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基礎設施供給。全面推進民航“十三五”規劃實施,啟動“十四五”規劃前期研究。落實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實施方案,2019年固定資産投資力爭達到850億元。全力推進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建設及運營籌備,確保“6.30”全面竣工、“9.30”如期開航。構建“四型機場”標桿體系,推進“四型機場”示範項目建設。落實鼓勵民間投資項目清單,適時推出第二批投資項目。簡化機場建設項目前期審批手續,研究將新建機場工程行業驗收與頒證檢查合二為一。進一步放寬民航建設市場準入。積極推進軍民航機場深度融合。
提升空管保障能力。積極推進國家空域管理體制改革,做好空域精細化管理改革及試點經驗的總結推廣。加快實施全國幹線航路網規劃,持續推進京廣、滬昆等空中大通道建設,加快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重點區域空域優化。出臺全國管制中心體系佈局規劃。深化軍民航空管融合。推進民航運作管理中心、氣象中心和情報管理中心工程建設,完成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空管工程,推進青島、成都新機場空管工程建設。
加快新技術推廣應用。深入推進PBN、HUD、EFB等航行新技術應用,加快FOD探測、跑道狀態燈等機場新技術的研究應用。更新航空系統組塊升級發展與實施策略,推進4DT(四維航跡)、ATFM(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等新的空管運作模式應用,開展iTBO(初始基於航跡運作)試飛驗證,推動GBAS系統等空管裝備國産化。全面啟動ADS-B管制運作。推進北京、廣州地區CCO/CDO常態化運作。推進新疆、雲南等地遠端塔臺應用試點,推廣遠端塔臺技術在機坪管制中的應用。推進北斗導航系統在民航應用。加快新技術規章標準制修,完善新技術推廣應用扶持政策,建立容錯免責和資金保障機制。
提升科教支撐能力。積極構建民航科教創新聯盟。深化民航院校開放辦學,推進省部(局)共建。加大科教投入力度,力爭至“十四五”初期民航科教創新總投入500億元。構建民航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實施重大科技項目和成果應用示範工程。推進民航科技創新示範區、首批科技創新“四型”科研院所和“五大”基地建設。加強民航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能力建設,啟動民航航空器適航審定技術重點實驗室、民航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申請國家科技創新基地工作。加大對民航科技創新計劃入選對象的綜合支援力度,擇優推薦參評兩院院士等國家級高級人才。加強適航審定科研條件建設,推廣建立製造商適航辦公室,做好C919、新舟700等重點型號適航審定,做好ARJ21和新舟 60 的設計改進審定。完成煤制航油審定。啟動無人駕駛航空運輸系統研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