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公務員|區志中:勇於擔當 不負使命
來源:中國民航局2019-09-30 09:00 分享到: 字體: 列印本頁

  崗位:公務員

  關鍵詞:擔當

 

    民航中南管理局航空氣象處處長區志中(攝于2019年8月)

  一次偶然的遇見,便是一生的情緣。1979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拂神州大地,吹動少年的心,我發奮學習,同年5月以高中生代表的身份獲得共青團廣東省“新長征突擊手”稱號。從那一刻起,改革突擊成了我一生的使命。1980年,我懷揣著對藍天的熱愛報考了中山大學氣象專業,我的人生和民航氣象發展改革緊緊的聯繫在一起。1984年夏天,大學畢業我被分配到民航廣州管理局,第一個崗位是航空氣象教員,改革開放初期民航需要各方面的專業人才,民航院校師資力量嚴重不足,就這樣我被抽調到民航廣州中專學校。我給學員講授氣象知識,每次上課我都很用心,下課和學員打成一片,深受學員喜愛,多數學員後來成為了民航氣象戰線上的業務骨幹。1985年底,我回到廣州氣象臺預報室工作,從氣象預報員幹起,1993年擔任廣州氣象臺預報室主任。我一心撲在工作上,在預報室大力推行QC (全面品質管理)活動,提高預報準確率,改善預報服務品質,積極參加創建“青年文明號”活動,沒想到一舉獲得了第二批全國“青年文明號”集體的光榮稱號,也是民航氣象行業第一個獲得由團中央頒發的“青年文明號”。

  區志中發奮學習(攝于1979年5月)

  民航系統全國青年文明號集體照(攝于1996年4月)

  1994年,為了迎接香港回歸,國家決定派出一批技術骨幹支援香港新機場的建設,香港新機場建設意義特別重大,是香港回歸前動工、回歸後落成的第一個大型基建項目,江澤民總書記親自參加香港新機場開幕典禮為新機場建成和啟用揭幕。我有幸參與其中,主要工作是協助香港天文臺和香港科技大學開發機場低空風切變預警系統,提高香港新機場航空氣象保障能力。當年一起工作的劉心怡,現在是香港天文臺助理臺長。

 

  區志中在香港天文臺訪問(攝于1994年10月)

  1996年底,我告別心愛的氣象崗位和年幼的女兒,擔任廣東省委直屬機關駐陽山縣扶貧工作組組長並挂任陽山縣副縣長。組織找我談話的情景至今曆歷在目,正在值班現場的我突然被叫到中南空管局黨委辦公室,王達仁書記親自給我沏了一杯茶,對我説:“組織上打算安排你去陽山扶貧,條件很艱苦,想徵求你的意見”。我事先毫無思想準備,卻沒有任何遲疑地回答:“堅決服從組織安排,打贏扶貧攻堅戰”。在陽山的1年時間裏,我走遍了陽山的每一個偏僻的村莊,走進貧困農民家庭,幫助他們養雞、養豬、種菜、修水渠,“陽山雞”的品牌從那時開始打響,無公害蔬菜銷往香港。讓我記憶最深刻的還是重建鵬塘小學,鵬塘管理區有所“完全小學”,全校二百多學生擠在狹小破舊的校舍裏,每逢下雨,屋外大雨、屋內小雨。為了籌資,我頻繁往返陽山廣州,幾經波折和努力,爭取到廣州民航幾大單位資助的20萬元專項扶貧資金。1997年6月,“民航鵬塘民航希望小學”破土動工,十里八鄉的村民們奔相走告,那場景比過年還熱鬧喜慶。扶貧就是在貧瘠的土地和心靈上撒下希望的種子,3年後陽山縣脫貧致富摘掉“貧困縣”的帽子。

中南空管局氣象中心在鵬塘民航希望小學落成儀式上捐贈學習用品(攝于1997年9月)

  2007年,空管體制改革,監管和運作分離,空管氣象業務監管劃歸地區管理局,我成為改制後的第一批航空氣象行業的監管者。改制就是思想的交鋒和利益格局的調整,面對各種壓力,我坦然面對。為了建立完整的法律法規體系,為了做好分類管理工作,為了加快機場建設的步伐,從河南安陽機場到南海島礁,我的足跡遍佈中南地區大大小小的機場,其中有一年出差多達乘坐150多個航班。對新建機場氣象觀測場進行現場檢查,尤其是在一些山區修建機場臨時觀測場,只有崎嶇陡峭的山路,險峻處要手腳並用才能爬上去。功夫不負有心人,中南地區空管體制改革平穩有序,安全形勢穩中有進,“四強空管”的格局正在形成。

  2016年,我參加了奔赴南海島礁的工作小組,那是一次不畏艱險的征途,親歷了一次“當代民航精神”的創建行動。承載著民航人忠誠擔當的政治品格、嚴謹科學的專業精神、團結協作的工作作風、敬業奉獻的職業操守,向著遙遠的國土、迎著驚濤駭浪前進……

  2019年2月18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公佈,標誌著這項由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戰略進入全面實施階段。民航中南局積極響應,成立了中南民航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民航建設領導小組。5月8日,中南局根據民航局“雷雨保障工作研討會”會議精神,部署“粵港澳大灣區航空氣象協同決策平臺” (以下簡稱“平臺”)建設工作,由我擔任項目建設工作小組組長,負責具體工作。“平臺”是國內首個融合氣象數據和航空運作數據的智慧雲平臺,為空地協同決策和機場群聯動決策提供支援,沒有先例可循,只能摸著石頭過河。為了確保“平臺”的高起點、高標準,我多次調研和組織召開“平臺”項目建設工作小組會議,還邀請轄區運作單位、香港天文臺及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共同參與制定“平臺”建設指南。為了“平臺”持續升級和填補國內低空精細化氣象服務的空白,我提出政産學研結合的航空氣象科技創新模式,即“政府引導、院校支援、企業參與”,推動成立粵港澳大灣區航空氣象聯合研究院和通用航空氣象服務中心,將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為我國航空氣象科技創新的先行示範區。

  區志中在深圳空管站調研(攝于2019年7月)

  與我國改革開放同行的40年中,我見證了民航氣象的成長壯大,從簡單的天氣圖、手工製作飛行氣象預報單發展到數值預報模式、智慧化氣象服務平臺,從百葉箱發展到雙偏振多普勒天氣雷達、鐳射雷達等。

  老驥伏櫪,初心不改。作為一名老兵,國家每一次召喚都讓我心潮澎湃,我又一次上路,砥礪前行。(區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