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五年的變遷
來源:中國民航局2019-09-04 10:58 分享到: 字體: 列印本頁

  

  1974年12月,我應徵入伍,來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四航空學校第四訓練團(現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綿陽分院)學習、生活、工作。在過去的45年時間裏,從軍隊轉為民航高校,從專科升為本科,從只能培養民航副駕駛飛行員到培養民航運輸機飛行員、空中管制員等各類專業人才,我見證了民航飛院綿陽分院的重要變遷。

  從兩層黑磚樓到優美的校園

  上世紀70年代,校園裏的各種建築都比較簡陋。學校的辦公樓、職工宿舍樓和學生宿舍樓都是木窗、黑磚的兩層樓房。廁所、洗漱室都是公用的,因排污系統比較差,每週教職工都要自己動手疏通下水道。節假日,就用大鍋爐燒水,職工和學生按規定時間輪流到大澡堂洗澡。

  讓我記憶深刻的是每逢週末和重大節日的晚上,學校都會放露天電影,這是那個年代最奢侈的娛樂活動了。觀影處設在校門出入處,夜幕降臨後,教職工和學生便自帶木方凳、木椅,排隊順序入場,附近的村民也圍坐在圍墻外觀看。

  到了上世紀80年代初,學校配備了一台黑白電視機。每天18時,辦公樓前便座無虛席,《地道戰》《地雷戰》《閃閃的紅星》《平原遊擊隊》《大西洋海底來的人》等故事片成為我們那代人最美好的回憶。

  2002年,綿陽分院搬到佔地304畝的新校區。教學行政辦公樓、多功能學術報告廳、CBT教室、多媒體教室、室內體育場、400米跑道標準體育場、乒乓球室、籃球場、羽毛球場、網球場、足球場、超市、洗衣房、健身器、淋浴洗澡等設施設備一應俱全;教師和學生的宿舍有衛生間、空調、閉路電視、校園網,功能齊備;文化石刻、廣場噴泉、人工河等一道道美麗的風景讓分院環境更顯雅致。

  從沒有圍界到全封閉的訓練機場

  上世紀70年代,飛行教學訓練環境很艱苦。飛行前,飛行、機務人員時常冒著寒風或頂著烈日擠在敞篷解放牌大卡車上趕去機場。訓練用的運五飛機都是露天停放的,現場沒有工作間、休息室,絕大部分工作都需要露天完成;每天的早餐、午餐都有專門的餐車送到機場,機務、場務、消防人員通常是席地而坐,而停機坪就是最好的餐桌。

  那時,機場沒有圍界。每天飛行訓練前,高音喇叭總會一遍遍地放著,“準備開飛,請退出機場”。時間久了,連附近的牛都學會了看信號彈、聽喇叭。

  那時,機場沒有塔臺。訓練指揮靠的是移動指揮車,保障人員每天在飛行方塊區搭的帳篷裏值班,4個道口有專人負責警戒。

  那時,機場沒有夜航燈光設備。夜航飛行訓練時,場務人員就在跑道、機場上臨時擺放馬燈(煤油燈)。

  還記得我第一次乘坐夜航飛行訓練飛機的情景:透過小小的窗口抬頭仰望,皎潔的明月挂在天空,星星一閃一閃地點綴在月亮的旁邊,似乎近在咫尺,卻又遙不可及。俯瞰大地,地面上的一切都小了,只有河流蜿蜒延伸著,清晰可見。

  2002年,四川綿陽南郊機場投入使用,新機場是航班與訓練共用的全封閉4D級機場,擁有先進、齊全的通信、導航及氣象保障設備,能為高容量、高流量、高強度訓練飛行提供可靠的保障,為培養高品質民航飛行員和航空運輸專業人員提供優越的條件。如今,綿陽分院的培訓能力也從建校初期的年培養飛行學生不到100人,發展到年培養飛行學生500人。

  從單發到多發的訓練機型

  上世紀70年代,綿陽分院一直使用的是國産運五飛機,飛行訓練航線少、航程短,天天圍著機場轉。上世紀80年代後期,綿陽分院陸續從法國引進了TB-20型教練機,四座、張臂式下單翼前三點、收放式起落架輕型飛機16架。上世紀90年代初期,綿陽分院又引進了TB-20型模擬練習器3台,結束了使用簡易練習器訓練的歷史。1994年~2006年,綿陽分院先後引進了TB-200型飛機11架、PA-44-180型雙引擎教練機5架、CESSNA172型機12架、CE525型噴氣式飛機2架,結束了綿陽分院沒有多發、噴氣式飛機的歷史。同時,綿陽分院還引進了西門諾爾模擬練習器1台、CESSNA172型5台、CE525型固模1台。

  2005年以後,綿陽分院的飛行訓練條件、訓練能力、訓練品質得到了顯著改善和提高,實現了質的飛躍。2019年,綿陽分院又引進了鑽石DA42NG型飛機3架,充實和壯大了分院的訓練力量,為提升高品質飛行訓練提供了可靠保障。

  耕耘成就夢想,奮鬥收穫幸福。如今,中國民航飛行學院綿陽分院迎著春風再出發,將發揮傳統優勢與挖潛創新深度融合,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堅韌,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勇氣,以“攻堅克難,開拓創新”的魄力,為民航強國建設持續貢獻力量,奮力書寫飛行員培養的精彩新篇章。(作者:彭方權 單位:民航飛行學院綿陽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