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改革發展

1978.12-2012.11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擴充民航機隊

  我國改革開放後,民航運力明顯不足,僅有150余架運輸飛機,甚至由軍隊飛機參加航班飛行作為運力補充。民航積極想辦法擴充機隊。

  上世紀80年代初我國外匯緊張,通過租賃方式引進飛機能夠節約大量外匯。但租賃飛機初始曾引發非議,民航總局頂住了壓力。1980923日,中國民航租機小組與美國漢諾威公司簽訂波音747SP型飛機租賃協議書,開始採用投資減稅杠桿租賃(融資租賃)方式引進飛機,開闢了中國民航融資租賃飛機的先河。此後,飛機租賃規模不斷擴大,成為解決引進飛機資金的主要途徑。19927月,新疆航空公司濕租俄羅斯2架伊爾86型飛機投入航線運營,成為國內首例以濕租方式引進飛機。

  19841月,西安飛機製造公司生産的運7型客機交付民航上海管理局使用。該型飛機最多時達到67架。

  “六五”期間,民航採用貸款與國家投資購買、國際租賃等方式,共增加飛機90多架,替代了部分老舊飛機。

我國第一架融資租賃的波音747SP型飛機

  1990531,中國民航局與美國波音公司在西雅圖舉行簽字儀式,雙方達成一筆總金額為40億美元的飛機訂購交易,這是中國民航有史以來第一次大批量訂購飛機。中國民航向波音公司購買了72架飛機,其中36架為固定訂購,另外36架為預訂貨。

  這批飛機于1992年開始陸續交付,由中國國際航空公司、中國南方航空公司、中國西南航空公司等使用。“七五”期間,中國民航凈增運輸飛機74架。

  “八五”期間,民航加快增加運力的步伐,更多引進西方大型飛機。“九五”、“十五”期間分別增加運輸飛機111架和336架。截至2012年底,全行業機隊達到3261架,其中運輸飛機1941架。

 

1990年5月31日,中國民航局與美國波音公司在西雅圖舉行訂購飛機合同簽字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