河東等機場的擴建工程;積極推進昆明新機場、烏魯木齊地窩堡機場擴建、西安咸陽機場擴建工程的前期工作;抓緊北京首都、上海浦東、天津濱海、呼和浩特白塔、青島流亭、武漢天河等機場在建工程。完成北京一廈門航路改造、上海一西安一成都一昆明航路改造、長春和廣漢國産3*4*雷達系統工程;積極推進上海終端區、廣州終端區、西安區域管制中心、成都區域管制中心項目前期工作;抓緊北京終端區改造、瀋陽一上海和北京一瀋陽航路改造工程等空管設施建設。制訂完成全國民航空域RNP/RNAV實施過渡計劃,繼續研究提出符合我國國情的空域分類標準和實施計劃。 

  5.積極推進結構調整,促進協調發展。採取傾斜政策,加快西部和東北地區航空運輸、航空貨運、支線航空的發展步伐。鼓勵外資和民營資本投資航空貨運;鼓勵發展全貨運航空公司;放鬆對國內貨運航線和航班的審批管理;鼓勵增加全貨機飛機,開闢貨運航線;加快傳統航空貨運向現代物流的轉變。放寬支線航空運輸的市場準入;進一步簡化購租進l21支線飛機審批,積極增加支線航空運力;對經營支線航線航班採取備案制,航空公司可以自主開闢航線航班;新辟”老少邊窮”地區和紅色旅遊地區支線的經營權在一定時期內予以保護:對部分支線運輸和機場經營實行政策性補貼等。 

  6.繼續深化改革,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準。貫徹落實《民航總局關於深化民航改革的指導意見》,大力推行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進一步建立和完善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國際民航發展趨勢要求相適應的民航管理體制和運作機制:著眼于加強空管工作,繼續貫徹落實《民航總局關於進一步加強民航空管工作有關問題的意見》,完善空管體制;支援、鼓勵航空運輸企業和大型機場進行股份制改造,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按照“積極、漸進、有序”原則,採取”引進來”、“走出去”相結合方針,逐步擴大對外開放,推動發展國際航空運輸;繼續發展國際航空關係,積極參與國際組織間和區域間的合作;繼續支援我國航空公司—匕出去”,鼓勵航空公司採用“代號共用”和加入國際聯盟等辦法擴大國際航線網路,特別是開闢至拉美、西亞、非洲國家的航線;鼓勵和支援有實力的國內民航企業.根據自身發展需要和市場情況開展對外投資。

  7.要認真落實《2005—2010年民航科教振興行動計劃》。加強科技工作,在繼續搞好科研基地建設的同時,加快民航科技産業化基地建設。重點圍繞新一代中國民用航空運輸系統的建設,實施重大專項攻關。加強民航院校特別是民航特色專業學科建設.推進民航特有專業職業教育實習培訓基地建設。支援民航特聘專家和中青年技術帶頭人深入研究關係民航發展的重大科研項目和熱點、難點問題。開展行業綜合公共資訊網路關鍵技術與系統平臺、大型樞紐機場智慧應用的關鍵技術與系統整合等項目的研究。組織實施全球分銷發展戰略,加快推進電子客票,旅客吞吐量排名前20位的機場要加快建立電子客票服務系統。加強網路和資訊安全管理,籌建民航重要資訊系統災難備份中心。

  8.貫徹落實好民航“十一五”規劃。啟動新一代航空運輸系統建設。重視和強化民航規劃的作用,把“十一五”規劃作為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和重要依據。以長遠眼光謀劃和全局意識統籌新一代航空運輸系統建設。堅持以人為本,採用先進的理念、模式和技術.改造、優化和提升現有民用航空服務體系,建立適應未來航空運輸發展的現代化航空運輸系統。實現航空運輸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分享到:
相關推送

民航局客戶端

立即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