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截止到6月30日,全行業保障通程旅客129.02萬人,已超過2024年全年通程旅客規模。作為“干支通、全網聯”重要載體,國內通程航班業務實現跨越式增長,幫助更多航空旅客體驗到“一次支付、一次值機、一次安檢、行李直挂、全程無憂”的高品質便捷轉机服務。國內通程航班的“星星之火”漸成“燎原之勢”,帶動航線網路延伸至更多偏遠地區支線機場,為深挖國內市場潛力提供更堅強支撐,為旅客出行提供更多選擇。綜合來看,今年上半年國內通程航班業務總體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在業務規模方面,1-6月,新增國內通程航班備案數量達3.33萬組,同比2024年分別增長95.47%;日均通程航班執行量、通程旅客量和運輸行李量分別為2213班、7128人、3824件,同比2024年分別增長2.42倍、1.94倍和2.02倍;新增城市對1599組,同比2024年增長24.05%;累計通達機場213個,佔國內運輸機場的80%以上。此外,上半年新增跨航司通程航班備案8240組,佔新增通程航班航班備案29.22%,較去年同期佔比增長36.4%。天津航、華夏航、海航跨保障航司通程旅客位居國內航空公司前三,武漢、庫爾勒、西安保障跨航司通程旅客規模增速位居國內機場前三。

2025年1-6月國內通程航班保障情況
在助力樞紐建設方面,上半年,通程航班的樞紐輻射帶動效應正逐步釋放。樞紐機場依託高效轉机保障能力,充分發揮“引流聚流”作用,積極構建國內通程航班産品,樞紐效能日益提升。西安、昆明、北京大興、烏魯木齊、北京首都機場保障通程旅客分別為17.75萬人、17.29萬人、14.8萬人、12.81萬人和10.08萬人,位居全國通程轉机旅客保障量前五名。經由恩施等非樞紐機場乘坐通程航班經武漢往返北京、上海、廣州等國際航空樞紐的通程旅客保障人數同比2024年增長2倍以上。通過支線機場-區域樞紐-國際樞紐梯次佈局的國內航線網路,國內通程航班將促進不同類型、不同區域航空樞紐協同發展,有力支撐樞紐建設。
在品牌宣貫推廣方面,國內通程航班標識發佈為通程航班業務的品牌化發展奠定了基礎。東方航空、南方航空、長龍航空、華夏航空、海南航空等航司迅速響應,先後在公司官網、移動端APP及小程式上線通程標識,便於旅客可精準識別通程航班産品。同時,各地機場聚焦值機櫃檯、轉机櫃檯等旅客動線關鍵節點,以清晰醒目的標識為旅客提供指引。此外,航空銷售網路平臺也為國內通程航班推廣作出重要貢獻。1-6月,航空銷售網路平臺的國內通程客票銷售量同比2024年同期增長154.51%,需求端對國內通程航班的認可度和接受度持續提升。從市場反饋來看,品牌標識的統一呈現和多渠道推廣“組合拳”成效顯著,國內通程航班的“辨識度”和“記憶點”不斷增強。旅客在規劃行程時,將更輕鬆地識別出通程産品,並快速捕捉通程産品優勢,進而更願意選擇這種高效出行方式。
在旅客體驗提升方面,今年上半年,在民航局運輸司指導下,民航局清算中心聯合中航信,聚焦國內通程航班及自然轉机逾重托運作李結算痛點,以實現“一次支付、實時清分、全程保障”為目標,打破傳統結算壁壘,通過數字化手段重構業務流程,加速推進逾重行李結算資訊化系統開發建設,並於5月中旬在武漢、石家莊機場部分啟動逾重托運作李新模式試點運作。通程或轉机旅客在始發站辦理托運時,無需在收費櫃檯和值機櫃檯之間來回奔波,可一次性完成全部航程逾重行李費用支付,轉机機場無需提取行李,實現“行李直挂”;系統將依據預先設定的分攤規則,將費用精準分配至各相關航司與機場,既為旅客節省了時間與精力,也保障了航空公司、機場各方結算的及時性與準確性。隨著試點工作不斷深入,清算中心會同中航信將進一步推動新模式業務拓展,預計7月中旬實現在新模式現有試點範圍內的通程和轉机航線全覆蓋、旅客自動識別保障,有逾重行李的旅客將一站式享受“徒手旅行”便捷服務。此舉不僅提升旅客出行服務體驗,減輕機場地服人員的工作壓力,也為後續全國範圍內推廣提供了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今年上半年,國內通程航班業務以多點開花之勢激活民航發展新動能,未來,有望構建覆蓋更廣、效率更高、協同更強的航空運輸服務網路,助力民航更好服務國家戰略、滿足人民美好出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