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分類:年度民航發展報告 | |
體裁分類: | |
辦文單位:發展計劃司 | |
發文日期:2008-08-28 | |
名 稱:中國航空運輸發展報告(2007/2008) | |
文號: | 有效性:有效 |
部號: |
一、2007年中國航空運輸發展回顧
2007年全行業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全面深入推進和諧民航建設,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安全形勢平穩,生産增長較快,運輸結構優化,經濟效益大幅度提高,服務品質得到改善,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新成績,對外關係獲得新發展。
(一)航空運輸
1.運輸規模
2007年,完成運輸總週轉量365.3億噸公里、旅客週轉量2791.7億人公里、旅客運輸量1.9億人次、貨郵週轉量116.4億噸公里、貨郵運輸量401.9萬噸,分別比去年增長19.5%、17.8%、16.3%、23.5%、15.0%。
大型航空公司完成總週轉量296.5億噸公里,增長13.7%,佔全行業的81.2%,比上年下降4.1個百分點;中型航空公司完成總週轉量50.3億噸公里,增長28.4%,佔全行業的13.8%,比上年增長1.0個百分點;小型航空公司完成總週轉量18.5億噸公里,增長216.9%,佔全行業的5.1%,比上年增長3.2個百分點(注:按旅客運輸量來劃分,運輸量超過1000萬人次的為大型航空公司,運輸量介於500萬至1000萬人次之間的為中型航空公司,運輸量小于500萬人次的為小型航空公司。)。
全國機場完成旅客、貨郵吞吐量分別為3.88億人次、861.1萬噸,分別增長16.8%、14.3%。全國年旅客吞吐量超過1000萬人次的機場達到10個。其中,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年旅客吞吐量5361.17萬人次,列世界機場排名第九位(資料來源:ACI網站);杭州蕭山、西安咸陽和重慶江北機場旅客吞吐量首次超過1000萬人次。
2007年,全年共保障各類起降約443萬架次,增長16.5%。
(1)各月變化情況
2007年,除1、2月份受春節影響,全行業各項指標各月增長情況與往年基本相同。
圖1 近年來航空運量各月變化情況圖示
圖1(a) 2005—2007年運輸總週轉量增長變化
圖1(b) 2005—2007年旅客運輸量增長變化
圖1(c) 2005—2007年貨郵運輸量增長變化
(2)與國際民航比較
2007年我國民航旅客週轉量增長高於世界平均水準10.4個百分點,貨郵週轉量增長高於世界平均水準19.2個百分點。航空運輸總週轉量、旅客週轉量在國際民航組織締約國中排名均繼續保持第二位。我國民航正班客座利用率平均為76.4%,低於世界平均水準0.6個百分點。
(3)與國民經濟增長比較
2007年,國內生産總值達到246619億元,增長11.4%,連續五年增速超過10%(注:數據來源於國家統計局發佈的《2007年國家統計公報》)。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2173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3.5%。
民航全年總週轉量、旅客週轉量、貨郵週轉量、旅客運輸量、貨郵運輸量的增長速度分別為國民經濟的l.71倍、l.56倍、2.06倍、l.43倍、l.32倍。國際航線的貨郵週轉量增速為全年進出口總額增速的l.36倍。
(4)與其他運輸方式比較
2007年全社會旅客運輸週轉量達到21530.3億人公里,比上年增長12.2%。其中鐵路增長9.0%,公路增長13.0%,水路增長5.0%,民航增長17.8%,民航增長速度最快注:數據來源於國家統計局發佈的《2007年國家統計公報》)。民航旅客週轉量在綜合交通運輸中的比重達到12.9%,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
圖2 各種不同交通運輸方式各項指標同比增長速度
2.機場建設
2007年,民航完成固定資産投資總額350億元。全年民用機場航廈總面積增加l26萬平方米。首都機場擴建主體工程完成驗收。新增百色、喀納斯、鄂爾多斯、荔波、邯鄲5個運輸機場。全國運輸機場總數從2006年底的147個增加到l 52個。
圖3 各地區機場分佈數量比例圖(注:東北、華北、華東、中南、西北、西南、新疆地區按照民航地區管理局劃分,下同。)
3.空管建設
2007年,組織實施了縮小垂直間隔(RVSM)技術改造工程、奧運保障工程及安全專項整治工程,空域環境得到進一步優化,奧運空管保障工作進展順利;上海一廣州沿海航路改造、移動二次雷達等l2項工程先後竣工;民航使用WGS一84坐標的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完善了全國範圍和地區級的航班延誤協調運作程式;落實了北京、上海、廣州三地空域調整方案;優化了南京等9個地區的28條航線;新辟、調整烏魯木齊等6個機場10條進離場航線;劃設了石家莊等4個進近管制區;在蘭州等3個區域增設了7個磁區。
(二)通用航空
2007年,全行業通用航空完成作業飛行小時10.96萬小時,比2006年增長19.2%。截至2007年年底,全行業在冊通用飛機共有457架。
(三)航空安全與服務品質
1.航空安全
2007年,全行業沒有發生運輸飛行事故和空防安全事故。全年發生飛行事故徵候ll6起,事故徵候萬時率為0.32,比上年下降0.03,事故徵候萬架次率為0.66,比上年上升0.01。發生通用航空事故1起,航空地面事故l起。截至2007年年底,航空運輸已連續安全飛行37個月、993萬小時,連續5年沒有發生空防安全事故,創造了我國民航史上最長的安全紀錄。
2.航班正常率
2007年全年航班正常率平均水準為83.19%,比上年提高了1.7個百分點(注:數據來源於民航總局空中交通管理局運作管理中心。)。航空公司自身原因造成的延誤約佔航班延誤的45.7%,空管原因和天氣原因,各約佔航班延誤的22.0%和19.5%。
圖4 2007年各月航班正常率變化
圖5 2007年各月延誤原因分析
3.旅客授訴與貨物行李運輸差錯率
2007年,航空運輸消費者投訴共計1114件,有效投訴341件,有效投訴較2006年下降56件。有效投訴中,對航空公司、機場、銷售代理人的投訴分別為255件、27件、59件。對航空公司投訴率為0.014件/萬人次,比上年降低30%(注:數據來源於民航總局消費者事務中心有關資料)。在消費者對航空公司的有效投訴中,對航班不正常服務投訴率最高,佔39.22%;其次是行李運輸和售票差錯,分別為佔27.45%和11.37%.
(四)經濟效益與運價
1.經濟效益
2007年全行業主營業務收入2657億元,增長18%,成本費用2530億元,增長14%,全行業累計盈利15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07%。航空公司主營業務收入l910億元,增長20%,成本費用1840億元,增長16%,全年盈利94億元,增長208%。機場主營業務收入233億元,增長13%,成本費用l97億元,增長7%,全年盈利42億元,增長35%。保障企業主營業務收入515億元,增長13%,成本費用493億元,增長11%,利潤總額20億元,增長47%。
圖6 2007年各月全行業經濟效益情況
2.運價
2007年全行業運輸收入水準為5.41元/噸公里, 比上年增加0.13元/噸公里。其中國內航線(不含港澳)6.08元/噸公里,比上年增加0.35元/噸公里;香港航線6.87元/噸公里,比上年增加0.01元/噸公里; 澳門航線4.19元/噸公里,比上年減少2.06元/噸公里; 國際航線4.02元/噸公里,比上年減少0.15元/噸公里。
國內航線客運為6.99元/噸公里,比上年增加0.34元/噸公里。香港航線客運為7.83元/噸公里,比上年增加0.21元/噸公里。澳門航線客運為4.84元/噸公里,比上年減少2.32元/噸公里。國際航線客運為6.60元/噸公里,比上年增加0.24元/噸公里。
(五)市場結構與旅客構成
1.市場結構
(1)國際/國內市場
2007年,國內航線運輸生産各項指標保持穩步增長,國際航線各項指標保持高速增長,港澳航線各項指標逐步下滑。
圖7 2007年國內、國際、港澳航線總週轉量同比增速圖
(2)區域結構
2007年,全國各機場中年旅客吞吐量在100萬人次以上的機場有47個,比上年增加3個,完成旅客吞吐量佔全部機場旅客吞吐量的95.4%;年旅客吞吐量在1000萬人次以上的機場為10個,比上年增加3個,完成旅客吞吐量佔全部機場旅客吞吐量的57.9%;北京、上海和廣州三大城市四個機場旅客吞吐量佔全部機場旅客吞吐量的35.1%。東、中、西部地區機場旅客吞吐量的分佈比例為58.7%、l5.2%、23.7%。
圖8 航空客運區域分佈
全國機場年貨郵吞吐量在1萬噸以上的機場有43個,比上年增加4個,完成貨郵吞吐量佔全部機場貨郵吞吐量的98.7%。北京、上海和廣州三大城市四個機場貨郵吞吐量佔全部機場貨郵吞吐量的58.8%。東、中、西部地區機場貨郵吞吐量的分佈比例為80.2%、6.4%、l2.7%(東、中、西部地區按照國家統計局劃分方法劃分,下同)。
圖9 航空貨運區域分佈
2.旅客構成
(1)旅行目的構成
2007年,公務旅客在民航旅客中所佔比例最高,為45%,旅遊、探親訪友的比例比上年有所降低。
(2)機票費用來源
2007年,自費旅客已成為民航客源的重要組成部分,達到50.71%。
(3)旅客最近一年乘機次數
2007年,民航旅客中一年乘機次數1-3次的旅客所佔比例最高,為39.10%,比上年下降3.21個百分點。乘機10次及以上的旅客比例為23.70%,較上年提高4.39個百分點。
(4)旅客提前購票時間
2007年乘機前卜2天購票的旅客比例最高,為41.77%;其次為前3-6天購票的旅客,所佔比例為34.75%。
(5)旅客選擇航班考慮因素
2007年,旅客選擇航班最關注的因素為安全和航班時刻,其中,關注安全的旅客佔54.53% ,關注航班時刻的旅客佔37.85%。
表1 近年民航旅客運輸市場構成情況(注:根據民航總局消費者事務中心資料整理得到。)
(單位:%) |
|||||
項目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
旅行目的 |
公務 |
56.8 |
49.6 |
49.2 |
45.0 |
旅遊 |
32.5 |
38.4 |
40.3 |
36.7 |
|
其他 |
10.7 |
12.0 |
10.5 |
18.3 |
|
消費性質 |
公費 |
60.8 |
48.6 |
45.0 |
49.3 |
自費 |
39.2 |
51.4 |
55.0 |
50.7 |
|
乘機次數分佈 |
1-3次 |
36.4 |
40.6 |
42.3 |
39.1 |
4-6次 |
23.2 |
24.1 |
27.0 |
26.0 |
|
7-9次 |
13.4 |
12.9 |
11.3 |
11.2 |
|
10-15次 |
9.8 |
8.9 |
8.5 |
9.1 |
|
15次以上 |
17.2 |
13.5 |
10.9 |
14.6 |
|
乘坐艙位 |
頭等艙 |
3.5 |
3.9 |
3.3 |
1.9 |
公務艙 |
13.1 |
12.0 |
9.9 |
9.9 |
|
經濟艙 |
83.4 |
84.1 |
86.8 |
88.2 |
|
民航旅客購票時間分佈 |
當天購票 |
11.8 |
10.9 |
9.5 |
9.7 |
前1-2天 |
45.2 |
40.2 |
36.0 |
41.8 |
|
前3-6天 |
30.9 |
32.7 |
36.1 |
34.8 |
|
前7-15天 |
9.6 |
11.5 |
13.1 |
12.3 |
|
前15天以上 |
2.5 |
4.7 |
5.4 |
1.5 |
|
旅客選擇航班考慮因素(注:本問題統計口徑與往年不同,因此不能比較。答案可以多選,因此各項比例總和超過100%) |
安全 |
19.2 |
24.2 |
22.5 |
54.5 |
航班時刻 |
17.3 |
14.6 |
16.5 |
37.9 |
|
航空公司品牌 |
13.7 |
12.3 |
12.5 |
33.3 |
|
服務 |
12.8 |
12.7 |
11.0 |
26.1 |
|
票價 |
10.8 |
10.5 |
11.7 |
25.6 |
|
航班正點 |
—— |
10.8 |
9.6 |
21.7 |
|
機型 |
8.8 |
8.5 |
7.5 |
18.6 |
|
常旅客計劃 |
3.4 |
2.4 |
2.7 |
6.4 |
|
其他 |
14.1 |
4.1 |
5.9 |
6.6 |
(六)運力規模與利用
1.運力規模
2007年年底,全行業運輸飛機在冊架數1134架,比上年凈增飛機136架。其中客機l076架,佔飛機總數的94.9%;貨機58架,佔飛機總數的5.1%;l00座以上客機995架,佔客機總數的92.5%。全行業客機座位數達到約16.14萬個,運輸飛機業載達到2.64萬噸。可提供運力數達到3657.6億客公里,比上年增長l3.2%,可提供噸公里達到543.9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16.4%。平均每班次座位數150個。
2.運力利用
(1)客座率與載運率
2007年,平均正班客座率76.4%,同比提高2.9個百分點。平均正班載運率為67.3%,同比提高l.6個百分點。國內正班客座率在7-11月間最高,達到80%,國際正班客座率在7-10月間最高,達到75%。
(2)飛機利用率
2007年,運輸飛機平均日利用率為9.6小時,比上年提高0.07小時。大中型飛機達到9.8小時,小型飛機為6.9小時。飛機日利用率最高的是8月份,平均為l0.1小時,大中型飛機達到l0.3小時。
(七)重要政策與事件
1.提出建設和諧民航戰略任務
2007年1月,民航總局黨委正式發佈《關於貫徹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建設和諧民航的意見》,提出建設和諧民航的戰略任務。和諧民航建設的主要目標和任務是:到2020年,民航客運週轉量在國家綜合交通體系中所佔比重達到20%以上;保障航空安全長效機制基本形成,安全保障水準明顯提高,運輸飛行每百萬小時重大事故率不超過0.15;服務品質明顯提高,旅客滿意度高於90%,航班正常率保持在85%以上,平均延誤時間控制在0.5小時以內,航空消費者的權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機場環境保護取得進步;行業宏觀調控和經濟調節得到加強,行業經濟效益穩步提高,實現增長方式的轉變;行業內各市場主體關係和諧,公平有序競爭的市場環境形成;形成結構合理、業務技術水準和思想道德素質較高的民航員工隊伍;東部與西部、幹線與支線、客運與貨運、國內與國際、航空運輸與通用航空發展均衡,民航進入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新階段。把航空安全和航班正常分別作為和諧民航建設的著力點和切入點。
2.空管一體化改革完成
自2007年4月27日《民航空中交通管理體制改革方案))下發,到2007年9月5日民航新疆空管局成立,中國民航完成了空管系統“政事分開、運作一體化”的改革工作。這次空管改革的基本目標:一是建立健全政府空管監管體制,實現政府管理職能與系統運作職能分離;二是建立垂直管理的空管系統,統一運作指揮,實現運作一體化;三是通過理順空管系統自身管理體制和運作機制,提高民航空管系統運作效率和保障能力。空管體制改革的完成,形成了民航總局一地區管理局一各省市區監管辦三級空管行業管理體制,以及總局空管局一地區空管局一空管分局(站)三級運作體系,實現了空管系統的一體化管理和運作。
3.中國民航縮小飛行高度層垂直間隔
2007年11月22日北京時間零時起,中國民航在8400米以上、l2500米以下的空域實施縮小飛行高度層垂直間隔,飛機的巡航高度層由過去的7個增加到l3個,這標誌著我國“空中高速路”第三次成功擴容,空域環境進一步優化,航班飛行將更加安全順暢。此次縮小垂直間隔的實施,使空中交通管制員可以靈活選擇更加優化的飛行高度層,以減少航空器地面延誤和空中等待,加大空中飛行流量;實現了我國與周邊國家和地區飛行高度層的順暢銜接,可以提高我國國境地帶航班飛行的安全水準。
4.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
為了抑制航空運輸發展過快的趨勢,促進民航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民航總局于2007年7月下發了《民航總局關於調控航班總量、航空運輸市場準入和運力增長的通知》,從三個方面加強宏觀調控:第一,從2007年8、9月至2008年3月底,對部分繁忙和資源緊張機場的航線航班總量採取調控措施。第二,2010年之前暫停受理設立新航空公司的申請,對設立新航空公司增加更加嚴格的審批條件。但對籌建貨運航空公司、主要使用外國飛行員、在申請時承諾主要利用夜間時刻運營,申請籌建的航空公司使用國産飛機,註冊及運營地在西部和東北地區的籌建申請,民航總局將繼續予以支援和鼓勵。第三,在控制行業運力增長方面,明確了嚴格監管的條件。
5.出臺民用機場收費改革政策
為建立機場分類管理的收費管理體制,以及政府指導價和市場調節價相結合的收費形成機制,2007年12月28日中國民用航空總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聯合下發《民用機場收費改革方案》和《民用機場收費改革實施方案》,並於2008年3月1日起實施。通過劃分機場收費類別、統一機場收費項目、改革機場收費管理方式,調整機場收費結構,完善機場收費體系,進一步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調動機場和航空公司的積極性,理順機場與航空公司、空管部門之間的利益關係,促進行業協調發展;進一步明確行業主管部門和價格主管部門對收費行為的政府監管職責,規範市場秩序。此外,將逐步統一內地航空公司與外國及港澳地區航空公司國際及港澳地區航班的航空性業務收費標準。
6.民航財經新政策出臺
針對原有“一金一費”(指民航基礎設施建設基金、機場建設費)政策的調整,出臺了《民航中小機場補貼管理暫行辦法》、《支線航空補貼管理暫行辦法》、《民航基礎設施建設貸款貼息管理暫行辦法》、《機場管理建設費用於地方機場建設項目資金管理暫行辦法》以及《航空公司安全保障財務指標考核辦法》五項民航財經新政策。民航財經新政策是總局轉變觀念、推行政府公共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開始。前四項機場建設費相關使用政策對於改變我國民航發展不平衡現狀、推動實現和諧民航、優化民航政府性基金支出結構、放大財政資金效益具有重要意義。考核航空公司安全保障財務狀況的辦法,將促使航空公司確保安全投入,為保證飛行安全打牢基礎。
7.國際航空合作進一步擴大
在國際民航組織第36屆大會上,中國民航高票連任國際民航組織一類理事國。中國與塔吉克、尚比亞和沙烏地阿拉伯3國簽署了航空協定,與瑞士、蘇丹、迦納和莫三比克4國草簽了航空協定;與28個國家擴大了兩國航權安排,推動了中國和這些國家在民航領域的進一步合作。截至2007年底,我國共與95個國家簽訂了航空運輸協定,與l5個國家草簽了航空運輸協定。中美民航合作取得了重大的進展,雙方正式簽署了《中國民用航空總局與美國運輸部聯邦航空局會談紀要》,正式簽署擴大航空運輸市場準入協議,分階段擴大航權安排。
8.“京滬空中快線”開通
自2007年8月6日起,中國民航在北京首都機場和上海虹橋機場之間推出“京滬空中快線”,這使得往來于北京首都機場和上海虹橋機場之間的旅客可以使用專用廊橋,簡化手續,隨到隨走,大大縮短了旅行時間。“京滬空中快線”由國航、東航、上航、南航、海航5家航空公司共同實施。往來于北京首都機場和上海虹橋機場之間的旅客可以使用固定的值機櫃檯、安檢通道、候機區域、登機口和行李提取區域。5家航空公司以同一個品牌名稱,同樣的品牌標誌,相同的服務承諾集中在機場的同一個區域內運營。旅客在辦理乘機手續之前,可以在幾家航空公司之間自由簽轉。
9.南航和國航、上舷加入國際航空聯盟
2007年11月15日,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宣佈正式加入天合聯盟,標誌著南航成為中國內地首家加入國際航空聯盟的航空公司。2007年12月12日,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加入星空聯盟。隨著國際航空運輸業迅速發展和競爭與合作的日益加深,國際航空聯盟已成為推動國際航空運輸業發展的重要力量。中國的航空公司加入國際航空聯盟,對於提升自身品牌價值、增強核心競爭能力和持續盈利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同時為旅客提供更多新體驗和更高品質的服務。
二、2007年世界航空運輸發展回顧
(一)世界經濟發展回顧
2007年,世界經濟增長3.7%,比2006年降低0.2個百分點。其中,發達國家增長2.5%;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6.9%(注:資料來源於聯合國網站發佈《2008年度世界經濟狀況與前景》。)。2007年全球貿易增長7.2%,比2006年降低2.7個百分點;2007年國際旅遊人數增長6%,達到8.98億人次(資料來源於世界旅客組織。)。
表2 2002-2007年全球經濟和貿易增長率(%)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全球經濟 |
1.9 |
2.7 |
4 |
3.4 |
3.9 |
3.7 |
其中:發達國家 |
1.3 |
1.9 |
3 |
2.4 |
2.8 |
2.5 |
發展中國家 |
3.9 |
5.2 |
7 |
6.5 |
7.0 |
6.9 |
全球貿易 |
4.4 |
5.8 |
10.7 |
7.0 |
9.9 |
7.2 |
(二)世界航空運輸發展回顧
1.運輸規模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的全球航空運輸統計數據表明,2007年航空客運增勢迅猛,旅客週轉量4.23萬億人公里,增長7.4%,比2006年增長了l.5個百分點;貨郵週轉量為1560億噸公里,增長4.3%,增速有所放緩,比2006年下降了0.3個百分點。中東地區主要得益於該地區強勢的經濟增長、石油財富的影響、運力的增長以及眾多新航線的開通,成為航空運輸規模增長最快的地區,客運、貨運市場分別增長18.1%、l4.5%。
2.效益水準
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的統計數據,2007年是近年來全球航空運輸業表現最好的一年,實現盈利56億美元。2001-2006年,全球航空運輸業六年累計虧損420億美元。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的預計,2007年北美(包括美國和加拿大)扭虧為盈,達到27億美元;歐洲盈利20億美元;亞太地區盈利7億美元。
3.運力利用
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的統計數據,2007年,全球航空客運平均客座率達到77.0%,較2006年增加1個百分點,北美地區80.9%,歐洲77.5%,亞太地區76.0%,非洲地區69.2%。
表3 2007年世界航空運輸業各項指標
地區 |
旅客週轉量增長率 |
貨郵週轉量增長率 |
可用座公里增長率 |
可用噸公里增長率 |
客座率 |
非洲 |
8.0% |
-6.0% |
7.0% |
5.6% |
69.2% |
亞太 |
7.3% |
6.5% |
5.7% |
6.2% |
76.0% |
歐洲 |
6.0% |
2.7% |
5.2% |
3.9% |
77.5% |
拉美 |
8.4% |
-5.4% |
9.1% |
7.8% |
72.9% |
中東 |
18.1% |
10.1% |
14.5% |
13.9% |
75.9% |
北美 |
5.5% |
0.7% |
4.6% |
2.1% |
80.9% |
全球 |
7.4% |
4.3% |
6.2% |
5.3% |
77.0% |
4.重大事件
2007年,全球民航運輸業重大事件有:
(1)全球航空業關注溫室氣體減排
近年來,溫室氣體減排已成為人類關注的焦點,全球航空業對解決這一問題也採取了一系列措施。2007年2月16日,國際民航組織(ICAO)航空環境保護委員會(CAEP)就本組織l90個成員國擬定的指導原則達成一致,重點是排放權交易中特定的航空問題,併為交易制度的各種因素提供了傾向性選擇方案。2007年6月18日, 歐盟委員會和美國聯邦航空局(FAA)在布魯塞爾共同推出“跨大西洋共同減排計劃”。歐盟委員會和美國聯邦航空局將開展合作,並鼓勵航空工業夥伴積極參與,目的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共同保護環境。2007年9月在加拿大蒙特利爾舉行的國際民航組織第36屆大會上,各國對歐盟單方面採取措施將航空排放納入其“排放交易體系”展開了激烈的爭論。國際民航組織因此專門成立了由l5個國家組成的“國際航空與氣候變化小組”,以制定國際航空與氣候變化行動方案。
(2)歐美“天空開放”談判取得最終成果,推動全球航空運輸市場進一步走向自由化和國際化
2007年3月22日, 歐盟27國交通運輸部長一致通過與美國達成“天空開放”協議。協議的核心內容是,今後凡屬歐盟成員國航空公司的飛機,均可從歐盟境內任一機場飛往美國境內任一機場。新協議同時允許歐盟航空公司的貨運航班在中途經停美國前往第三國時,不再受到必須是從歐盟境內起飛的限制。美國的航空公司也可開闢前往歐盟的任意航線。協議于2008年3月30日生效。
“天空開放”的另一核心內容涉及到歐、美航空公司的相互持股、兼併問題。根據美國現行法令,外國公司持有美國航空企業的股權不得超過25%,歐盟要求美國放寬這一限令。在協議中,歐盟與美國就此暫時達成妥協,規定歐盟企業能最多購買49.9%的美國航空企業股權,但投票權依然限定在25%以內。作為對等條件,美國投資歐盟航空公司時,投票權上限也從原先的49%降低為25%。
(3)英航、大韓航因價格操控遭受鉅額處罰
2007年8月,美國司法部和英國公平貿易局以l0年來合夥操縱客運和貨運航班票價及附加費的理由,向英國航空公司和大韓航空公司處以鉅額罰款。其中,美國分別向兩家航空公司處以3億美元(約合22.7億元人民幣)的罰款,而英國則對英航處以罰款1.215億英鎊(約合l8.7億元人民幣)。英國航空和維珍航空公司被指控聯合操縱客運燃油附加費。大韓航空公司被指控于2000年1月至2006年7月間與其他航空公司共同操縱飛往美國的客運航班機票價格,以及在2000年1月至2006年2月期間操縱國際貨運航班的機票價格。漢莎航空公司和維珍航空公司因加入了美國司法部的《公司免責計劃》而免於接受定罪和重罰。
此外,還有多家來自美國、歐洲、亞洲和澳大利亞的航空公司因相同問題接受調查。此次價格操控事件涉及航空公司之多、涉及地區之廣、處罰總額之巨為航空業歷史之最,表明瞭英、美兩國政府在維護市場公平競爭方面的決心,對航空公司的壟斷行為起到了震懾作用。
(4)全球貨運迎來無紙化時代
2007年11月5日,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聯手全球7家主要貨運航空公司(加拿大航空公司、英國航空公司、國泰航空公司、荷蘭皇家航空公司、馬丁航空公司、北歐航空公司、新加坡航空公司)、6家貨代公司(敦豪全球貨運物流、泛亞班拿國際運輸代理有限公司、德迅公司、全球貨運有限公司、TMl荷蘭物流集團Roadhi r、捷運公司)以及多家地勤代理機構率先嘗試無紙化貨運,推出了6個電子貨運計劃,在連接加拿大、香港、荷蘭、新加坡、瑞典和英國的主要航線上逐步實現貨運電子化。由此,航空貨運迎來了無紙化時代。
(5)美歐將共用航空旅客資訊資料
2007年6月26日,美國和歐盟簽署了一項新的以反恐為目的的民航乘客資訊共用協議,取代將到期的原有協議。新協議自2007年8月起生效,有效期至2014年7月。根據這一協議,從歐洲飛往美國的航班起飛後l5分鐘內,航空公司仍需向美國國土安全部提供乘客個人資訊,但所提供資訊的項目從原來的34項減少到l9項,包括姓名、住址、座位號、信用卡資訊和旅行日程等。美國國土安全部有權在航班起飛前72小時獲得乘客的初步資料,並在航班起飛後獲得經過更新的資料。如有跡象表明航班面臨危險,美方則有權更早獲得乘客資料。新協議還將美方保留乘客個人資訊的最高年限從ll年半延長至15年。
三、2008年中國航空運輸市場展望
(一)航空運輸市場形勢分析
1.世界經濟與航空運輸發展態勢
(1)世界經濟發展態勢
2008年,世界經濟貿易增速將有所放緩。美國次貸危機引起了國際金融市場的動蕩以及美國經濟的減速,並在一定程度上拖累全球經濟增長。同時,次級貸款危機蔓延也會進一步影響全球資本市場和貨幣體系穩定,導致一些國家的保護主義勢力抬頭,影響國際貿易和投資健康發展。得益於新興市場經濟強勁的增長勢頭,世界經濟基本面總體將保持穩健,預計2008年全球經濟增長3.3%(資料來源於世界銀行發佈的《2008全球經濟展望》。),較2007年降低0.3個百分點。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産業調整和轉移不斷推進、國際分工格局持續變化的背景下,2008年世界貿易將繼續擴張,全球商品和服務貿易總量將增長6.7%(注:資料來源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佈的《世界經濟展望》。)。全球旅遊業將繼續保持增長(注:資料來源於世界旅遊組織。),國際旅遊人數將達到9.28億人次,比2007年增長3.4%。
(2)世界航空運輸發展態勢
未來全球經濟增長放緩會減慢航空運輸需求的增長,新市場的開放和新的路線、服務的提供,會對航空運輸需求增長産生促進作用。預計國際客運增長將有所放慢,國內客運增長略有加快。2008年,全球國際旅客運輸量增長約為5.1%,國際航空貨運量增長率約為4.8%,全球國內客運人數增長約為5.3%。航空運輸增長較快的市場主要在中東、亞太和非洲地區,歐洲整體增長水準接近世界平均水準,北美市場比較成熟,增長速度相對較小。
表4 2008年全球和地區旅客和貨物運量增長率(注:資料來源於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經濟簡報(《2007-2011年旅客和貨物運輸預測》。)
地區 |
旅客運輸量 |
貨郵運輸量 |
全球國內運輸 |
5.3% |
—— |
全球國際運輸 |
5.1% |
4.8% |
非洲 |
5.6% |
4.6% |
亞太 |
5.9% |
5.4% |
歐美 |
5.0% |
4.3% |
拉美 |
4.4% |
4.2% |
中東 |
6.8% |
5.0% |
北美 |
4.2% |
3.9% |
2.國內形勢分析
(1)國內經濟
2008年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做出的戰略部署。國家將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宏觀調控政策,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從緊的貨幣政策,進一步發揮貨幣政策在宏觀調控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調節社會總需求和改善國際收支平衡狀況。總體上,2008年中國經濟將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國內生産總值增長8%左右,居民消費價格總水準漲幅在4.8%左右。
(2)進出口
外貿高增長、高順差的“雙高”局面在2008年將繼續下去。2008年全球及中國的主要貿易夥伴經濟減速,預計2008年受人民幣升值和出口退稅政策調整等因素的影響,進口速度有所上升,出口增長速度將有所減緩,但是外貿順差將繼續有所上升。據商務部預測,2008年我國對外貿易將增長l5%左右,比2007年的增長速度略有放緩,進出口總額有望超過2.4萬億美元。
(3)旅遊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增長,城鄉居民收入的穩定增加,人民群眾的旅遊消費需求將大幅度增長。隨著國民休假制度的不斷完善和帶薪休假制度的逐步落實,將形成巨大的旅遊消費市場。我國政通人和,社會安定,國際地位不斷提升,為旅遊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國內、國際環境。2008年旅遊市場將保持較快增長,特別是國內旅遊和出境旅遊將快速發展。預計2008年中國國內旅遊人數17.7億人次,增長l0%;出境旅遊人數增長l0%,將達到4500萬人次(注:數據來源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旅遊局網站資料。)。至2007年底,經國務院批准的中國公民出國旅遊目的地國家和地區達1 34個,其中實施91個。
(4)奧運會
在2008年奧運會舉辦期間,將有來自20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運動員及隨行官員、奧運國際會議和活動代表、奧運聖火境內外傳遞人員、新聞媒體記者、觀眾、遊客,通過我國民航提供的服務抵離我國,是我國民航有史以來承擔的規模最大、歷時最久的大型活動保障任務。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舉辦會進一步促進我國旅遊和經貿交流活動,有利於航空運輸的快速發展。
3.行業內影響因素分析
2008年行業自身發展的有利因素主要是:深化民航體制改革,提高對外開放水準,將進一步增強行業整體活力和發展能力;重視安全運作管理和提高服務品質將為行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空管實現“縮小飛行高度層垂直間隔”,空域容量和利用率將得到明顯提高;《民航中小機場補貼管理辦法》和《支線航空補貼管理辦法》政策的實施,有利於促進支線航空運輸發展;更加靈活的國內航空運價將增加航空運輸市場需求;不斷增加運力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航空運輸發展提供有利條件等。
不利因素是:航空運輸安全基礎仍需要進一步加強;行業綜合保障能力與航空運輸需求快速增長的要求不適應,部分地區機場、空管等基礎設施和空域資源不能適應航空運輸發展要求;適應行業新發展、新變化需要的政策法規有待完善;發展方式比較粗放,集約化水準有待提高;人才結構性短缺問題依然嚴重,飛行、機務等專業技術人員供求矛盾突出;國際油價持續處於高位,對行業營利環境産生不利影響等。這些都需要我們高度重視,積極應對。
(二)行業發展預期
綜合上述因素分析,預期2008年民航全行業運輸總週轉量425億噸公里,比2007年增長16%,其中國際運輸總週轉量為158億噸公里,比2007年增長21%;旅客運輸量2.2億人次,比2007年增長15%;貨郵運輸量455萬噸,比2007年增長13%。通用航空完成作業量12萬小時(不含院校訓練飛行),比2007年增長10%。民航旅客週轉量在綜合交通中的比例超過l3%。
(三)促進航空運輸發展的政策措施
2008年民航發展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固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著力抓好安全生産,著力加強宏觀調控,著力轉變增長方式,著力推進改革創新,著力提高服務水準,圓滿完成奧運航空運輸保障任務,積極構建和諧民航,推動民航發展切實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努力實現民航又好又快發展。
1.堅持安全第一,確保航空持續安全
2008年安全工作的主要目標是:杜絕運輸飛行重大事故;杜絕劫機、炸機事件發生;防止通用航空重大飛行事故;杜絕重大航空地面事故和特大航空器維修事故;運輸飛行事故徵候萬時率不超過0.6。繼續嚴格落實安全責任制,強化企業安全主體責任和政府安全監管責任,進一步完善安全責任指標考核體系。全面加強航空運輸安全監管工作,繼續把安全審計作為安全監管的重要手段。把隊伍建設作為保障安全的根本性措施和關鍵環節,加強飛行、空管、機務維修、運作簽派等隊伍建設,大力加強安全生産和安全管理人員的教育培訓。繼續推進安全管理體系(SMS)建設,構建長效機制。積極推進ARJ21—700飛機的適航審定工作。加強安全科學技術研究工作,推進安全實驗基地建設。完善應急處置機制,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2.堅持協調配合,做好奧運保障工作
樹立“為北京奧運會增光,為中國民航增光”的觀念,按照“方便快捷、確保安全、服務週到、符合國際慣例”的工作目標,完成奧運運輸保障工作。在全行業開展“奧運安全、正常、優質服務年”活動,為奧運會提供安全、高效、便捷、優質的航空運輸服務。結合首都機場新航廈和其他涉奧機場改擴建工程項目的投入使用,磨合校正各項保障方案和預案。全面開展各種應急預案的演練,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落實各類民航奧運安保工作預案,全力做好奧運會民航安保工作。落實《北京奧運空管保障總體方案》,實現“安全、順暢、正點、高效”奧運空管保障目標。加強協調與配合,共同做好奧運火炬傳遞航空運輸工作。重視和加強資訊安全,確保奧運會期間訂座、出境、運作控制等系統的無故障運作。完善相關無障礙設施設備和服務流程,提高殘奧會服務保障水準。便捷奧運會離場服務,啟動值機櫃檯前移工作。
3.堅持穩中求進,保持平穩快速增長
要充分考慮供給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切實搞好行業宏觀調控,防止發展過快。調控弓』進飛機的速度,嚴格執行人機比規定,嚴格控制計劃外增加飛機,及時退租到期的飛機。繼續對航班總量進行調控,按照民航總局關於資源緊張機場日飛機起降架次和高峰小時架次的控制規定安排航班。嚴格市場準入,對今後申請新設立航空公司,在投資者資質、飛機所有權、經營範圍、基地保障、飛行員來源等多方面提高準入門檻。根據《國家綜合交通網中長期規劃》實施要求,完成好民航“十一五”規劃中期調整。
4.堅持統籌規劃,搞好基礎設施建設
開展全國民用運輸機場佈局規劃宣貫活動,用規劃指導機場佈局和建設。全力推進奧運機場建設項目進度,確保涉奧項目按時投入使用。加快“十一五”重點建設項目前期工作進度,推進民航運作中心、氣象中心等空管重點工程建設。加快北京新機場選址工作。多渠道爭取資金,注重發揮好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確保建設資金如期到位。繼續認真落實《民航專項基金投資補助機場建設項目實施辦法》,充分發揮民航專項基金的調控作用,體現“向安全建設傾斜、向不發達地區傾斜、向中小機場傾斜”的政策導向,支援和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繼續做好民航“一金一費”的徵收管理工作。
5.堅持好字優先,轉變民航發展方式
加強公共航空運輸體系建設,推進北京、上海、廣州三大門戶樞紐建設,鼓勵充分利用現有航權開闢歐美遠端國際航線,繼續推動中外航空公司增加中西部、東北地區的國際航線,大力扶持區域性樞紐建設,認真落實中小機場、支線航空補貼政策。促進區域民航協調發展,增加對中西部、東北地區民航發展的投入,增加對老少邊窮地區民航發展的投入。加快通用航空發展,切實推進東北地區通用航空政策試點工作,研究制定通用航空發展的扶持措施,建立和完善通用航空的法規規章體系。建立航空公司綜合評價體系,引導、鼓勵航空公司改進經營管理,切實提高經濟效益。大力推動節能減排,制定行業節能減排規劃,建立節能減排工作機制和統計監測體系,推動“綠色機場”研究及昆明新機場試點工作。研究民航與其他交通運輸方式協調發展問題,搞好與地面運輸的銜接。
6.堅持改革開放,完善民航體制機制
加強今後民航深化改革開放和科學發展的研究,制訂符合實際的規劃和實施方案。完善國內運價改革方案,出臺銷售代理手續費規範意見和國際運價管理規定,研究提出空管收費改革意見,推進航油銷售價格改革。鼓勵、支援國有企業深化改革,健全現代企業制度。繼續推動大中型機場從“直接經營型”向“管理型”轉變,推進機場特許經營試點工作。穩步擴大雙邊航權安排,鞏固和擴大我國與非洲、中亞和拉美國家的航空關係,進一步加強與國際民航組織、區域性國際組織、重要國家的多邊和雙邊合作事務。研究制定航空公司加入國際航空聯盟的管理措施。著力提高利用外資品質,創新利用外資方式,弓』導、鼓勵外商投資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民航。
7.堅持科教興業,提高民航創新能力
加快建立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産學研相結合的民航科技創新體系,推進國家863計劃重大項目“新一代國家空中交通管理系統”研究工作,組織實施民航科技重大專項攻關計劃,抓好航空安全實驗基地建設項目的上報立項工作,啟動籌建民航科學研究院,組織好10個科研基地的建設驗收,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産力轉化,研究全球分銷系統發展戰略及對策,協調解決電子客票推廣應用過程中的技術問題。繼續推進民航院校“十一五”重點建設項目,加強飛行、機務、空管等專業的建設,加大對院校實驗室、實訓基地配套設備的投入。加大對管理骨幹、業務骨幹和師資骨幹的培訓力度。大力加強高層次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啟動民航特聘專家和中青年技術帶頭人增選工作,啟動民航飛行、工程專業正高級職稱評審試點工作,繼續推進民航特有職業技能鑒定工作。加快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特有專業人才培養工作。引導、鼓勵、支援企業以先進的管理理念,積極開展各項創新活動。
8.堅持以人為本,促進行業和諧發展
繼續大力抓好航班正常工作,建立長效機制,繼續開展航班延誤治理工作,重點治理北京、上海、廣州以及青島、瀋陽、天津、秦皇島等涉奧機場。繼續開展航空運輸服務專項整治和驗收工作。繼續做好消費者投訴的受理、處理,及時發佈投訴情況通報。認真貫徹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全面實施勞動合同制度和平等協商集體合同制度,繼續開展“創建勞動關係和諧企業”活動,將飛行人員流動切實納入正常有序的軌道,建立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加強行業精神文明創建和行業文化建設,繼續開展全國文明機場創建和評選活動。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