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莫拉克”共舞的72小時——直擊國航浙江分公司抗臺第一線
8月7日至10日,今年第8號熱帶風暴“莫拉克” 的緩慢西進、二次轉向和在台灣省花蓮與福建省霞浦縣二次登陸,給我國的台灣省、福建省、浙江省、上海市、江蘇省帶來了嚴重的自然災害,福州、溫州機場狂風暴雨,對飛行造成很大影響。
挾風裹雨,步步進逼!從8月7日起,今年第8號強颱風“莫拉克”襲擊閩浙地區,造成華東大部分地區強降雨,航班起降受到嚴重影響。國航浙江分公司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各級領導靠前指揮,科學決策,一場應對颱風的阻擊戰正式打響。
強颱風就是命令
“全力以赴做好抗臺工作!”從8月7日起,浙江分公司就層層下達了動員令。
8日,颱風逼近,此時各個戰線上一線幹部均已集結到位,嚴陣以待。從中午起,颱風逐漸增強,浙江溫州地區風雨交加,雨點如注。13時,國航股份召開緊急視頻會,就溫州、福州、廈門等地的航班進行重點部署。15時45分,浙江分公司召開生産講評會,各部門認真彙報相關準備情況。在綜合各方面資訊後,分公司總經理金宜斌當機決定:所有飛機在杭州過夜,確保次日航班正常。為應對可能出現的風力突然變大等情況,浙江分公司做好了兩手準備,所有停場飛機均加上10噸的油量,以增加自身重量,機務人員做好飛機係留,增加飛機的抗風能力;飛行部通知機組趕往機場隨時待命,以備風速超標時立即將停場飛機飛往武漢等其他不受颱風影響的機場。“這樣就不怕颱風的突然襲擊了,隨時可以轉場!”生産指揮中心副經理周俊峰事後説。而此時,一場悄無聲息的航路申請戰正在打響。簽派室的丁繼華班組根據颱風情況,及時申請改航路保障了CA1733、CA1735、CA1737等3個航班。因溫州受颱風週邊影響,AOC統一佈置,取消15時後的所有溫州航班。
頂風冒雨中 打好時間差
9日上午,颱風風速不大。此時,浙江分公司本場過夜的13架飛機發揮了威力,航班按計劃正常執行,飛機起降照舊!雨勢逐漸增強!16時20分,“莫拉克”在緊鄰溫州的福建省霞浦縣沿海登陸,處在“莫拉克”風圈和雲係覆蓋範圍內的浙江地區開始遭遇強降雨。
“尚在起降標準之內!”浙江分公司應急指揮部在綜合各種因素後再次下達明確指令:盡一切努力在強降雨到來之前把旅客運送出去,打好這個時間差!
隨著風勢雨勢的增大,帶有遮雨篷的舷梯已不能用了。細心的保障人員通過觀察發現,颱風伴隨的是陣雨,時疏時密,中間有3—5分鐘的間隔。於是,生産指揮中心再次發出明確指令:“按流程做好各項準備,利用下雨間隙上客!”與“莫拉克”賽跑就此展開。雖然仍有不小的雨點打落在身上,但維修人員、現場指揮人員、監裝監卸人員、食品車師傅、清潔隊人員已顧不上這麼多了,爭分奪秒保障好航班成為他們的首要目標。
從22時開始,雨勢陡增且間刻不停,瓢潑大雨加上7級的風速,機坪上的水霧如海浪一般。但所幸的是,國航浙江分公司由於此前的“趕飛”,33個計劃航班已執行29個,僅取消4個航班,當天的旅客所剩不到十分之一。
一場漂亮的阻擊戰
9日晚,因杭州雨勢過大,浙江分公司的9架飛機不得不在昆明、北京、呼和浩特等地過夜,造成10日的航班延誤不可避免。回家,此時成了旅客最關心的話題。10日9時整,浙江分公司啟動大面積延誤橙色應急程式,公司召集各部門聚首應急指揮中心,共同商討對策。
此時,浙江航務管理中心的簽派員正在尋找最佳解決方案:“合併客人到總部執行的CA1537/8上,空出運力執行CA1702/1705航班,減少兩個超4小時延誤的航班。”“1722名客人改簽完畢,取消1721/2,B6213空出運力去飛1745/6……”從7日開始,簽派員就積極申請航路,通過對運力進行合理調配,減少4小時以上航班延誤達十五六班之多。而在地服部,大面積的航班延誤所帶來的考驗也再次降臨。“分成三組,一號組集中負責登機口工作,二號組負責送旅客回賓館休息,三號組機動,隨時策應!”面對大量旅客,服務室經理郭艷麗和組長裴習亮對員工立即做出安排。當天,國航浙江分公司航班延誤達23班之多,但旅客都為地服人員的熱心服務所感染,沒有出現過激事件。
20時51分,隨著CA1753航班從杭州騰空而起,杭州本場因颱風影響行程的旅客全部運輸完畢,無一人滯留。11日淩晨4時,最後一個航班進港杭州。9時,超強颱風“莫拉克”穿浙江而過,風雨收勢。
在這場歷時3天的抗臺戰鬥中,由於科學合理的決策和妥善的安排,國航浙江分公司的航班沒有造成大面積的延誤,廣大幹部員工用智慧和汗水打了一場漂亮的阻擊戰。
川航:雷雨反擊戰
8月4日,川航迎來了暑運以來的最高航班量——全天268班!孰料,川航第二基地——重慶江北機場遭遇罕見的大面積雷雨天氣,成都雙流機場因候機樓施工第一次夜間關閉停電,川航航班運作雪上加霜。川航果斷啟動緊急預案,各部門分工協作、沉著應戰、合理調配,一線幹部員工加班加點、忘我工作,一個漂亮的雷雨反擊戰為8月5日航班計劃的執行,贏得了充裕而寶貴的時間。
第一波:防守
8月4日18時許,重慶遭遇第一波大面積雷雨天氣。簽派室根據重慶天氣預報,細緻研究天氣趨勢,加緊協調空管,立即調整重慶航班計劃,重新編排出6個航班,並指揮飛往重慶的2個航班備降,控制外站還沒起飛的航班等待指令。21時開始,重慶天氣開始好轉,簽派當機立斷,及時放行備降航班飛回重慶。
第二波:相持
22時至24時,第二波雷雨襲擊重慶。
成都基地,地服部一線幹部員工爭分奪秒搶時間,按照預案,地面服務人員及時提醒乘務長快速過站,疏導旅客快速下機,清潔隊快速清潔;加強導乘引導,創造了濟南航班18分鐘過站的新紀錄。貨運部裝卸隊在保證貨物裝卸安全和品質的同時,與時間賽跑,他們以大局為重,放棄了濟南一票3噸的貨物,而貨主是貨運部剛剛發展的新客戶。機務維修人員從21時開始進行排故,一直忙到次日天亮,在航前順利完成飛機維修工作,有力保障了川航8月5日運力。
第三波:反擊
8月5日深夜1時30分,成都雙流機場關閉、候機樓停電。
地面服務部行李室員工頭頂礦燈,仔細分揀行李,在行李傳輸帶停止工作後,把行李集中到候機廳,使旅客得以快速取到行李離開機場。
1時45分,簽派室吳峰和張志勇對航班進行細緻梳理,採取必要的合併、取消措施,解決了8個航班的正常飛行,最大限度減輕了8月5日運作壓力。
3時30分,簽派室在通過分析衛星雲圖,發現重慶有一個雷雨空隙,果斷指揮在北京、三亞的航班返回重慶。
與此同時,為了避免備降昆明航班飛行機組超時,飛行部值班員王宇立即電話通知景揚、劉和平、鐘兵、楊燕龍等4人6時30分到北頭,領到任務書後立即乘坐最早的深航航班出發。
客艙部成都調度員聶真、王彧嚴密監控航班動態,一方面立即通知重慶調度員關注備降乘務組資訊,要求其及時與乘務組、飛行機組及重慶簽派傳遞資訊;另一方面通知計劃員李揚,向計劃員就次日大面積航班調整諮詢和求助。
4時30分,現場協調會再次召開,簽派抓緊對天氣趨勢的分析研究,機務做好飛機檢查,讓飛機分階段分批次返回本場。至6時,簽派共調整118個航班。通過簽派的努力,原來延誤至8月5日的52個小時被壓縮到15個小時,為當天航班計劃的實施搶回了寶貴的時間。
川航經受住了雷雨的考驗!
廈航:科學決策見成效
8月7日17時,廈門航空公司召集分公司和各保障部門在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召開視頻會議,對颱風可能對公司各基地運作造成的影響做了綜合分析,確立了“分段決策,以避為主”的防臺策略。
因颱風走向不明朗,針對颱風對福州機場的影響程度和時間點,運控中心和客運部研究制訂不同的應對預案;同時兼顧對其他機場可能的影響,制訂相應的應對預案。
科學決策 降低颱風影響
8日8時30分,根據預測,防臺會議判斷上午福州的風速將逐漸加大,並伴隨中到大雨,14架在福州停場的飛機儘快從福州起飛。運控中心和客運部根據計劃妥善安排後續航班計劃,第一批返回福州航班在前方站待命;同時注意機組執勤時間的保護,飛行部對機組進行合理搭配,飛行幹部帶頭執行航班。各級管理者堅守現場解決出現的問題。
12時,防臺會議預計颱風14時離開台灣進入台灣海峽,對福州機場的影響逐漸加大。午後福州機場停止運作,取消午後所有飛往福州的計劃。長航線返回福州機場的航班改落地廈門,短程航班在起飛站待命。
及時調整策略 確保運作安全
9日6時,由於福州機場氣象條件對運作不利,且福州機場高速公路關閉,公司決定延遲8日確定的8時恢復運作的預案。
9日8時10分,在綜合判斷福州機場的實際風向風速情況後,公司決定部分恢復福州機場航班運作,先安排在廈門過夜的飛機調機回福州,在外站運輸旅客的補班暫時在外地待命。
9時05分,福州機場連續3小時維持較小風速,小于機型風速限制,公司決定全面恢復福州機場。
10時26分,第一個飛往福州機場的航班MF8574起飛。10時47分,補班MF843T起飛,並於11時19分第一個在福州機場安全落地,至此福州機場的運作開始逐步恢復。
溫州機場:清理遺患保正常
受“莫拉克”颱風影響,8月8日和9日兩天,溫州機場共取消飛機起降134架次。8月10日,颱風影響基本消除,溫州機場及時清掃外來物,保障航班和機場生産運營正常。
8月10日,颱風帶來的強降雨把機場機坪和跑道之間的草坪淹沒了,大量斷草隨著雨水進入機坪和跑道,嚴重影響飛機的正常起降。機場領導以及機坪保障部門各級幹部員工馬上開始行動:候機樓管理部增加了清掃人手,並出動垃圾清運車,現場指揮中心甚至出動了消防車沖洗地面。為了提高垃圾運送速度,機場還臨時調來皮卡等小車運送垃圾。從6時30分到10時,經過3個多小時的努力,機坪和跑道的外來物基本被清除乾淨,為中午時分的航班高峰做好了準備。
民航氣象系統上下聯動 協同作戰
民航氣象系統發揮一體化運作的優勢,上下聯動,共同協商,密切合作,及時提供颱風資訊,為運作決策提供依據,努力將颱風“莫拉克”對運作的影響降至最低。
緊急動員 高度關注 提前做好協調
民航氣象中心派駐民航運作管理中心的氣象席位自8月5日下午開始密切關注颱風“莫拉克”動向,持續發佈颱風警報提示資訊,及時向相關部門及領導通報最新的颱風動態。7日下午,民航氣象中心利用還在建設中的視頻天氣會商系統與華東地區氣象中心進行了臨時天氣會商。華東地區氣象中心通過深入分析各種資料,依據華東地區天氣會商的結論,對“莫拉克”的預計登陸時間、地點、強度、移動路徑和影響範圍,及對我國東南沿海機場運作的影響給出了具體意見。
8月8日清晨,民航氣象中心黨委副書記莊衛方帶領預報室的負責人前往位於運作管理中心運作監控室的氣象席位協調工作,要求氣象席位密切關注“莫拉克”的發展和演變,特別關注對東南沿海航路和機場的影響,加強與相關地區氣象中心協商和協調,為運作協調決策及時提供颱風資訊。
系統聯動 協調一致 努力降低影響
華北地區氣象中心作為目前承擔全國航空天氣預報發佈職責的單位,與華東地區氣象中心相互聯動,隨時通報,及時磋商,高度合作,共同研究颱風的活動情況和對飛行的影響;及時發佈《航空重要天氣快報》等颱風資訊,為全系統做好抗颱風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援。
華東地區氣象中心積極應對,反應迅速,于8月6日下午正式啟動“熱帶氣旋保障工作流程”,併發布了第一份熱帶氣旋通報;充分發揮區域運作協調機制的作用,加強與分局(站)氣象臺的天氣會商,發佈颱風指導性預報,積極組織和協調華東地區民航氣象部門做好颱風影響期間的氣象預報和服務工作;氣象中心領導與值班預報員共同研究天氣形勢,分析各類氣象資料,形成預報意見;在颱風影響期間,共發佈熱帶氣旋通報9份,向各類航空氣象用戶發送傳真200多份,為航空氣象用戶提供準確、及時和精細的氣象服務。
上海民航嚴陣以待戰颱風
儘管“莫拉克”沒有正面襲擊上海,但是在颱風來之前,上海各民航單位已經做好了戰颱風的準備。
在這次強颱風來臨之前,華東空管局及各空管分局主動加強與當地機場、航空公司的溝通協調,加強與當地民航監管局的聯繫,並立即組織對重點區域和設施設備檢查,消除颱風中可能出現的安全隱患。
8月6日,估計颱風到來之前的大雨有可能造成影響,上海機場集團部署浦東、虹橋兩大機場全力準備保證候機樓內空調、照明、衛生、供水和商業設施的正常,還準備好協助航空公司或代理公司做好滯留旅客的疏運工作。同時機場方面還表示,延誤期間將確保廣大滯留旅客及時掌握相關航班動態資訊。
8日當天,由於上海飛往福建、浙江、台灣、香港等方向航班受颱風影響,上海機場航班延誤超過140個。東航啟動了防颱風預案,並動員全體幹部職工提高警惕,從容應對,做好防範颱風對生産運輸造成的影響。
其中直接面對颱風的東航福州基地,嚴格執行領導負責制,主要領導加強值班,重要生産崗位專人負責,保證充足人員在崗,同時成立了應急小組,隨時待命。而東方航食公司浦東公司也召開緊急防臺、防汛會議,安排24小時留守值班人員。同時,還組織成立了一隊由食堂夜班員工及各部值班人員為成員的抗險救災小組,隨時待命。
“莫拉克”颱風預報來臨之際,作為東航在上海最大的地面服務代理單位,上海保障部對航班生産一線執行24小時值班制度,並對候機樓及工作區所有電器、屋外懸挂物和下水道以及相關設備展開全面檢查和維護,排除安全隱患,確保設備運作和靠機作業的安全。此外,保障部還建立了應急倉庫,並在浦東和虹橋機場各購置了半噸黃沙,補充各類防汛物資庫存,更換了所有手電電池,同時與機場附近賓館達成應急採購協議,確保颱風來襲期間洗漱品、毛毯等的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