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之南的邂逅
來源:中國民航局2019-09-04 10:55 分享到: 字體: 列印本頁

    

  遙遙星羅海,長長飛行線。4月23日,由民航中南地區管理局發起的中南民航“踐行9·30,榜樣在身邊”走基層聯合采風活動的海南小分隊成員齊聚海口,開啟了一場與南海的美麗邂逅。

  淩晨,從細雨如織、透著微涼的湖南長沙出發,兩個小時後,抵達海口。4月23日7時,我們一行人從海口出發,飛往三沙永興機場。

  大約50分鐘後,飛機開始下降。透過窗戶遠眺,茫茫大海在縹緲的雲霧中若隱若現。不一會兒,一串彎月形的群島慢慢進入視野,它們像大海中生出的朵朵星蓮,乾淨而精緻,白色小島鑲嵌在湛藍的大海中,美得讓人挪不開眼。這裡便是著名的“七連嶼”。

  一下飛機,大家連忙把行李放在機場辦公樓,迅速開始了緊鑼密鼓的采風行動。三沙機場、西沙雷達站、永暑礁首飛保障團隊……短短2天時間,我們與堅守在南海島礁的民航人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聆聽他們講如何在平凡的崗位書寫不平凡的故事,如何把單調的生活演繹成躍動的“音符”。

  浩瀚的南海賜予了中華兒女無盡的寶藏,也為民航人創造了奮鬥的新天地。雖然風景美麗如畫,但在這裡工作和生活卻要克服重重困難。談起島上工作和生活,我們聽到最多的詞是“高溫”“高濕”“高鹽”。

  高溫,從剛出飛機艙門時,火辣刺眼的陽光就感知到了。三沙永興機場運營部經理孫曉峰和同事的皮膚都是黝黑髮亮的,“三沙黑”是島上人員共有的特徵。然而,明明艷陽高照,晾曬的衣服就是幹不透。全年被海風吹拂浸潤著,海島充斥著潮濕的、鹹鹹的味道。

  走進三沙機場航廈,別有一番天地。這裡麻雀雖小,但設施設備一應俱全,樓內運作井然有序。時光撥回到2015年,三沙永興機場籌建,在三亞機場工作的孫曉峰主動請纓,經過多次申請後,他懷揣著為祖國民航事業貢獻力量的美好願望,成為籌建三沙永興機場的第一批員工。

  初來島上,水、電、網路、設施、人員,什麼都缺。當時,雖然永興島上的機場候機樓主體建築已經完工,但設備和制度等還是空白。沒有材料、用品,就一點一點用船運過來;沒有運輸工具,就肩扛、手搬,將值機櫃檯、候機樓座椅、裝飾花草等大小物件一一搬進機場。就這樣,三沙永興機場的軟硬體逐步完善了起來。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或許是很多人理想的生活狀態,但長期在島上工作和生活卻著實不易。島上的民航人遠離繁華都市,遠離親朋好友,每天除了工作之外,就是與望不到盡頭的藍天和海洋相依相伴。

  民用飛機翱翔在南海的天空,背後凝聚了無數民航人的汗水。機場正式開航前的那段時間,每一位島上的民航人都記憶猶新。那時,上島乘坐的是滾裝輪,大家就在停放車輛的底艙席地和衣而睡;島上物資短缺且不能捕魚,飲食只有馬鈴薯、木耳和南瓜。平日,大家居住在狹窄的集裝箱裏,只能洗冷水澡;遇到颱風,只能喝不適宜飲用的淡化海水。沒有電視,沒有網路,島上僅有的幾本《讀者》最後也被大家翻爛了。技術攻堅、設備配置、協調溝通......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民航人解決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題,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儘管重重困難,但民航人都堅持了下來。我想,奮戰在這裡的民航人正是懷著一腔熱血,一種精神,一份情懷,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紮根南疆土,寂寞守繁華”的真諦。

  一路艱難困苦澆灌出了豐碩果實。從飛機上俯瞰,永興島猶如鑲嵌在萬頃碧波中的一顆明珠。海水藍得清新透明,從島礁向外延伸,顏色漸變,層層疊疊,依次鋪開,儼然一幅無邊無際的巨型水墨畫。筆直修長的跑道橫亙在島上,像一支妙筆,書寫著祖國南海的恢宏篇章。

  迎著獵獵海風,一路穿行在這座海上城市,內心無比感動與自豪。從過去遠離大陸的小島,到今天與現代都市同頻共振,多少人為此付出了艱苦卓絕的努力,其中就有中國民航人揮灑的汗水。如今,民航已經成為南海島礁建設的“助推器”,也是中國南海發展的“見證者”;民航讓海島與祖國大陸貼得更近,聯繫更緊,人民幸福感越來越濃。

  一次三沙行,一生三沙人。喜歡三沙,踏上這片凈土,便在心底埋下了大愛的種子,歷練了寬廣的胸懷;難忘三沙,難忘那純粹絢麗的藍,那錯落變幻的海。

  前方星辰大海,唯有步履不息。我想,只有用心感受過更高、更強心靈能量的激蕩,生命的潛流才能奔涌不息。(作者:張慧 單位:張家界機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