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空域協同發展研討會召開
來源:中國民航局2019-09-04 09:46 分享到: 字體: 列印本頁

  “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為指引,致力合作推動大灣區航空業政策溝通;以前期珠三角空管合作機制為基礎,持續完善大灣區空管合作機制;以提高大灣區空域資源使用效率為出發點,加快推進大灣區空域結構優化調整;以圍繞提升空域運作效率的關鍵技術為手段,積極推進技術創新。”在日前召開的粵港澳大灣區空域協同發展研討會上,民航局相關司局、民航局空管局、軍方相關單位以及廣東、香港、澳門各民航單位達成共識,將探索協同合作機制,共建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

  粵港澳大灣區內匯聚了包括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等7個機場,共計11條跑道,機場密度國內最高。灣區內空域小、流量大,是全球空域較為複雜的地區之一。2018年,粵港澳大灣區機場群航班起降量約141萬架次,旅客吞吐量超過2億人次。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的持續發展,需要進一步對空域資源優化提升,加強空域協調和空管協作,優化調整空域結構,提高空域資源使用效率,提升空管保障能力。

  在此次會議上,民航局空管局空域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對粵港澳大灣區空域發展合作歷程進行了介紹。其中,M503航線是關注的重點之一。據悉,M503航線是近年來民航空域協同發展的有益嘗試,自2015年啟用後,不斷拓展升級,已成為香港澳門航班往來華東地區的海上“快車道”。

  “我們真誠地感謝。”國泰航空相關負責人在會上表示,“M503的啟用大大提升了我們的航班準點率。”統計數據顯示,M503航線雙向運作後,每日約分流A470航線上100架次的航班量,大大緩解了A470航路擁堵情況,有助於提昇華東地區往來粵港澳大灣區及東南亞航班的正常性。

  此次會議的另一個焦點是空域建模,通過利用真實的大數據,構建精確的演算法模型,以便對粵港澳大灣區空域優化進行“沙盤推演”,提供精準的決策依據。

  2017年,粵港澳大灣區空域模擬倣真評估平臺搭建,嘗試開展數據共用。搭建的空域基線模型,是粵港澳大灣區迄今為止空管數據最為完整、倣真度與實際最接近的空域模型。平臺建立的基線模型倣真時間共計32小時,涉及廣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門五大機場共9條跑道、35個管制磁區、167個飛行程式、320個航路點、1744條班機航線走向和6491條模型規則,可以對空中交通管理多個方面進行科學分析,為大灣區空域優化調整提供科學的決策支援。

  “廣州是全國空域精細化管理的示範區,近年來在空域優化、航路優化等方面取得優秀成績。”民航局空管局局長車進軍説。

  近年來,中南空管局通過建立健全包括空域使用審批、空域動態調整使用、空域釋放應急響應機制等8項空域精細化措施,努力推進珠三角地區調整和新辟等待航線和等待區工作,促進運作容量的提升。此外,目前中南空管局自主研發的CDM系統與香港、澳門機場A-CDM數據互聯對接工作正不斷推進。空管、機場、航空公司的資訊溝通和決策更加順暢,運作效率不斷提升。基於性能的導航(PBN)、連續下降運作與連續爬升運作(CDO/CCO)等新技術的廣泛應用,也助力粵港澳大灣區民航快速發展。

  有賴於一系列實招,2018年中南空管局克服複雜天氣和航班大流量困難,保障轄區內各機場航班放行正常率達到84.04%,同比提升6.03%,空管原因佔計劃航班比例僅為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