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用航空局 - 新聞中心 - 行業動態
國內首個公務機基地上海虹橋機場開建
來源:中國民航局 2008-12-08 14:56

    12月5日,國內首個公務機基地在上海虹橋機場內奠基開建,預計到2009年下半年建成並投入使用。上海機場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念祖表示,公務機基地不僅是國內第一個為公務機提供服務的專用基地,今後也將成為東北亞地區的公務機運營中心,可滿足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眾多公務機到訪上海的需求。

    建成後一年可滿足6000架次公務機起降

    據介紹,上海機場集團同澳大利亞霍克太平洋公司合資組建上海霍克太平洋公務航空發展有限公司,以整體租賃的方式負責虹橋機場公務機基地的運營。整體投資超過1.1億元,其中8000萬元用於基礎建設。按照國際上通行的公務飛行保障要求進行規劃和建設,將具有一流的基礎設施,建立集地面保障、維修、託管為一體的國際一流水準的公務機綜合服務保障平臺。

    根據規劃,公務機基地分兩期建設。首期工程按照滿足年6千架次的運營和保障能力進行設計和建設,計劃建造一座3千平方米的公務機候機樓、一座近5千平方米可以停靠2架波音737的機庫、可以停放3架公務機的停機坪以及相應配套設施,計劃2009年下半年建成投用,未來根據業務發展需要再擴建機庫和停機坪。該基地建成後,將成為中國內地第一個真正意義上具有全方位保障能力的公務機基地,屆時抵離上海的公務機將逐步納入虹橋機場公務機基地的服務範疇。

    一般國外大型國際機場均擁有1至2個公務機基地。上海霍克太平洋公務航空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錫斌表示,在歐美發達國家,臨時申請航線、不需銷售客票的公務機飛行已經十分普及。"NBA中的很多球星,往來各地的比賽場館都是用公務機出行。"

    "我國公務航空剛剛起步,國內只有不超過14架公務機投入商業運營。"徐錫斌表示,國內公務機飛行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兩地,2007年上海公務機飛行起降量已超過2000架次,但其中80%以上屬於國際飛行。不過,目前國內已有相當多的私人企業訂購了公務機,預計未來每年將有10%-15%左右的增長。到2010年世博會期間,上海公務機起降量可以達到3000-4000架次,2015年將突破6000架次。

    在內地的公務出行將迎來新時代

    公務飛行是通用航空活動的一種方式,它與普通民用航空的最大差別在於無固定航線,採用臨時申請航線方式,也無需採用銷售客票的方式,具有靈活、便捷的特點,對高端商務人士的頻繁飛行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是民航高端服務項目。徐錫斌表示,對於高端商務人士來説,行程私密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即使公務機起降相當頻繁的京、滬兩地,候機樓均沒有服務於高端商務人士的專用通道,私密性無法保障。此外,候機樓必須滿足商務人士一下飛機就可在候機樓內召開會議的要求,開完會議即可搭乘飛機回家,不必邁出候機樓大門,普通的候機樓無法提供這些服務。因此,在虹橋機場內新建的公務機候機樓不僅有私人通道,還有類似私人會所的會議室、高端餐飲區。

    同樣出於便捷的要求,公務機基地選址虹橋機場,而不是浦東機場。他告訴記者,由於浦東機場距離市中心太遠,從機場至市中心的車程距離有可能和飛行時間相當,無法節省時間。

    中國的公務航空發展剛剛起步,各類機場均沒有真正意義上用於公務飛行的專用基地。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內公務航空運量也逐年遞增,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內地公務飛行主要集中在上海和北京兩地。現階段,虹橋機場的公務機起降一般在0點以後、早上7點之前,和普通民航航班不發生衝突。徐錫斌承認,今後隨著公務機的普及和常態化,在空域佔用上,公務機的發展可能會對民航航班造成一定的影響,但不會太大。

    在美國,公務機申請飛行只要在起飛前2小時。但在國內,緊急情況下才可以提前至24小時,一般則需要提前三天向民航局申請航線。"目前的公務機大多是國際飛行,這些客人一般都有長期的計劃安排。"但是,隨著國內公務機的發展,申請航線即可飛行是大勢所趨,縮短申請航線的時間也是需要逐步解決的問題。

    上海機場(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吳念祖先生在致辭中表示,"相信通過雙方的通力合作,上海虹橋國際機場公務機基地不僅具備國際一流水準的基礎設施,而且建立起符合國際一流水準的東北亞地區公務機運營中心,為完善上海機場服務功能,提升上海城市服務能級,推動我國公務航空産業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附件:
分享到:

民航局客戶端

立即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