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是民航業的生命線。2019年熱映影片《中國機長》,以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航班成功備降的真實事件為腳本,演繹了民航英雄機組的驚險備降瞬間。飛機安全落地後,螢幕上閃現出12個醒目的大字:敬畏生命,敬畏規章,敬畏職責。2020年4月,在民航安全運作形勢分析會上,民航局局長馮正霖鄭重提出,要以“三個敬畏”為內核,深入推進作風建設,全力確保民航安全運作平穩可控。筆者作為中國民航業內的一位資深工作者,對此深為認同。本文旨在通過探討何謂民航安全文化,加強安全文化建設的必要性,以及民航安全文化的主要內容和建設路徑,為助推航企安全文化建設,進而推動我國民航強國建設戰略拋磚引玉。
一、民航安全文化釋義
(一)什麼是安全文化
從世界範圍看,現代企業走過了200多年發展歷程。企業管理經歷了經驗管理、科學管理和文化管理三個階段。許多成功的企業在管理實踐中都很重視企業文化工作,尤其在戰略重組時,更是將文化整合放在重要位置。1986年,“國際核安全檢查諮詢組”(INSAG)首先提出“安全文化”(SafetyCulture)的概念。兩年後,INSAG在其“核安全的基本原則”中把安全文化的概念作為一種基本管理原則,提出安全的目標必須滲透到核電廠發電所進行的一切活動中。1991年,國際安全諮詢組編寫的75-INSAG-4報告《安全文化》面世,標誌安全文化正式在世界各國傳播和實踐。1994年3月,國務院核應急辦公室與中國核能學會聯合召開安全文化研討會,把安全文化的研究推進一步。此後,在中國勞動保護科學技術學會的推動下,我國在核電工業、交通運輸業、建築業、石油化工業、冶金業等領域逐步引入並推廣這一概念。
(二)什麼是民航安全文化
民航業是最能體現國家綜合國力和時代科技發展水準的行業之一,具有技術裝備程度高、資金密集程度高、運營風險程度高等特點。在長期的實踐中,中國民航逐漸形成了包括行業發展和企業經營管理的思想、精神,這其中,關於安全工作的價值觀念、行業準則、道德規範、管理制度、經驗總結等精神因素,以及保證安全所需的各類設備、設施等物質形態,就構成了民航的安全文化。
所謂民航安全文化,是指民航企業在確保飛行安全的過程中,逐步凝練出的為全體員工幹部所認同、接受並遵守、帶有航空公司特點的價值觀念、工作準則、行為作風、道德規範與發展目標的總和,即安全精神、安全制度、安全行為與安全物態的多維綜合。民航安全文化是民航安全價值觀與民航安全行為準則相互交融的體現,涵蓋4個層次結構——安全物質文化層、安全行為文化層、安全制度文化層和安全精神文化層。縱觀歷史,不管過去、現在還是將來,要想解決嚴峻的航空安全問題,大幅降低航空事故率,加強民航安全文化建設是必由之路和治本之策。
二、加強民航安全文化建設的必要性
以高空為主要運轉場域且最能體現國家實力的民航企業,具有運營風險程度高等顯著特徵,行業的特殊性決定了安全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身為其中的各民航企業,肩負的安全責任重於泰山,加強民航企業安全文化建設,實現由一般的安全管理到自覺傳承和創新文化的轉變,對於預防事故的發生,確保航空安全,有著根本性、決定性的意義。
(一)有助於提高核心競爭力
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企業文化,民航企業也不例外,而安全文化是企業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在民航企業中不斷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將安全文化深入融合到企業文化中,在民航企業內部健全和完善一套安全管理制度,使各項行業、企業規章制度都能夠得到確切的貫徹落實,在企業內部營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圍,調動激發起員工主動工作的積極性,能夠使民航企業核心競爭力得到進一步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決定於企業文化,而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企業之間的競爭也必將成為企業文化之間的競爭。優秀的企業文化是民航企業取得良好經濟效益的關鍵,也是企業得以長久經營的戰略支援,企業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使企業活力得到充分體現,從而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擁有較大的市場競爭優勢。
(二)有助於樹立正確價值觀
企業文化包括安全文化的建設,離不開企業價值觀。企業價值觀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尤其是對於民航企業來説,核心的任務便是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佔有一席之地,擁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從而為行業和旅客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民航企業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有助於使內部員工樹立正確的企業價值觀,同時為企業員工的行為準則提供共同的目標。企業管理離不開對員工的管理,而加強企業文化特別是安全文化建設的目的,也是為了全面有效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水準,建立和培養一支具有安全知識和專業技能的高水準、高素質員工隊伍,形成員工共同的安全意識和安全行為指導,使企業的價值觀在員工心中紮根。
(三)有助於打造航企好形象
企業形象對任何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都具有積極的意義,尤其是對服務型的民航企業來説,良好的市場形像是體現民航企業的綜合實力水準,包括企業的對外宣傳、員工形象以及旅客的第一印象等。優秀的企業文化是企業加強實力、提高自身管理水準的重要內容,對服務型的民航企業來説,更少不了企業文化的建設。加強航企的企業安全文化及一系列文化建設,是塑造民航企業良好的市場形象的重要標準。航企只有塑造良好的市場形象,才能夠使企業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得到有效提高,在市場競爭中擁有更高的辨識度,成為旅客出行的優先選擇。
三、民航安全文化建設的內容與路徑
民航安全文化建設包含的內容豐富,涉及的客體眾多,總體來説可以分為三個層面,即安全理念建設、安全制度建設和安全行為建設,它們既各不相同,又有著內在的邏輯,層層遞進構成有機聯繫的整體。民航企業加強自身安全文化建設,可圍繞這三方面展開,並結合實際重點發力。
(一)安全理念:敬畏生命,“安全第一”是靈魂
安全理念文化在安全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包含了企業安全宗旨、安全口號和安全哲學等內容,先進的安全理念文化是先進企業文化建設的先導和根本。安全是民航永恒的主題,“以人為本”是民航安全文化建設的核心。人是安全工作乃至各項經濟、社會活動中最活躍、最可塑的元素,民航安全文化建設首先就要注重人的理念、思想和認識的培育。只有理念上認同之,思想上重視之,才有行動和後面的一切。為此,要將“安全第一”的理念作為民航安全文化的靈魂,植入每個民航從業者的思想深處,就是要“敬畏生命”,就是要深化安全教育,使每位民航從業人員認識到,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基礎,個人的利益必鬚根植於安全之基。
我國黨和國家領導人歷來重視民航的安全生産工作。周恩來總理提出的“保證安全第一”多年來已成為民航總體工作指導方針。就民航整個行業來説,安全工作乃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民航健康發展的客觀規律和必然訴求,是幾代民航人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教訓。對每家民航企業來講,安全也是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石。筆者所在的單位,就一直把“把安全放在首位”作為企業文化和經營理念中首當其衝的理念,時刻不動搖。
(二)安全制度:敬畏規章,制度規章鑄基石
俗話説“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民航企業的安全運輸和安全管理離不開各項法律法規,以及在日常運營、工作當中形成的各項制度流程。所謂民航安全制度文化,是我國制定頒布的與民航安全相關的法律法規和安全規範,經過長時間的實踐和經驗發展逐步形成,通過對以往民航企業在安全管理、安全運輸、安全經營等方面的安全經驗進行總結,最終以規章和制度方式固定下來。制度不會因個人的影響而改變,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同時它又是經權威部門制定頒布的,具有一定的強制性。現實當中,很多安全生産事故的發生,背後除了思想上不重視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沒有嚴格按照規章制度行事。要通過制度建設,讓航企內部的每一個員工自覺、習慣地遵守規章制度,讓制度得到真正的實施。
一如英雄機長劉傳健所説的“敬畏規章”,做到“三個敬畏”特別是對規章的敬畏,並配套強化對制度規章執行情況的檢查、獎懲,使每一個航企員工都能自覺遵守、維護安全法律法規,自覺在規章前提下進行工作,這樣,安全制度文化就會潛移默化的在企業和員工內部形成。
(三)安全行為:敬畏職責,“信誠嚴實”幹工作
馬克思有一句名言:“一步實際行動勝過一打綱領。”有了理念的先導、規章的約束,最終,還要落實在實實在在的各項行動當中,安全文化才能最終落地。所謂安全行為文化,是人們在工作、生産和生活過程中,在安全理念的基礎和引導下,進行思考並付諸行動的行為表現,並上升為多數人的行為習慣。實際工作中,每一個環節都離不開員工的合作,因此民航企業建立良好的群體安全行為文化,對提高員工的安全價值觀、安全成就感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三個敬畏”中最後一個“敬畏職責”,可以説是安全作風建設和文化建設的壓艙石。行穩致遠離不開壓艙石,確保行業安全發展關鍵在於落實職責,這也是整個作風建設的“牛鼻子”。安全工作方面,老一輩民航人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經驗,譬如“三老四嚴”,提倡要説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等,都應堅持發揚下去。具體説,民航幹部職工要更好履職盡責,要做到四個字——“信誠嚴實”。“信”,即“守信”,要求在安全工作中一定要尊重科學規律,遵章守諾,恪守商業道德,認真履行合同;“誠”,即要求在抓安全工作時,必須尊重科學,實事求是,有錯必改;“嚴”,
即嚴格、嚴密、嚴明、嚴謹、嚴肅等。要嚴字當頭,制度必須嚴格,組織必須嚴密,紀律必須嚴明,作風必須嚴謹,處罰必須嚴肅;“實”,即務實、落實、紮實,則是安全理念必須務實,安全工作必須落實,工作作風必須紮實。
民航“有了安全不等於有了一切,但沒有安全就沒有一切”。面對幾十年實踐經驗帶給我們的啟示,民航企業加強安全文化建設勢在必行。“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當前,我們應大力弘揚“三個敬畏”,大力宣傳推廣和建設民航安全文化,使“安全第一”的意識深入人心,為企業做強做優做大和民航強國建設貢獻力量!(作者丁力寧,係中國民航資訊集團有限公司運作中心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