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艱苦創業
1949.10-1978.12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
民航在開闢中蘇航線的同時,積極籌劃國內航線的開闢。1950年7月18日,軍委民航局局長鐘赤兵、副局長唐凱向周恩來總理、聶榮臻代總參謀長、空軍司令員劉亞樓等請示國內開航事宜,提出擬於8月1日用3架飛機復航太津至重慶、天津至廣州的直達航線,以及重慶至成都、昆明、貴陽、漢口的班機飛行。7月20日,聶榮臻審閱報告後批示:“廣州是否安全,有遭空襲的顧慮,須查明後再辦,其他兩線同意復航。”7月21日,周總理批示同意。
同年7月25日,周總理批准把“兩航”起義北飛的CV-240型XT-610號飛機命名為“北京”號。7月29日,“北京”號飛機命名典禮在北京西郊機場舉行。7月31日,以潘國定為機長的機組駕駛“北京”號載客飛行天津-漢口-廣州航線,8月1日執飛回程航班。8月1日,以秦永棠為機長的139號機組使用C46型飛機開闢了天津-漢口-重慶航線。這兩條航線是新中國民航最早的國內航線,史稱“八一”開航。
周恩來總理同意將原中央航空公司潘國定駕駛的北飛起義主機(CV-240型XT-610號)命名為“北京”號的批示
軍委民航局局長鐘赤兵在“北京”號命名典禮上講話
周恩來總理批准“八一”復航計劃
聶榮臻代總參謀長對“八一”復航計劃的批示
執行“八一”開航太津-漢口-廣州航線的“北京”號機組人員合影
執行“八一”開航太津-漢口-重慶航線的139號機組人員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