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民航浙江安全監督管理辦公室勇於創新,大膽實踐,初步探索出一條具有特色的“嚴格執法,有情服務”的安全監管新方法,既樹立了執法的權威性,又有力地促進了轄區民航的安全基礎管理。
監管服務並重
浙江共有7個運輸機場、3家基地運輸航空公司、1家通用航空公司,12家航空公司的臨時過夜基地。近年來,浙江民航的運輸生産呈高速增長態勢,平均每年遞增27%,2003年全省旅客吞吐量為8171718人次,到2006年翻了一番,達到16887796人次,2007年更達到19872463人次,接近兩千萬人次。
2003年年底,浙江監管辦組建成立後與全國許多監管辦一樣,沒有成功經驗可以借鑒。浙江監管辦通過實踐探索適合自身特點的安全監管方法,在四年多的工作實踐中逐步認識到,既要嚴格執法又要有情服務,通過執法監督與監管服務並舉,行政處罰與教育引導共存,才能達到安全監管的目的,逐漸形成了“嚴格執法,有情服務”的工作理念。
在安全監管工作中,監管辦要求監察員既要有熟練的法規知識和專業能力,又要有靈活的溝通交流能力,多進行換位思考,本著幫助企業的目的去監察;在例行檢查中要先向被檢查單位表明檢查的目的和依據,多進行有關規章的宣貫和解釋,加強溝通與交流;在檢查後要及時向企業反饋情況,對問題加以深度分析,從專業的角度找到解決問題的可行性方法,指導其解決。
查處典型案例
監管辦的主要職責是安全監管,為樹立法治政府形象,嚴格依法行政,近年來,該辦查處了一批典型案例,涉及航空公司、機場、通用航空等,在查處中沒有發生一起行政錯案或漏案,也沒有引起行政訴訟或復議。2005年,查處了5起非法飛行活動;2006年,對維修人員的違章放行進行了查處,成為華東地區第一個實施暫扣執照處罰的監管辦;2007年,對3位違章飛行造成事故徵候和不安全事件的飛行員實施了暫扣執照,對航空公司乘務員超時飛行作出了罰款處罰。
浙江監管辦充分認識到,安全監管的目的是為維護航空安全秩序,行政執法的目的是為保障民航業之健康發展。
在執法中,監管辦不以處罰為目的,而是更注重事後的教育,強調法規規章的落實。浙江民資豐厚、通用航空活動頻繁,發生的違法事件,主要是由於民眾對民航規章不甚了解,單靠處罰個案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為此,監管辦會同省體育、文化、工商等部門發佈《關於加強通用航空運作管理的通告》,從源頭上加強管理。同時通過眾多媒體對“衢州農民自製土飛機上天”這一非法飛行案例的報道,表明執法立場,宣傳民航法規。
加強溝通交流
對於目前民航法規尚未明確、檢查中發現影響安全的隱性問題,監管辦採取溝通協調、約見談話、通報批評等形式,督促其改進安全管理水準,均收到了較好的效果。2007年,監管辦與杭州機場建立了每兩個月一次的安全監管與安全管理的交流機制,機場從管理的角度總結、梳理安全管理工作;監管辦從監管的角度提出具體的整改意見和建議。
執法是剛性的,但這其中監管辦也要體現柔性服務的一面。對於有些“久整難改”的問題,如機場設施設備的配置等,監管辦就積極反映企業訴求,主動向主管部門提供資訊,邀請機場所在地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領導參加安全檢查講評會,或以專題資訊的形式向企業上級主管部門反映,推動或促進了地方政府在發展規劃和資金投入上,對此予以傾斜和支援。
在監管過程中,監管辦善於發現企業好的做法,通過每年兩次召開安全通報會、研討會、現場交流會等形式,為企業搭建一個資訊交流的平臺,先後舉辦了機坪運作管理研討會、通用航空安全工作交流會等,使企業達到了交流、提高的目的。此外,還創辦了內部刊物《浙江民航安全動態》,豐富的資訊和典型的案例剖析,加強了行業間的溝通聯絡。
4年多來,民航浙江監管辦初步形成了適合自身特點的安全監管思路和方法,也取得了不少實效。但隨著形勢、市場的變化,該監管辦仍不斷加以調整、完善、充實,以便更好地肩負起監管職責,維護一方民航安全,進而促進民航有序健康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