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用航空局 - 新聞中心 - 行業動態
遼沈民航再添新銳 “東北航空”展翅欲飛
來源:中國民航局 2007-11-02 09:54

    從11月8日起,遼沈民航再添新銳,東北地區第一家地區性的航空公司——東北航空有限公司將正式運作。11月1日,瀋陽桃仙國際機場首次迎來了“東北航空”的兩架客機,標誌著籌備了兩年多的東北航空有限公司已經進入開航前的最後準備階段。
    在11月1日舉行的接機儀式上,記者採訪了東北航空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儀軒和總經理鞏德貴先生,對東北航空的市場定位以及戰略目標有了初步了解。
    借“振興”東風應運而生
    這個國內首家以“東北”命名的民用航空公司,可謂借“東北振興”的東風應運而生,由地方政府和民航合力推動促成。據了解,“東北航空”在兩年多的籌備過程中,歷經波折,但最終還是在遼寧省、瀋陽市人民政府、民航總局和民航東北地區管理局等大力支援下修成正果。“東北航空”的成立,可以説是多個部門以實際行動踐行“東北振興”國策的重要成果。
    服務東北 回報社會
    獨特的背景決定了“東北航空”成立之初就立下了“為東北經濟振興搭建空中橋梁,為東北民航發展增添新的活力,以實實在在的成效回報員工,報效股東,奉獻社會”的宗旨,具有鮮明的東北特色。公司由瀋陽中瑞投資有限公司、四川航空集團公司、瀋陽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遼寧寰江實業有限公司四家股東共同投資組建,投資總額3.6億人民幣,註冊資金1.6億人民幣。公司總部設于瀋陽桃仙國際機場。主營基地為瀋陽桃仙國際機場。主要經營國內航空客、貨、郵航空運輸及相關業務,視情擴展通用航空業務。逐步發展成為幹、支線航空運輸相結合、城鄉服務於一體的綜合性航空企業。公司運營初始階段投入1架空客319、2架EMB145支線飛機。
    縫隙策略 干支線並舉
    針對目前航空市場競爭激烈特點,“東北航空”將採用“縫隙策略”,依託支線、滿足幹線,幹、支有機結合,打造以瀋陽為樞紐、以丹東、錦州為兩翼的航空網路。總體發展目標為立足遼寧,面向東北,輻射全國,順應地區經濟發展,拓展企業生存和發展空間,公司計劃用3-5年時間,打牢公司運營基礎;用8-10年時間,建成國內有影響力的區域性航空公司;到2025年左右,發展成為國內一流、亞洲知名的航空企業。
    運作初期,公司將重點關注東北、華北、環渤海地區支線和二線城市市場,形成幹、支有機結合航線網路,逐步完善城鄉航空服務功能。首期開通的航線為瀋陽至哈爾濱、佳木斯、牡丹江、齊齊哈爾、青島、煙臺、天津等支線以及瀋陽至成都、重慶、溫州等幹線。
    四大優勢 保駕護航
    東北航空有限公司具有區位優勢、政策優勢和股東結構優勢和團隊管理優勢。
    公司基地設在瀋陽,瀋陽是東北地區經濟文化中心,是東北經濟區和環渤海經濟區的主要結合部,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和雄厚的發展潛力。在半徑100公里的瀋陽經濟區內,又形成了2700萬人口的遼寧中部城市群,7個城市共用一個機場,有著得天獨厚的空中區位優勢、大腹地優勢和地空聯運優勢。隨著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政策不斷深入,民航有關補貼性財經新政逐步出臺,東北特別是遼沈地區經濟、貿易和旅遊事業必將顯示出強勁的發展勢頭。這些都使東北航空有限公司首先直接得實惠外,還為未來發展提供了巨大市場潛力。另外,東北地區民航系統和諧的環境、當地政府強有力的支援、川航集團的技術和管理優勢以及瀋陽中瑞等股東雄厚的資金資源,都使得“東北航空”未來的發展空間充滿想像。
    東北航空有限公司依靠川航建立了一支素質優良、技術過硬的飛行、地面保障隊伍,又吸取東北民航各單位的所長,建立獨特的企業文化。公司高級管理層和中層管理人員,均是來自民航各界領導、專家和資深見廣的專業人員。公司由曾經獲得國務院命名的“英雄機長”稱號、省特級勞動模範,原民航東北管理局局長王儀軒先生任董事長;由長期從事民航多個專業,在民航企業就任高級管理人員長達15年之久的鞏德貴先生任總經理;由飛過五種機型、飛行1萬多小時,並長期同時擔任機長教員、局方委任檢查代表和航空公司執行總經理的隋明光先生任執行總經理,管理層、執行層人員大部分來自民航、政府、企、事業單位的管理和技術骨幹,具有高超的理論和技術水準。這些都為“東北航空”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至於“東北航空”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如何表現,如何以實際行動服務東北、回報社會,更加令人期待。我們期待“東北航空 ”這顆新星冉冉升起,為遼沈人民和東北大地帶來更多的驚喜。

附件:
分享到:

民航局客戶端

立即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