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近日,民航局表揚全行業36家單位、83名同志為民航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先進個人。在這個春天,投身脫貧攻堅戰的每一個民航人都見證了春暖花開與碩果纍纍。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是他們胸前最閃亮的勳章。
行業扶貧,定點扶貧新疆和田地區于田縣和策勒縣,對口支援江西贛州南康區,是民航脫貧攻堅戰的三大陣地。黨的“十八大”以來,民航局強化組織領導,先後成立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和領導小組辦公室,認真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制定工作計劃,壓實工作職責,加強工作督導,強化檢查監察,加大政策和資金扶持力度,加快貧困地區運輸機場、通用機場建設,支援貧困地區航空運輸發展。“舉全行業之力,奮力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民航局局長馮正霖在多次會議上反覆強調的這句話,成為了民航業脫貧攻堅的指揮棒,指引著全體民航人在民航局的堅強領導下,匯聚起強大力量,一步步找準靶向、攻克難關,為打贏脫貧攻堅決勝戰交出了一份優秀的歷史答卷。
大漠深處搭天路
如今,在崑崙山脈和塔克拉瑪幹沙漠之間,一座機場井然有序地運作起來,為廣袤的南疆土地帶來了勃勃生機。這就是民航局定點扶貧新疆和田地區于田、策勒兩縣的“頭號民心工程”——于田萬方機場。
精感石沒羽,豈雲憚險艱。于田機場的建設一波三折。接連三輪疫情,再加上較長的冬休期,機場建設指揮部面臨著巨大的工期壓力。但他們能並非孤立無援。建設關鍵期,民航局成立工作組現場統籌指導,引入大興機場進度綜合管控方法,補助民航發展基金4.8億元,全部免除和田地區財政配套資金,局黨組成員數次赴現場督導工作,給大傢夥打了一劑強心針。滿打滿算11個月的工期,于田機場創造了中國民航非樞紐機場建設的“于田速度”。2020年12月26日,通航當天,首航飛機上的旅客們難以抑制內心的激動:“我是于田人,我家在於田!”“能直接從烏魯木齊飛回家鄉太輕鬆了!”“這是我的孩子第一次坐飛機!”于田機場的通航,讓他們今後只需2個小時就能從烏魯木齊回家了。
如何開拓農産品銷路,民航挂職扶貧幹部、于田縣副縣長戴雪松想到了直播帶貨。2020年5月20日,直播中的他被玫瑰花緊緊包圍,為55.6萬名網友熱情推薦于田玫瑰,直播銷售額達46.8萬元,還現場簽售了2萬噸核桃收購協議。當晚,他又馬不停蹄在於田縣電視臺的7個直播間積極“營業”,獲得主場觀看69.47萬人次,點讚298.5萬次,簽訂訂單38623單,銷售金額達305.87萬元。“玫瑰花就是致富花!”戴雪松為此頗感驕傲。
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進機場,上飛機,扶貧特産就能夠插上騰飛的翅膀,飛向更廣大的天地。民航局黨組自2019年起,就將消費扶貧作為定點幫扶的工作重點,打造“藍天消費大平臺”。2019年10月,民航局面向全行業發佈倡議書,並在大興機場舉辦“國家扶貧日”主題活動。在民航局動員下,截至2020年7月底,全國已有10余個大型機場集團設立扶貧産品專櫃。各單位也積極在自有商業平臺上線扶貧産品。2020年全年,全行業購買和幫助銷售扶貧産品累計超過4162萬元。民航局消費扶貧舉措也得到了相關部門高度認可,入選“2020年全國消費扶貧優秀典型案例”。由南至北、橫跨東西,新疆優質的扶貧特産乘著飛機,飛上了全國各地人民的餐桌,逐漸建立了品牌口碑。
“策勒”在維語中是紅棗的意思,以此命名的策勒縣是中國最好的紅棗産地之一。挂職策勒縣委常委的扶貧幹部郭成宏一心推動當地的紅棗産業化。兩年時間裏,他一邊引導農戶開展標準化、數字化栽培管理,一邊接洽企業收購,搭建平臺。“經過專業公司策劃、包裝、銷售的紅棗價格至少翻了一番,農民收入增加了30%以上!”他欣喜地説。
民航新疆管理局副局長、“訪惠聚”工作隊隊長彭誠也在策勒縣古勒鐵日幹村為村民積極尋求致富之道。他幫助村民申請了尼雅黑雞養殖項目,當年年利潤就達到2萬元。
像這樣的産業扶貧是“授人以漁”的關鍵之道。近年來,全行業累計投入1300余萬元,幫助兩縣發展庭院經濟、擴建飼料加工廠、開展溫室大棚滴灌項目等。為提升農戶職業技能,民航局機關撥付60萬元對兩縣800余名勞動力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帶動貧困人口穩定增收。
機場建設、消費扶貧、産業扶貧、醫療扶貧、教育扶貧、扶智扶志“六大工程”是民航局定點扶貧的重要抓手。醫療扶貧方面,民航局先後籌集捐款400萬元用於兩縣購買防疫物資,協調十余架次復工復産包機,民航總醫院赴兩縣義診貧困村民5400余人次,培訓當地醫護人員580余人次;教育扶貧方面,民航局從2018年開始每年投入60萬元開展“民航藍天助學行動”,累計安排資金超過540萬元完善兩縣4所小學基礎設施;扶智扶志方面,局機關黨委撥付黨費200萬元新建和修繕兩縣貧困村黨組織活動中心,民航局機關和直屬單位投入資金90萬元在兩縣舉辦“脫貧攻堅帶頭人培訓班”,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
民航局作為定向幫扶南疆地區的唯一中央國家機關,20餘年來,尤其是自黨的十八大以來,始終把定點扶貧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和政治責任,堅決貫徹黨中央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策部署,結合兩縣實際,以“發揮行業優勢,集中行業資源,持續推進‘六大工程’”為總體工作思路,致力於統籌構建民航扶貧大格局,形成了民航局、行業各單位全方位參與,黨群工團多組織聯動的扶貧模式。全行業累計直接向兩縣投入幫扶資金1.12億元,引進幫扶資金7.66億元。兩縣已于2020年11月順利脫貧摘帽。下一步,民航局將進一步在“産業扶貧促就業、消費扶貧增收入、扶智扶貧強後勁、長效扶貧有機制”四個方面下功夫,幫助兩縣謀劃穩定脫貧和長遠發展之策,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重點舉措的銜接。
天涯海角連成線
青海省,地廣人稀,全省6個自治州州府與省會西寧的平均距離超過400公里。高效便捷的“通廉航空”讓主要城市與省會之間的通行時間大大縮短,也為當地脫貧致富解決了大難題。
有著27年奶製品生産加工經驗的周心成是青海省扶貧企業格桑花乳業有限公司一直渴求的“技術大咖”。但受制于果洛的交通條件,要請到這位大咖可不容易。2018年,民航局在青海省實施基本航空服務試點,果洛機場增加至每天2個航班,周心成終於能夠順暢地往來,為當地技術人員提供專業培訓。當年,公司就與當地近50家牦牛養殖合作社簽訂合同,帶動牧民脫貧致富。
基本航空服務試點實施後,青海省內曾面臨停航和被迫停航的支線機場實現了穩定運營。截至目前,德令哈機場、果洛機場旅客吞吐量均突破了10萬人次,花土溝機場2021年也將突破10萬人次,祁連機場開航即實現了穩定運營。受試點帶動,越來越多的航空公司將注意力投向青海支線航空市場,如東航西北分公司將90%的高高原運力和機組用於基本航空服務計劃試點。航線網路的加密,讓基本公共服務更加均等,也為發達地區對口扶貧提供了保障,增強了地區産業發展和對外開放的優勢。
“國際那達慕”“生態旅遊節”“蒙古族服裝服飾藝術節”……近年來,內蒙古巴彥淖爾烏拉特中旗“旅遊扶貧”項目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旅遊扶貧,離不開便利的交通。2016年1月,烏拉特中旗通用機場通航;2017年,烏拉特中旗—包頭航班成為國內首條接入網際網路旅遊平臺的通航航班;2019年,機場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萬人次,也成為國內首個萬級通用機場。越來越多的旅客從天南海北慕名而來,一覽草原風光。
像這樣的通用航空短途運輸在貧困地區多點開花。截至2020年12月,內蒙古、新疆、陜西、寧夏、青海、雲南、黑龍江、遼寧等8個地區共開通37條短途運輸航線;呼和浩特、昆明、哈爾濱、南昌、大連等5個樞紐機場,瀾滄、海拉爾等36個非樞紐機場和烏拉特中旗等20個通用機場共計61個機場開通了通用航空短途運輸航線,累計運輸旅客超過6萬人次。
支線航空網路也在逐漸加密。在新疆,阿克蘇、喀什、和田三個支線機場與庫爾勒次樞紐機場連接起來;在貴州黔西南州,興義支線機場與重慶、貴陽樞紐機場密集連接……在這些貧困地區,常能看到華夏航空的身影往來穿梭。近年來,在民航局大力支援下,華夏航空在中西部貧困地區大力開展通程航班服務。目前,華夏航空在國內運營短途運輸市場佔有率已超過1/3,形成“干支通、全網聯”的航空服務模式,為中西部109個支線機場提供通程航班服務,新增虛擬航線5750條,為每個機場平均新增通達航點42.6個,日均新增航班3.82班。截至2020年9月,全國支線機場通程航班和基本航空服務試點累計運送旅客超過90余萬人次。
為貧困地區修建機場,也是最直接快速改善交通條件,促進當地對外交流、招商引資的方式。“十八大”以來,我國共新建成50個運輸機場,其中貧困地區機場佔25個。目前,全國貧困地區運輸機場共達到72個,通用機場達到40余個;包含通航在內,民航對貧困地區的人口覆蓋率可達到82.6%,較2013年增加了12個百分點。貧困地區機場可保障至少1個航班聯通樞紐機場,最多2個航班轉接可聯通國際機場。
為加強資金保障,2018年以來,民航局建立了國家基本航空服務池,中小機場航班起降架次增速4倍于樞紐機場,每年可為地方政府節約航線補貼約50億元。2020年,民航局聯合財政部修訂出臺《民航中小機場補貼管理暫行辦法》,進一步加大對“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革命老區、地面交通欠發達地區機場支援力度,安排貧困地區中小機場補貼5.2億元;同時繼續加大對貧困地區機場建設運作的資金支援力度,累計安排各類資金約27億元。
一個一個機場、一條一條航線,正逐漸織就起一張越來越細密的網路,連接起高山荒漠、天涯海角,讓貧困地區的老百姓,都能夠享受到當今航空出行的便利。
高山峻嶺促發展
近年來,在民航局對口支援地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經常可以看到村民們發個微信,就有無人機到府,將雞蛋等農産品帶走送到客戶手中。
這一場景的實現離不開時任民航局計劃司投資處副處長茅俊傑的努力。2016年,剛剛立項的順豐無人機快遞項目進展緩慢,茅俊傑作為民航局對口支援南康區第二任挂職幹部,積極奔走于軍民航相關部門之間。在他的協調下,南康區劃設了國內最大的無人機臨時飛行空域,為順豐公司提供了場地和基礎設施,並與順豐簽訂了物流無人機産業合作協議,讓無人機物流項目真正成為現實。
2017年8月,民航局正式在南康區開展“無人機物流配送應用試點”項目。無人機這一智慧物流新技術成為解決農村物流“最後一公里”難題的關鍵工具,在南康區熱熱鬧鬧地飛了起來。截至2020年9月底,南康區共計投入47架無人機,運作5.42萬架次、訂單數29.41萬單、載貨重量297.35噸。試點還有效吸引了一批無人機生産、製造企業落地南康區,推動了南康區無人機試驗基地建設,以無人機産業為主體的“新基建”産業鏈正逐步形成。茅俊傑的後任者,民航挂職幹部,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委常委、副區長徐逸樂如今繼續接過畫筆,描繪著這一美好藍圖:“無人機讓我們的農民用更現代化的方式,參與到農業生産過程中,同時也為鄉村農特産品賦了能。”
試點先行,逐步推廣。民航局持續擴大無人機應用場景和規模,在四川雅江、湖北武漢、浙江舟山、浙江溫州等地逐步開展無人機物流配送,實現了從平原山區到高原山區、海島場景的複製推廣。
四川雅江,村民主要靠採摘松茸謀生。松茸保鮮期短,以往,村民松茸採摘後靠人力背出大山,腐壞率較高。2019年9月,雅江建立無人機基地和松茸採摘營地,無人機幫助村民快速將松茸運出,再經過加工發往全國。松茸採摘時間提升56%,松茸良品率提升31%,收購價格提升20%,藏民收入比原來的四倍還多。2020年2月疫情期間,民航局又協調豐羽順途公司在武漢、十堰、贛州、溫州、哈爾濱多個地區開展無人機作業,運送防護服、手套、食品和藥品等物資20噸,構建了一條非接觸式的空中應急運輸生命通道。
站在“援縣促市帶省”的高度,民航局從政策制定、項目推動、資金支援、人才交流培訓等方面傾情幫扶,為南康振興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瑞金機場已于2020年6月30日正式開工建設,贛州機場臨時口岸開放,國際航班成功首航。完善航線網路佈局方面,2020年,贛州機場開通航線35條,通航城市37個,通航點39個。教育幫扶方面,民航院校在南康區累計招錄100多名考生,使南康區成為民航院校全國縣域招生人數最多的縣(市、區);中飛院首次將招飛面試延伸到區縣級,在南康中學設立江西省唯一飛行員生源基地;順豐、春秋等企業深入南康6個鄉鎮累計捐助130戶貧困高中生。
扶貧濟困,無問西東。在脫貧攻堅戰中,全行業發揮行業優勢特色,以基礎設施建設為基礎,為貧困地區開闢“引進來”“走出去”的空中天路;傾力投入高素質、高水準扶貧幹部隊伍,為貧困地區帶來先進的管理理念;以科技創新為驅動,帶動貧困地區找準發展方向,尋求長遠發展之計。功不唐捐,玉汝于成。在民航局黨組的堅強領導下,全行業奮力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完成了黨向全國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前路漫漫,未來可期。功績之後,仍需久久為功。民航人仍將不懈奮鬥,將偉大扶貧事業進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