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運第1天,歸家or遠行

  2019年1月21日至3月1日,一年一度的春運拉開序幕。飛機轟鳴列車飛馳車輪旋轉,無數國人開始新一輪的大遷徙。

  春運首日,長假未至。21日這一天,東航人也帶著好奇走進了虹橋國際機場T2航廈。在還沒有進入長假休息的春運首日,乘坐東航飛行出行的到底是商務客、旅行者還是寒假出行的學生呢?我們隨機採訪了一些乘坐飛機的旅客,借由他們的眼睛和語言去了解他們春運出行的目的、情感與意義。從此地到彼地,航空公司不僅連接著時間空間的位移,更連接著春運另一頭等待著的喜悅與思念……

  樹高千尺也忘不了根

  “明年就不準備再出來做事了”,62歲的四川人黃祖才正在等待東航的飛機最後一次帶他回家過年。一個帆布袋、兩個手拎包、一把傘組成了老人全部的行李,與周圍大包小包的旅客截然不同。手推行李車的老人輕車熟路地走到A區的等待區,尋了一個可以看到窗外的靠邊位置,開始了一個人的等待。

 

  往年都是與老伴一起,今年只有他一個人在機場等候。62歲高齡的他在上海打拼了十幾年,坐在候機室,老人表面上看起來淡定從容,但看向窗外的神情以及早早趕到機場的行為都透出了老人對歸家的殷切期盼。人在此地,心在家鄉。

  早于往年的歸家之旅。本該是退休享清福的年紀,為了家人,他還是選擇繼續拼搏,減輕兒女負擔。兒行千里母擔憂,但父行千里兒也愁。獨自在外的老人前段時間不小心扭傷了腰,兒女都不放心他一人在外,女兒買了飛機票讓他早點回家過年,兩點的飛機五點多到,兒子在四川的機場接他,晚上八九點就能一家團聚,吃上一頓魂牽夢縈的團圓飯。

  歸家前的等待總是難熬的,老人説最期待的就是“回家看看兒女,一家人團聚”。老人還和我們坦言,今年可能是最後一次在上海工作了,明年可能就在家帶帶兒孫,享天倫之樂了。在外漂泊十幾年,一千七百多公里的距離,兩個多小時的航程,每次回家,內心都潛藏著期待與喜悅。無論這一年的工作多麼辛苦、多麼勞累,回到溫暖的家,一切都是值得的。

  那一抹濃郁的鄉愁

  09:05的虹橋機場,我們與形單影隻的葉愛兵相遇在航班顯示大屏前面。在碩大的屏顯前,一手拎著早餐盒一手拖著行李箱的她,顯得是那樣的弱小,而正是這副瘦弱的小身體,5年來卻支撐起了全家人分隔異地共同打拼的期待與希望。

  葉愛兵來自廣西梧州,5年前來到上海松江,在老鄉開辦的一家吸塑廠做工。兩年前,廠子搬到蘇州,葉愛兵就隨著老鄉一起搬到了蘇州。

  今天,她乘坐的是下午14:30飛往廣州白雲機場的航班,為了搭上老闆從蘇州來上海出差的順風車,她早早地就買好早餐提前5個小時就趕到了機場。為了今晚十一點與兒子、老公的團聚,她激動得早飯都沒能吃下,一談到20歲便在老家打工的兒子和身體不好只能留守家中的丈夫,葉愛兵的淚水便止不住地往下掉。

  想家,是異地打拼的無數個日子裏最濃郁的愁緒。兒子小的時候不能常常陪伴在側,如今兒子大了總要體體面面買房結婚,對於兒子的憐惜與愧疚只能通過拼命工作拼命賺錢來作稍許平衡。每年回家,兒子總是第一個趕著去接她,對著一年難得一見的老媽,兒子總會無比心疼地問:“媽媽你怎麼又變老了,是不是在外面做工很辛苦啊……”千苦萬苦如煙過,兒子當面一句貼心的體己話總能輕鬆熨平過往心路中的坎坷,比世間最動人的情話還要打動她的心。

  從上海到廣州,高鐵需要11小時,而飛機僅用兩個半小時就能抵達。轉乘高鐵1小時之後,葉愛兵便可抵達梧州南站,花2元公交車費就能回到魂牽夢繞的、有老公和兒子的家。那個家,與千里之外的出租房有著完全不一樣的氣息,是人間一切最美好的所在。

  64年再回首,一次遷徙便是一生

  在東航愛心服務櫃檯前,我們見到了一位坐在輪椅上的老先生。年屆高齡不改氣質風範,挺直的腰板讓我們直覺這是一位不尋常的老人。為老先生推著輪椅的,是一位長髮束起的中年男子,溫暖如春的候機樓內,身負碩大背包、手推輪椅的男子額頭面頰已沁出汗珠,身邊一位氣質卓群的女士貼心地為男子擦去汗水。

  這是一個讓人感受到愛與溫暖的大家族。女兒女婿相伴老人在側,兒子兒媳在櫃檯托運作李,兒媳一家也帶著親家母全家一起共同前往寶島台灣旅行。是什麼樣的情結會讓兩個大家庭全家老小共同休假奔赴這一場熱烈而隆重的旅行呢?老人的女兒甫一開口,就為我們重繪出一幅熱血澎湃的歷史畫卷——

  1955年,全國第一批支援大西北的隊伍約一千余人去往甘肅,當時未滿17歲的父親從天津出發,跟著大部隊走了一個多月終於抵達甘肅。而這批人之中,當時最後到達敦煌的有一百多人,而到今天為止,那一批留在敦煌、目前尚且健在的、只剩下十余人。老先生就是其中一位。

  64年前那次義無反顧的遷徙,將老先生一生的命運與敦煌緊密聯繫在一起。在西北工作的64年, 他一直在大西北從事考古、勘察類文博工作,是當地第一任博物館的館長。如今老先生雖然退休了,但是依舊心繫文博事業,去年,他們全家還曾一起帶老人家去柬埔寨看過吳哥窟。隨著老先生年歲的增長,身體條件也逐漸不再適應長途及遠端出境旅行,所以,這次的台灣之旅將是全家人的最後一次出境旅行。

  “以後每年我們還是儘量會帶爸爸在國內旅行的”,女兒一邊笑著一邊招呼辦理完行李托運手續的弟弟和弟妹過來,在我們的鏡頭前留下一張珍貴的“全家福”。

  今天,我們的鏡頭還記錄到許許多多的笑臉——

  “今年特別期待回家,因為添三寶,我們全家有兩年都沒有回老家了。今天很高興,終於可以全家大團圓了。”

 

  “我們祖孫三代今天一起請假去度假,一起到雲南換換新鮮空氣避寒去。”

 “在外忙碌了一年,終於可以回家了。現在真的好激動,好開心。”

  “看,這是我們一家,我們一起出去旅行啦!”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