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制員|丌連軍:這是我最美的20年
來源:中國民航局2019-09-04 16:06 分享到: 字體: 列印本頁

  崗位:管制員

  關鍵詞:發展

   

  珠海進近管制中心管制運作部主任亓連軍

  説起我的民航緣,要從1998年的仲夏開始。我穿著那個年代最體面的的確良襯衣,走進了中南空管局,成為一名區調管制員。一年以後,我服從調配,來到了美麗的南海之濱,在珠海進近管制中心從事進近管制指揮工作,一晃就是20年的光陰。

  不禁感慨,歲月似流水,洗刷著我的人生,帶走了我的青春,卻也給我留下了許多深刻的印記,這些印記,伴隨我的成長,更見證著空管事業發展和民航強國之路的滄海桑田。

  崗位責任與個人安危

  記憶裏最深刻的事件,莫過於2003年那一場突如其來的非典。我所在的珠海進近管制中心,所轄南珠三角地區深圳、珠海、澳門三個重要民航運輸機場以及深圳南頭,珠海九洲直升機機場。作為非典疫情的起源地區,2003年,深圳機場至北京的航班一度從每天20班次減少為每天2班,而且從航空公司的數據來看,客座率平均不足30%。雖然整個民航業受非典影響受到重創,但我們那時提出了一句口號,“危急時刻更要堅守”。中心那時候不僅沒有減少值班人員力量,而且還增加了備份人員數量,以防範突發疫情。我那時候剛入職5年,第一次感受到了什麼是“責無旁貸”,什麼是“挺身而出”。

  非典那一年,中心全年保障航班16萬多架次,每個人的身體和精神都頂住了“疫情”的考驗,圓滿完成了非典重大疫情期間航班保障任務,實現了人員和緊急醫療物資的及時送達。

  也是從這一年,我意識到空管這份職業所面臨的挑戰還不止是長期高強度腦力勞動帶來的壓力,更有“安全大於天”的責任使命。選擇這份職業,就選擇了這背後的奉獻和犧牲。我至今,都要在員工入職的第一天就問他們,有沒有準備好?有沒有想清楚?

  國家戰略下的空管人

  2008年12月15日,台灣海峽北線空中雙向直達航路正式開通啟用,民航上海區域管制中心與台北區域管制中心首次建立兩岸空管部門的直接交接程式。隨著國家層面與台灣實現真正意義的兩岸三通,澳門國際機場擔負的兩岸轉机航站的政治使命正式終止,澳門航空運輸總量80%的兩岸轉机客貨業務也隨之削去。

  中心負責澳門機場進離崗航班空管指揮,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我有幸以一名管制員的角色,見證了澳門機場實現“軟著陸”的過程,也因此得以榮耀,在國家戰略下,我這個最為普通的民航基層人員還能做點什麼。

  

  亓連軍在管制指揮現場協調航班保障事宜

  那個時期,澳門機場為了增加航空客源,積極開拓東南亞機場,引入廉價航空,因而,我們日常的管制指揮中,更增加了許多外籍航班。為了保障好這些航班的空管指揮和放行協調工作,中心加大了對管制員專業英語的培訓力度,每個班組每個月都有集中培訓,後來更是建立了語音室,引進南京航空航太大學開發的空管專業英語學習訓練系統。也就是從那個時候起,中心管制員們的專業英語水準在整體上有了質的提升。時至今日,中心一直把專業英語水準作為選拔管制員的重要指標。

  近五年來,空管系統提出“智慧空管”戰略,並且建立了航班統一放行系統。而澳門機場在2018年較2017年的航班量增長也達到了12%,為了更好地服務澳門機場,中心將這一航班放行系統接入澳門機場,使澳門機場航班出港排序更加透明,資訊傳遞更加及時有效,同時,也提高了澳門機場的航班正常率。

  今天,澳門機場乃至整個南珠三角地區都納入了新的國家戰略之中,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可以説,南珠三角空域是世界上最為複雜密集的空域之一,這裡匯聚這著廣州、香港、深圳這三個日起降千次的繁忙機場,而在這個航班密集的空域之中,又屬珠海進近管制中心空域面積最小。目前,廣州終端管制區本場日均約1300架次,香港管制中心終端本場日均約1200架次,而珠海進近管制中心日均已達1500架次。如此密集複雜的空域內,要想進一步提高轄區內機場的運作效率,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整個空管系統都在積極尋求破解之道。目前來説,主要的突破方向有“航空器尾流間隔縮小”、“五邊精細化管理”以及“點融和”技術的應用。

  

  丌連軍在管制一線指導工作

  這些技術都是建立在當下整個民航體系更加精準的通信、導航、監視水準的基礎上,建立在航空器更加優良的飛行性能的基礎上,建立在空管系統更加科學的安全管理體系的基礎上。20年來,珠海進近管制中心實施的五邊落地間隔不斷縮小,從二十年前單純使用雷達間隔,到十年前的使用目視間隔初探,再到現在即將在深圳機場實施尾流重新分類技術(RECAT),航空器尾流落地間隔逐步與歐美標準靠近。

  區域內飛行程式也從傳統程式,即臺站定位程式,過渡到精準度為1海裏的區域導航程式,實現了點對點的飛行。再到現在實現星基導航,區域實施RNP飛行,澳門機場實施RNP AR程式,導航精度達到0.3海裏,飛行程式實現弧線飛行。只有以這些新設備、新技術、新管理體系做“地基”,才能在未來更好的開展南珠三角地區的空域優化工作,才能實現“灣區世界級機場群”的建設發展。

  穿越青春20年

  這20年間,中心保障的航班,從每天250架次,增長到現在的每天近1600架次,累計指揮航班594萬架次。同一片藍天下,也增加了許多志同道合的同伴。

  這20年間,我和同事們一起執行包括珠海航展在內的重大空管保障任務超過70余次。

  這20年間,我和同事們見證了深圳雙跑道運作,區域面積調整,區域導航的實施,臨時航路的增加和開放,這一系列新技術、新程式、新運作模式的改變,都帶來了民航運輸更加安全高效的運轉。這每一點滴的改變,都需要我和同事們在背後數十次的演練,數百次的培訓。

  這20年間,我和同事們值守在每一個團圓夜,只為一句“帶你平安回家的承諾”。

  我的青春,就這樣,在無聲無息之中,融入了民航高速發展的20年光輝進程,韶華不負,無怨無悔。

  在我心中,青春不止20年。20年前的珠海進近中心,乘著國家改革開放、民航強國戰略的東風不斷發展與強盛,20年後的中心,也會踐行著“為人民服務”的民航發展理念,在南珠三角的這片天空中,守護每一位旅客的平安抵達。作為一名空管人,我將依然保持著這份初心:與中心共成長,與民航共青春。(亓連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