説到“三個敬畏”,通過學習民航局局長馮正霖的深刻解讀,我對此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一、敬畏生命,敬畏規章,敬畏職責
敬畏生命,將生命至上的理念融入價值觀。
敬畏生命就是要努力摒棄僥倖心理和變通思維。敬畏生命高度體現了黨的宗旨和行業內在要求,體現了民航人的初心和使命,應該成為民航生産運作中牢固樹立的價值理念。
4月,馮正霖局長在月度安全運作形勢分析會上指出,全行業剛剛經歷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國共産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生命安全是人民群眾的基本需求,一個以人為本的社會必定把人的生命置於最高的價值地位。新冠肺炎疫情對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構成巨大挑戰,在習近平總書記的帶領下,我們舉國上下扭住城鄉社區防控和患者救治兩個關鍵,切實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踐行著中國共産黨人的初心和使命,踐行著黨“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
71年來,中國民航事業從無到有,由弱到強,與黨和國家一道走過了不平凡的發展歷程。民航業作為高風險行業,安全第一是行業發展的生命線,保障旅客的生命安全既是基本要求也是重要保證。
回憶“5·14事件”發生時,有一名乘務員附近沒有空座,需要旅客抱住她並固定自己。後來下了飛機,她感到背部冰涼冰涼的,發現是旅客的淚水把她的衣服打濕了。
飛機安全著陸後,一名從重慶去西藏打工的旅客熱淚盈眶。他用哽咽的聲音,一遍又一遍地重復著:“感謝川航,感謝機組,感謝機長,給了我第二次生命”。
後來,乘務長畢楠告訴我,落地後,旅客雖然驚魂未定,但客艙中仍然響起熱烈的掌聲。
每當回憶起這些,我都為履行了升任機長時的莊嚴誓詞,踐行了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責任與擔當而感到無比自豪。
敬畏規章,以作風建設為長效抓手。
敬畏規章,實際就是敬畏生命,需要通過深化作風建設,努力把規章外在的強制要求轉化為員工內在的自我約束,真正做到按章操作、按手冊運作,真正做到規章執行令行禁止。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一個國家、一個社會團體組織乃至一個家庭都有其標準,這是社會管理的基本法則。我們每個人的工作與生活都處於規則、規章的約束中。以遵章守紀為榮、以違章亂紀為恥不應該空有口號,而應該成為每個個體自覺遵守的金科玉律。
我們每一位民航人都有幾部甚至幾十部規則章程需要了解、學習、掌握。作為旅客出行安全的守護者、規則章程的執行者,只有敬畏規章,胸中有分寸,行事有規範,做到內化於心、外化于行,方能關住內心“猛虎”,把隱患和危險降至最低,方能全心全意為旅客服務,為人民服務。
敬畏規章,還要從源頭建設抓起,從作風建設抓起。馮正霖局長強調,要加強民航專業技術隊伍尤其是飛行員隊伍的思想作風建設,將作風建設貫穿于每個民航飛行員的職業生涯中,狠抓隊伍能力建設,提升航空安全保障能力。
作風建設關係到一個行業的形象,關係到一個行業的生死存亡。良好的作風是保證民航安全的關鍵。當我們回顧行業不安全事件的原因時,總能看到違章以及飛行作風不嚴的影子。而每一次不安全事件的成功處置,也必然是遵章守紀的典範,是嚴格執行手冊的代表,是長期作風養成、良好職業素養的表現。“5·14”事件化險為夷也正是如此。
每一位身經百戰的責任機長都從航校飛行學員一步一步成長而來。要切實提升航空安全保障能力,就要將作風建設貫穿于每個民航飛行員的職業生涯中。
敬畏職責,狠抓資質能力提升。
具備相應的資質能力,是履職盡責的前提。敬畏職責體現了責任與能力的統一,要求我們對自己的崗位職責高度認同,在關鍵時刻絕不放棄自己的責任,自覺按照崗位的要求去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自覺糾正不適應崗位職責的不良習慣。
責任決定了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上限,承擔多大的責任,代表了黨和群眾對你有多大的信任,賦予你多重的使命和擔子。只有明責、有責、盡責,才會有信任和勝任。
作為飛行機組,保證飛行安全是我們的最高職責。機長肩上的“四道杠”分別代表專業、知識、技術、責任。它隨時隨地提醒我們,手裏握著的不僅是駕駛桿,而且是鮮活的生命;面對的不僅是冷冰冰的設備和機器,而且是無數個幸福的家庭。
我們要用一種嚴肅、認真、負責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工作,忠於職守、盡職盡責,承擔起該承擔的責任;我們要主動作為,把責任擔當體現到每一項任務、每一份職責、每一個崗位上,凝聚起磅薄力量。
3U8633航班落地後,我們機組成員沒有歡呼、沒有慶祝,我們更多的是在想:在處置過程中還有什麼做得不妥、操作不當的地方?接下來我們應該怎麼做?畢竟這是一起災難性事件,作為機長,我的職責重大。
自從事飛行工作以來,我始終堅持學習、勤於鑽研,在掌握飛行技能的同時,注重從理論層面對飛行程式、飛機性能、飛行規則等進行多方位、多角度的理解、掌握,也就是經常給自己“加碼補課”,讓實踐與理論更加深入地結合。對飛機,要求不帶任何故障或不確定因素上天;對自己,要求不斷加強學習,不懂的多問多學。因為對我們飛行員來説,不起眼的基本功和基礎知識,積累起來就等於過硬的飛行技術。
多年的飛行經驗告訴我,藍天之上充滿未知,平時在工作中多看一眼、多想一遍,就多一份安全的保證。這種堅持、這種熱愛不僅是一份對職業的敬重,更是一份對生命的敬畏,是一種比對職業道德更高的精神要求。這也是我們航空人共同追求的目標。
“5·14”特情過後,再次把桿重返藍天,我對飛行與安全、責任與生命、英雄與平凡有了更深的認識。我們的職業關乎生命,怎能不如履薄冰?我們的職業關乎責任,怎能不心懷敬畏?我們的職業關乎幸福,怎能不用心經營?作為民航運作鏈條上極為關鍵的環節,我們的職業特徵決定了必須具備與專業技術相匹配的職業道德水準,只有始終做到敬畏生命、敬畏職責、敬畏規章,才能朝著安全飛行的目標邁進!
二、以“三個敬畏”堅守民航人的初心與使命
中國民航事業取得今天的成就,與黨中央的領導和支援密不可分,它是幾代民航人始終初心不改、團結奮鬥的成果。
(一)每家航空公司都是維護運作安全的載體,要以作風建設為抓手,打牢安全基礎。
在民航業,我們始終不變的初心就是要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堅持人民航空為人民,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更好地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出行需求,努力消除群眾之憂困。踐行初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堅守安全這條紅線和底線。
我們航空企業堅守初心,就是要落實抓基層、打基礎、苦練基本功的指示。採取多種有效手段,加強一線班組建設,紮實推動安全教育、手冊執行、風險防控、技能培訓到一線班組,做到工作重心、保障資源、人員配備向基層傾斜,持續加強專業隊伍作風建設和關鍵崗位人員的資質能力建設。
在川航,李海鷹董事長在“4個到班組”的基礎上,又提出領導幹部到班組、作風建設到班組,形成“4+2到班組”。這就是為了: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層,持續加強飛行、機務、運控等專業技術人員的工作作風和資質能力建設;把工作組織夯實在基層,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把工作資源充實到基層,加強安全管理隊伍建設,大力選拔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強、敢抓善管的幹部從事安全管理工作;把宣傳重點聚焦到基層,利用公司各種媒體平臺,營造全公司抓“三基”工作良好輿論氛圍;把關注焦點瞄準到基層,關心群眾生活,關心員工成長,為安全工作打下堅實的群眾基礎,從而在思想的警鐘長鳴上、科學地組織領導上、安全問題的預想和預備上、嚴格落實規章制度上、強化日常監督檢查上、抓好人員的經常性上、養成良好的工作作風上補齊短板。
民航業的使命,就是要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奮力建設民航強國,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國家發展戰略的歷史使命。
我們航空企業要為建設民航強國貢獻力量,就必須面向各個部門,各級幹部、職工,落實好“抓住教育培訓,強化正面引導;抓住管理作風,強化領導責任;抓住崗位職責,強化隊伍管理;抓住典型案例,強化制度建設;抓住關鍵風險,強化風險防控”等“五抓住、五強化”具體工作要求。
在川航,我們把思想作為行動的先導,將教育培訓、作風建設、崗位職責、制度建設和風險防控等工作落到實處,很重要的是理清內在邏輯。弄懂了哪來才能做得實,才能真正達到提升各項工作水準的目的。因此,川航結合自身實際,梳理出“三四三三”的管理方法論。我們認為“三個敬畏”“四個責任”“三項作風”和“三基”建設是一套以人為本的思想和理論指導,它們的主體是安全從業人員,它們覆蓋民航業的所有從業人員。只有每一位安全從業者在安全生産和航班運作中頭頂“三個敬畏”、肩挑“四個責任”、手抓“三項作風”、立足“三基”建設,將其充分理解、合理部署、紮實推進、切實改進,才能把握安全工作的主動權,才能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國家發展戰略,才能為實現民航強國貢獻出實實在在的力量。
(二)每位飛行員都是維護航空運作安全的個體。
作為飛行員,我的初心就是保護好旅客的生命財産安全,讓旅客的出行舒適、方便。安全,唯有安全,才是民航飛行始終如一的核心目標和底線紅線。俗話説,千里之堤,毀於蟻穴。安全的弦一刻都不能放鬆,繃緊這根弦,是對初心最好的鞭策。
繃緊安全這根弦,就要求我在日常訓練中認真對待每一項專業技能訓練,從身體素質、綜合能力、飛行技能等各個方面都嚴格要求自己;在參與飛行運作中,發揚“鑽牛角尖”的精神,任何一處隱患都不放過,任何一處風險都排查到。按照手冊和檢查單做好每一個動作,落實好每一項標準,每一次飛行結束後,做到按規定總結、講評;每一次飛機程式更新後,做到第一時間掌握;對於每一個技術要領,做到反覆練習,將這些技術動作融入飛行生涯的每一個階段。
作為新時代的飛行員,只接受前輩傳承下來的知識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日新月異的時代要求。現在是資訊社會,科技時代,只要一接通網路,就會有海量的知識撲面而來。新理論、新知識層出不窮,新裝備、新技術日益增加,新演算法、大數據不斷涌現。我們飛行員既要多學專業知識,還要與時俱進多學、快學、深學,學創新、學方法,持續補齊能力上的短板,彌補本領上的不足,像海綿吸水一樣不斷掌握新知識、熟悉新領域、開拓新視野,從而適應時代的發展潮流,堅守民航飛行的底線紅線,為實現民航行業的安全目標貢獻力量,從容應對新挑戰,肩負起時代重任。
飛行員的使命就是一個航班一個航班地飛,堅守安全底線,紮實做好安全、服務、航班正常工作,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
在飛行運作中,凡是規章禁止的,絕對不能做;凡是警告和提醒的,都應該嚴格遵守、自覺執行,這是鐵一般的紀律,無法改變。每一位飛行員都要加強規章制度、手冊、作業指導書的學習理解,對手冊、作業指導書的內容爛熟於心,使遵守手冊成為個人的自覺行動。
隨著行業快速發展和當前飛行運作方式的多元化,飛行員隊伍的作風建設也面臨許多新的問題與挑戰。在飛行員隊伍中,最棘手的問題莫過於築牢防線,這道防線便是“自律”。自律是內在因素,內因是事物自身運動的源泉與動力,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起到決定性作用,是作風建設的關鍵環節。因而只有自身常補精神之鈣,築牢敬畏之基,才能從內在加強自律,才能在自律中改進工作作風,將嚴謹的工作作風轉化為自覺維護航空安全的潛在動力。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優良作風不可能一勞永逸。作風建設是恒久課題,只有每一位飛行員在日常運作和生産保障中苦練基本功,紮實學好專業知識,築牢民航安全作風的堤壩,才能將安全工作責任落到實處。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我有幸處在新時代,更有責于新時代。在今後的飛行生涯中,我要更加精益求精、敬業奉獻,以生命名義保障飛行安全,以“三個敬畏”堅守初心使命,為推動民航高品質發展,為實現民航強國目標,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再立新功。(作者劉傳健 單位: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