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機場“代言”
來源:中國民航局2019-09-04 10:52 分享到: 字體: 列印本頁

  

  2009年11月,我從部隊轉業來到昆明機場工作。得益於在部隊積累的新聞宣傳工作經驗,我迅速從安檢一線崗位脫穎而出,並於2010年6月被借調到昆明機場安檢站黨委辦公室工作。我所負責的主要工作是統一宣傳口徑、規範新聞格式,力爭讓新聞稿件的數量有所增加,品質有所提高。

   

  粗略地看,統一宣傳口徑的工作似乎並不複雜,只要冠上“昆明機場安檢”的“頭銜”就可以了。然而,真正要把這件事情做好卻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頭銜”變了,文章的內容、説話的語氣也要與之相符。我除了認真編輯好每一篇文章之外,在文章發佈前,還會先設想一下:這篇文章發佈以後,會達到我們預想的效果嗎?

  最初的那段時間,我每天的神經都是緊繃的:對於安檢站這樣一個容易出新聞的部門,我生怕因為自己的疏忽,錯過任何一條有價值的新聞;對於邊工作邊寫稿的通訊員,我生怕由於自己工作能力尚有不足,辜負了大家投稿的誠意;對於統一宣傳口徑、規範新聞格式這些工作,我生怕無意間給大家設立了寫稿的“門檻”,既影響了新聞宣傳工作,又讓人懷疑我待人處事的基本品格。

  實際上,一線崗位的通訊員往往不太熟悉新聞知識,寫作水準也各有不同。在這種情況下,規範新聞格式工作量很大。每天坐在辦公室裏,我用心地“雕琢”每一篇文章:有的文章寫得很長,真正有用的話卻不多;有的文章很有新聞價值,但邏輯性差,顯得很零亂;有的文章修飾的詞語太多,不僅沒有讓人覺得文采出眾,還把文章的主要內容掩蓋了……

  回首我的“編輯”生活,雖説每天坐在辦公室裏,風吹不著、日曬不著,肩不用扛、手不用提,但緊張的工作節奏仍讓我感覺非常疲憊。每天下班回到家後,就想癱坐在沙發上,一動不動。但那些被我“編輯”過、被各類刊物紛紛轉載的文章,倒也實實在在地給我帶來了快樂。

  想起初學新聞寫作時,一位講課的編輯老師曾説過:一篇好的新聞稿件,沒有必要把參與這項工作的人一一點到,而是要通過身邊那些卓有成效的典型事例,反映出所在單位的整體管理水準。2011年7月~2016年2月,我又調到綜合業務室,負責把安檢站查獲新、奇、特物品的情況整理成工作簡報,上報民航局公安局、民航西南地區管理局。在編寫工作簡報的過程中,我比較注重客觀地反映安檢一線員工的精神面貌和工作業績,因此昆明機場的工作簡報時常被當作經驗交流材料,在業內得到廣泛認可。其中,昆明機場安檢站連續查獲大宗毒品的案例上報後,在民航業界引起轟動,也受到了雲南省禁毒委員會的通報表彰和獎勵。

  與此同時,我將手中掌握的工作資訊改寫成新聞稿,適時發給《中國民航報》,從而有了一批富有昆明機場特色的新聞作品。2013年3月27日,《機場裏的“火眼金睛”》刊登于《中國民航報》,獲雲南省2013年“五一新聞”一等獎;2014年10月15日,《機場安檢“火眼金睛”智破毒販陰謀詭計——昆明機場安檢站“十一”黃金周截獲大量毒品可疑物》刊登于《中國民航報》,獲雲南省2015年“五一新聞”二等獎。

  有人曾問我,你已經離開宣傳部門了,更沒有直接從事這項工作,怎麼會有那麼多的新聞素材?我總是這樣回答他們,從生活的角度來講,上帝為你關上一道門的時候,總會為你留著一扇窗。只要肯用心、肯努力,透過這扇窗,總能找到一絲光亮。從專業的角度來講,新聞寫作是一個技術活兒,若是缺乏新聞敏感,即便守在新聞面前也是“睜眼瞎”。

  2017年11月~2019年2月,我把在品質控制室當內勤時的工作心得寫成文章,先後在《中國民航報》發表了7篇,從《昆明機場安檢品質控制工作側記》入手,介紹《做安檢“醫者”為安全服務“把脈”》的工作流程,用《機場安檢的“鐵血柔情”》提升服務工作品質,實現了《從“嚴於律己”到“寬以待客”的跨越》……這些反映昆明機場安檢“內強素質、外樹形象”的文章發表後,讓行業內外關注民航的人對昆明機場安檢品質控制工作有了全方位的認識和了解,更有一些友鄰機場來人、來電交流學習。

  現如今,我來到昆明機場工作已經近10個年頭,工作崗位也幾經調整。但無論工作崗位如何調整,是否直接從事宣傳工作,我都始終保持著一種“新聞式”的敏銳嗅覺,不斷尋找新穎的寫作題材,用自己的文章為機場“代言”,説一説機場員工的“心裏話”,講一講大眾想知道的“機場事兒”。(作者:賞存全 單位:昆明長水機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