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一步步臨近,民航奧運會保障工作也引來了更多的關注。保證奧運會空中交通的安全順暢,是民航空管系統一項重中之重的任務。未雨綢繆,精心組織,是民航空管工作一貫的作風。民航總局空管局在幾年前,就按照民航總局的部署,組織技術專家從組織領導、系統需求、項目管理、保障方案、技術實現及人員培訓等多個領域和方面對奧運保障工作進行了全面精心的準備。
出臺《行動綱要》, 明確工作計劃
早在2005年,民航總局就批准成立了民航總局空管局2008年北京奧運會民航空中交通管理保障工作領導小組。當年10月27日,民航空管奧運保障領導小組在廣州召開第一次會議,審議並通過了《民航空管奧運領導小組工作規則》、《民航空管奧運本職工作行動綱要》等工作文件,自此民航空管奧運保障工作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民航空管奧運保障工作行動綱要》明確了行動內容,一是建設北京終端管制區,統一提供軍民航管制服務;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機場實行雙跑道或者多跑道同時運作;優化賽區機場的進、離場航線結構和飛行程式;優化我國東部地區幹線航路航線結構;完善歐洲、韓日、北美、東南亞方向的國際航路航線系統;北京、天津、瀋陽、青島、秦皇島間建立奧運飛行快捷航線;劃設北京等舉辦城市通用航空所需的空域和航線;劃設北京等舉辦城市的飛行限制區;北京等飛行繁忙城市之間建立應急航路並實現航路航線靈活使用。二是研究制定雷達管制服務最小間隔標準、區域導航運作規範、機場跑道使用和放行間隔規定、目視飛行規則、目視航圖規範、民航空中交通運作管理規定等規章標準。三是建設並完善舉辦城市機場的通信、導航、監視設備;建設並完善全國民航區域管制中心、東部地區終端(進近)管制中心;建設舉辦城市通用航空所需通信導航設施;建設空管資訊服務平臺及相關設施設備;建設並完善舉辦城市的航空氣象服務設備;建設並完善舉辦城市的航行情報服務設施設備。四是設立與總局空管局運作管理中心合署辦公的奧運空管保障指揮中心;在地區空管局和舉辦城市的空管中心(站)設立分指揮中心;組織開展前期設施設備和管制運作單位人員狀況評估工作;建立運作與保障設施設備安全狀況的監控機構。五是協調周邊國家和地區制定提高國際班機飛行保障能力的協同措施;擬定北京首都等機場的航班安排,制定備用機場的使用辦法。六是主動加強與國家奧組委和民航奧運工作協調領導小組的協調溝通,儘早明確飛行流量預測、專機和重要飛行計劃等空管服務需求;加強與軍航有關部門的協調溝通,及時通報空管需求並取得理解與支援,確保各項方案的貫徹落實;加強與國外奧運空管保障單位間的交流合作,降低奧運空管保障工作風險。 五大措施優化空域環境
創建奧運和諧天空
據初步統計,2008年首都機場的年起降架次將超過48萬架次,廣州(含深圳)將超過51萬架次,上海(浦東、虹橋)將超過52萬架次,全國流量也將相應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優化空域環境、創造和諧天空,是應對2008年奧運期間陡增的空中流量的必然選擇。
民航空管系統制定了《2008年奧運會空域保障預案》,保障預案以北京為核心,以其他賽區機場為重點,以幹線航路建設為紐帶,按照“建立終端管制區、加密過渡航線、調整飛越交通、增容幹線航路”的基本思路,優化空域環境。一是根據空中交通流分佈特點和發展需要,整合北京終端區內各機場的空域資源,重新組織各機場交通流,優化進離場航線和飛行程式,統一設置終端管制區進出口,滿足首都機場三條跑道及終端區內各機場的運作需求。二是配合北京終端管制區優化調整,增加終端管制區與現行航路網之間的過渡航線,有效組織上升下降階段的交通流,增加終端管制區的吞吐能力。三是在北京終端管制區週邊建立高空分流航線,分流北京上空的交通流量,減輕終端區上空的匯聚衝突和飛越壓力。四是優化其他賽區城市的空域結構,調整上海地區空域,滿足上海浦東機場三條跑道同時運作的需要;優化天津機場進離場航線結構,與北京地區的進離場航線和航班流向相協調;優化青島地區空域結構;對外開放秦皇島機場和相關航線。五是增加進出和飛越北京地區幹線容量,包括增加中蒙、中韓、京廣、京滬等航路容量,滿足北京首都機場往返歐洲、日韓、東南亞以及華東、中南方向流量增長需求。
制定五級保障方案
確保首都機場飛行順暢
在2008年奧運會期間,首都機場日飛行量平均將達到1706—1968架次。開幕式開始前3天與閉幕式後3天內,將出現運作高峰,每天將突破1900架次,奧運會後每日運作架次也將維持在較高水準。
針對2008年首都機場奧運會期間飛行量高位運作的實際,總局空管局制定了綠色、藍色、黃色、橙色、紅色五級保障方案。其中綠色方案為常態方案,當飛行預測準確且賽場城市不出現惡劣天氣時,此方案足可以應對奧運期間的飛行保障。因為當日航班延誤或取消次日需要補班導致飛行量激增的情況下,啟動藍色方案。藍色方案可以大幅提高空管保障能力,但管制人員勞動強度較大,當賽場城市機場出現雷雨等複雜天氣時,黃色方案立即啟動。黃色方案是專門真對複雜天氣設計的,在雷雨等複雜天氣條件下,可以最大限度保障專機、要客及奧運代表團所乘航班的正常。橙色方案為備降方案,當某機場因惡劣天氣或其他原因導致保障能力嚴重下降時啟動。橙色方案啟動後空中飛機會按計劃進行備降,迅速恢復空中秩序,消除安全隱患。遇有戰鬥飛行、飛機遭劫持和空中發生恐怖事件時,啟動紅色方案。紅色方案為最高級,只有國家利益和人機安全構成威脅時才啟動。紅色方案啟動後,空管部門將與安保組積極配合,根據需要局部會出現凈空,為迅速解決特殊情況和避免更大損失提供條件。
除了以上管制預案外,總局空管局還將陸續採取奧運期間高峰時段每小時空出若干時刻統一安排奧運航班,優先安排專機、要客、運動員包機及奧運贊助商飛機,嚴格審批國內其他城市直飛北京航班,延長首都機場運作時間,控制重點地區的通用航空飛行活動等措施,確保首都機場飛行順暢。
建立天氣會商機制
提高氣象服務水準
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舉辦時間為8月至9月,這一時間正是我國雷雨、颱風等強對流天氣頻發季節。空管系統如何及時掌握天氣情況,確保航班飛行正常呢?
總局空管局在謀劃奧運保障方案過程中,高度重視氣象服務這一關鍵環節,兩年前便進行了航空氣象服務基本情況,包括人員、設施、資料、服務等方面的摸底調查,制定了《民航氣象奧運保障工作實施細案》和相應的應急方案,啟動了奧運機場氣象設備設施改造建設,完善了北京氣象中心業務建設,加強了各級氣象機構建設和專業人員培養。民航奧運氣象服務的主要工作是:及時為飛行機組提供全面、準確的飛行氣象情報;為管制部門提供實時的和預計的相關機場和航路的天氣情況;為奧運場館提供相關機場的氣象資訊。
為了實現科學分析、準確把握、及時預報的保障服務目標,總局空管局氣象部門採取了加強橫向交流、資訊共用、聯合會商的工作機制,努力提高航空氣象服務水準。空管氣象部門一方面建立了與中國氣象局等有關機構共用氣象資料的機制,空管氣象運作機構將從中國氣象局獲取自動氣象站實時資料、天氣雷達實時資料、氣象衛星資料、風廓線雷達資料、閃電定位資料等天氣資訊,所有涉及到奧運的機場從當地氣象部門引接多普勒天氣雷達實時資料,5個奧運會舉辦場地所在機場,從當地氣象部門引接自動氣象站聯網探測加密實時資料。應奧組委要求,奧運賽事期間,空管氣象部門還會將奧運舉辦地和航路的天氣資訊及時送往賽場,便於奧組委整體管理決策。資訊共用機制豐富了空管氣象資訊資料,提高了氣象分析準確度和及時性。
空管氣象部門還將建立與中國氣象局等氣象機構的天氣會商機制,通過總局運作管理中心運作監控室氣象席位引接中國氣象局全國天氣會商視頻信號,並在各地區氣象中心引接中國氣象局區域或省級天氣會商視頻信號,建立空管各級氣象運作機構與中國氣象局所屬氣象臺站的例行天氣會商機制。總局空管局也將整合氣象部門資源,建立空管系統視頻天氣會商機制。天氣會商機制的健全完善,將極大提高民航氣象部門對影響飛行惡劣天氣的研究和預報能力,特別是對雷雨、颱風等強對流天氣的及時準確預報,從而進一步提升民航氣象保障服務水準,確保奧運會期間航班飛行的安全與正常。
《民航氣象奧運保障工作實施細案》,從空中交通管制、航空公司運作、通用航空飛行、機場管理等方面,分析了民航氣象服務的總體需求,確立民航需求服務的主要內容和具體産品及服務方式;從氣象探測、網路連接、預報預測、服務流程、技術保障等明確了民航氣象服務的運作要求和品質管理工作;提出了保障奧運會所需完成的主要建設任務;制訂了培訓與技術交流的工作計劃;確立了民航奧運航空氣象服務領導小組人員組成、主要職責、奧運航空氣象服務專家顧問組、 技術人員配置等;部署了技術演練與檢查的時間安排;擬制了民航奧運氣象服務應急方案。
加緊建設20項空管項目
滿足奧運保障需要
為確保奧運會在我國的順利舉辦,總局空管局根據奧運空管保障總體目標和要求,在“十一五”空管建設計劃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奧運空管建設計劃,根據奧運保障需要,在空管系統“十一五”建設已有項目的基礎上,進一步啟動了20項奧運保障空管設施建設項目。華北、華東和東北地區抓緊實施了一批包括VHF補盲、氣象資訊引接、內話應急系統在內的工程建設。通過更新、改造設備配置、增加席位、完善資訊引接和發佈系統,加強了機場、航路設備的可靠性,進一步提高了空管設備保障能力。同時,為加強奧運期間空管設備應急處置能力,總局空管局啟動了北京終端區改造、運作中心流量管理系統和奧運空管資訊採集顯示系統等工程,正在抓緊建設三部移動二次雷達和一部移動塔臺,項目建成後,在緊急情況下可以替代故障雷達和機場塔臺。為機場提供塔臺管制服務和雷達監視服務,其靈活的使用方式,大大提高了應對嚴重故障和突發事件的能力。空管無線電管理部門科學合理規劃奧運保障所需的航空頻率,增加賽場主、備降機場臨時備用頻率,健全與地方無線電管理機構的資訊通報制度,全力排查航空無線電干擾事件,做到既滿足奧運期間的需求,又適應今後的發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