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三個敬畏”理念 營造良好民航安全文化氛圍

  民航三亞監管局局長、黨委書記   范驍

  截至2020年5月底,中國民航運輸飛行已經連續117個月安全,創造了其歷史上最長和最好的安全紀錄。如此亮眼驕人的安全業績,得到了社會和公眾的交口稱讚,也使中國民航穩居國際民航安全強國的前列。良好的安全業績確實來之不易。但是,要穩住此業績,尤其是要取得持續的更好的安全業績,為實現中化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貢獻更多的民航力量,是新時代擺在每一個中國民航人面前的一個非常重大和嚴肅的課題,每一個民航人都需要正視和認真思考。民航局馮正霖局長提出的“敬畏生命、敬畏規章、敬畏職責”的“三個敬畏”理念,對於回答上述問題可謂是恰逢其時。“三個敬畏”既內容深邃,又朗朗上口。此理念一經提出,就在行業內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和強烈的共鳴。作為從業多年的民航人,筆者就如何踐行“三個敬畏”理念、營造良好民航安全文件氛圍進行了一些思考。

  一、對“三個敬畏”內涵和重要性的理解

  1.“三個敬畏”體現了人民航空為人民的宗旨,是民航人踐行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的具體表現。很好地詮釋了民航人的價值取向和責任擔當。中國民航的安全管理方式從向科技要安全---向管理要安全---向系統要安全---向文化(人的最高精神需求)要安全。可以説,“三個敬畏”理念的提出和在從業者中的強化,從此使向文化要安全成為中國民航的最新安全管理方式,是建立在系統安全理論基礎之上的最新安全管理理論成果。

  2.“三個敬畏”理念的強化,就是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民航系列工作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就是踐行“當代民航精神”和學習“中國民航英雄機組”精神,就是強化以人為本理念,就是為進一步正確尊崇民航業政治屬性、進一步在國家安全及經濟和社會發展中有更大作為的指明瞭努力方向。

  3.“三個敬畏”缺一不可,不能割裂開來。其中的“敬畏生命”是價值觀,是民航從業者首當其衝的價值取向,這與習近平總書記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領袖情懷高度契合;“敬畏規章”是方法論,是確保民航安全和“敬畏生命”的方式和途徑,也是民航安全運作規律所在、是確保持續安全的經驗所在;“敬畏職責”是壓艙石,是中國民航從民航大國向民航強國跨越、中國民航行穩致遠的最為關鍵的基礎,也是民航從業者必須的責任擔當。

  4.“三個敬畏”具有豐富的內涵,不能簡單從字面上去理解。“敬畏生命”,是指既要敬畏所承運旅客的生命,也要敬畏從業者和相關者的生命;“敬畏規章”,是指既要敬畏行業規章,又要敬畏相關的法律、法規、標準、程式和手冊;“敬畏職責”,是指從業者既要認真履行好自己法定的工作職責,又要將自己作為整個行業保障體系和鏈條中的關鍵合作者,該提醒的提醒、該動手的動手。

  二、對強化和踐行“三個敬畏”理念的工作建議

  1.要下大力氣抓。認真開展好“三個敬畏”的專題教育,要採取多種形式在全行業內開展大學習、深調研、強落實、重實效。

  2.要馳而不息抓。強化“三個敬畏”理念的工作不可一蹴而就,不可一勞永逸 ,也不能半途而廢。要持續發力,久久為功。

  3.要全面覆蓋抓。強化“三個敬畏”理念工作,要從領導幹部和管理者抓起,要從飛行、機務、運控等關鍵人員抓起,要對所有的從業者,包括實習人員、民航院校和訓練機構的教員和學員抓起,做到全面覆蓋,一個不能少。

  4.要有針對性抓。隨著“三個敬畏”理論成果的不斷豐富和創新,應當將這些理論成果用來促進營造中國民航先進科學的安全文化氛圍。“三個敬畏”的理論成果,一是要列為民航院校(含訓練機構)民航專業的養成學員的必修課,計入學員的學分,做到先進科學的理念養成抓好抓早;二是要列為民航黨校和監察員培訓學院學員的必修課,使管理幹部和監察員“三個敬畏”的理念不斷得到強化,也就是抓住了局方和關鍵少數;三是建議舉辦“三個敬畏”和“當代民航精神”的民航新入職人員宣誓儀式,增強新從業者的職業儀式感、自豪感、榮譽感和責任感;三是建立相關的檔案,應當或者至少給飛行、機務等關鍵崗位人員建立作風建設檔案,記錄其在作風建設中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三個敬畏”是民航作風建設的內核,從業者的學習培訓情況及現實表現應當收錄其中;四是建立相應的問題負面清單,對於違反者進行嚴肅問責,體現出嚴管厚愛的管理導向。

  總之,持續不斷強化民航從業者的“三個敬畏”理念,為行業高品質發展營造良好、先進和科學的安全文化氛圍,是擺在當前和今後較長時期內各級領導面前的一項重要工作任務,要抓緊抓好。時不我待,民航局黨組為實現新時代民航強國的目標確定了“一加快兩實現”的戰略進程。為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我等民航從業者,應當在推進民航治理尤其是安全治理體現和能力現代化、確保民航安全和高品質發展的宏偉事業中不負韶華、有所作為。


附件:

  •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東四西大街155號(1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