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三個敬畏”精髓 踐行當代民航精神
來源:中國民航局2020-08-21 00:47 分享到: 字體: 列印本頁

  “敬畏生命、敬畏規章、敬畏職責”詮釋了當代民航精神的核心價值理念,凝聚了民航人的職業自豪感和精氣神。“敬”反映的是價值追求,強調自強不息、有所作為;“畏”體現的是自省智慧,警示應厚德載物、有所不為。懷敬畏之心,才會有如履薄冰的謹慎態度;懷敬畏之心,才會有戰戰兢兢的體察心情;懷敬畏之心,才會有如負泰山的神聖責任。

  “敬畏生命、敬畏規章、敬畏職責”三者既是深度上的遞進,又彼此相互支撐。敬畏生命是出發點,也是落腳點,是“生命高於一切”的根本體現。只有全面強化對生命的認識和理解,才有牢固樹立“三個敬畏”的理論根基;敬畏規章是從業準則,讓制度得到有效落實,讓承擔責任與嚴守底線有機統一,使之成為守護生命的天平,融入安全運作的血液。敬畏職責是自我追求,強調個人對行業的價值體現,以職責托起生命之重,維護規章之威。

  長期以來,在公眾的認知中,民航業通常是“被浪漫化”的:乘務員身穿筆挺的制服,拉著行李箱行走在候機廳,可以飛遍大千世界,感傷離別、驚喜重逢、迎接邂逅。然而,不身在其中,無法理解行業真實的另一面。落實好“三個敬畏”,應重點把握好以下方面。

  保持好“敬畏生命”的價值追求

  自2005年進入民航業,我就在不斷融入、理解、感悟著這個行業。15年間很多東西已經改變,但行業對安全的追求卻是自始至終沒有變的。從系統安全理念到安全管理體系,從經驗管理到標準操作,“不觸安全紅線、死守安全底線”成為民航最重要的基因,深深植入每個民航人的靈魂。同事曾笑談,在民航時間長了都會有點兒“神經質”,到一個陌生地方旅遊時,最先注意到的竟然不是風景,而是存不存在風險隱患;如果出現意外,需要採取何種應對措施,最大限度減少人身傷害。這種對安全的高度敏感,恰恰體現了從業者對於生命的敬畏。儘管行業不斷刷新著安全記錄,但大家並不“知足”,因為我們深深明白,生命安全對於當事者個體意味著什麼,對於他的家人意味著什麼。工作再久、經驗再多,也要心存敬畏,對待每一次任務都要作為第一次,慎而又慎、自警自省,始終保持好“敬畏生命”的價值追求。

  遵循好“敬畏規章”的客觀規律

  去年《中國機長》上映,一時好評如潮,不但公眾大呼過癮,業內人也甚為推崇,因為它不僅拍出了行業光鮮浪漫的“面子”,更拍出了民航業下苦功的“裏子”;拍出了“浪漫雲霄”“成功備降”“英雄機長”這些經典標簽背後,民航人每日的工作細節和生活點滴,更拍出了行業複雜而強大的運作體系。日復一日的枯燥訓練,造就了風擋玻璃碎裂後,零下40攝氏度的機艙內,在身體被凍傷、極度缺氧、儀錶部分失靈的狀態下,靠手動操作,最後成功備降的奇跡。中國機長是令人敬佩和信賴的,在千鈞一髮之時展示出超高的職業能力。而民航是一個大系統。曾有人統計過,旅客一次完整的航空出行,需要至少經過43個環節。換句話説,就是有43個不同崗位專業的民航人在為你保駕護航。如何讓系統運轉順暢,如何讓專業保障到位?答案是流程、要求、管理的標準化。標準化構成了行業的規章體系,明確需要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同時,大部分規章都是授權性規定,規章允許才可為。它不單單是一段話,更是若干歷史經驗、甚至以生命為代價的教訓,經過不斷地完善總結,才給我們留下了這些“安全之盾”。對規章心存敬畏,是對歷史發展的尊重,對從事行業的熱愛,對自我價值的追求。認真遵循好“敬畏規章”的客觀規律,方能在平凡中成就偉大。

  落實好“敬畏職責”的職業操守

  對於職責,就像我在初為人父後,曾經有一段時間會莫名恐懼,擔心健康、擔心意外,有時也覺得這是杞人憂天。現在回想起來,這就是對生命的不捨,對肩負責任的看重。身處社會,飾演不同角色,為人子要盡孝,為人父要嚴教,作為公民應愛國,對於工作須盡職。角色萬變,但道理相通,成為一個合格的“人”,必負一份當屬的“責”。人們常常笑談,“不是工作需要你,而是你需要工作”。需要工作,自然需要具備相應的崗位責任。缺乏工作責任,行事必然無規少矩,對規則標準肆意破壞,造成野蠻生長,損人不利己。敬畏職責是崗位責任和專業能力的高度統一。只有個體承擔好社會所賦予的責任,社會才能發展,文明才會進步。民航業是社會的組成部分,落實好“敬畏職責”的職業操守,才能保持好行業的平穩健康發展,加快建設民航強國。(作者劉飛 單位:民航陜西監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