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企分開增活力 ——回顧民航第二輪重大改革

  民航的第二輪重大改革,是實行政企分開,航空公司、機場和服務保障系統分設。從1984年醞釀至1992年基本完成,持續8年。這期間,我先在民航局政策研究室工作,後到計劃司任職,對這次改革比較了解,承擔了相關工作。

  精心謀劃

  我國的改革首先是從農村開始的。城市的改革,也就是全面啟動經濟體制改革,是從1984年10月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作出《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開始的。民航的改革可謂是緊鑼密鼓。在第一輪軍政分管、實行企業化的改革基本就緒以後,在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召開之際,就精心謀劃新一輪重大改革,從提出醞釀到確定方案,大約用了3年時間。

  1984年8月底~9月初,民航局黨委常委召開擴大會議,重點討論了體制改革問題,會後向國務院報送了改革意見。10月9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專題研究民航發展和體制改革問題,民航局局長沈圖同志作了彙報。會議確定了民航體制改革的方針原則和支援民航發展的重大政策。1985年1月7日,國務院批轉了民航局《關於民航系統管理體制改革的報告》。3月上中旬召開的全國民航工作會議,體制改革是一個重要議題。

  在此期間,李鵬副總理在國務院主管工交工作,對民航發展高度重視。他出席1985年3月的民航工作會議,作了重要講話。會後民航局主要領導新老交替,胡逸洲同志任局長。這一年先在民航局機關層面進行了準備。1986年上半年對下屬單位進行調查研究。

  據《李鵬經濟日記》記載,他于1986年7月8日、7月12日、7月16日、8月17日,連續4次召集研究民航體制改革問題,聽取民航局的彙報。8月17日的日記記錄了所確定的三項原則:“(一)政企分開。(二)力量不過於分散。(三)保持競爭。”11月13日,李鵬副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民航工作辦公會議,研究同意民航系統改革方案和實施步驟,1987年1月國務院正式行文批准。

  “國務院民航工作辦公會議”是李鵬同志於1985年提議設立的,是針對當時民航發展很快,改革處於關鍵階段,安全壓力很大,需要加強領導,各方面給予大力支援。李鵬同志非常深入務實,對重大問題抓住不放,他任副總理、代總理、總理期間,為民航解決了很多重大問題。

  穩步實施

  胡逸洲局長緊握民航改革發展的接力棒,帶領民航局領導班子,組織實施了全行業的第二輪重大改革。國務院批准民航局的改革報告後,他從1986年4月17日起,親自帶領工作組到原民航成都管理局進行試點,目的是調查論證在政企分開、航空公司與機場等分設中,職能、業務、人員、資産如何合理配置。這個工作組有體改辦主任、組織部長和相關司局的幾位處長。我作為主持政策研究室工作的副主任,參加了部分工作。但在工作進行了半個月的時間,胡逸洲局長因回京處理華航機長駕機飛抵大陸要求定居事件,試點工作沒有進行完畢,但仍有部分同志留下,繼續摸清情況,商討具體劃分辦法。

 

  1987年10月15日,原民航成都管理局分立為民航西南管理局、中國西南航空公司和成都雙流機場。圖為成立大會

  在李鵬同志召集反覆研究、國務院正式批准改革實施方案後,民航局確定在上年工作的基礎上,仍在西南地區先行改革。1987年10月15日,中國民航西南地區管理局、中國西南航空公司、成都雙流機場宣佈成立。當年12月進行了華東地區民航的改革。1988年~1990年相繼完成華北、西北和東北地區民航的改革。1991年和1992年分步實施了中南地區民航改革。至此,民航新型管理體制架構基本形成。從起初謀划算起,經歷了沈圖、胡逸洲、蔣祝平三任局長。

  李鵬同志組織反覆研究改革實施方案,其中一個焦點,是成立幾個航空公司為宜。民航局報告並經中央原則同意的,是以原來6個地區管理局為基礎,組建6個公司。但到正式實施時,對此有不同意見,有的主張成立兩個或三個公司。經過反覆論證,仍然維持成立6個公司。應該看到,雖然後來又進行了重組,但在當時情況下,就地組建公司有利於平穩過渡,保持安全運作。至於為什麼選擇西南地區試點和先改,後來在與胡逸洲老局長一次交談中,他説主要是考慮華北、華東、中南業務更忙,西北和東北規模又相對較小,而西南處在中間水準,生産運作壓力小些,又比較具有代表性。老一輩傾注的心血説明,看事容易做事難,主要領導肩上的擔子最重!

  放開搞活

  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明確改革的中心環節是增強企業的活力。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就要實行政企分開,使企業不再作為政府的附屬物,而成為自主經營、自我發展的市場主體。隨著民航航空公司和機場的組建,擴大了經營自主權,增強了內生動力和市場壓力,從而大力改善經營管理,促進了航空運輸業務發展,提高了經濟效益。

  民航實行政企分開,所包含的意義,也是要放開市場,依靠各方面力量,發展民航事業。政企分開,政府轉變職能,就意味著政府部門要面向社會,支援市場主體的興建和發展。根據民航專業性較強的特點,當時堅持中央和地方合資經營航空運輸企業。1984年和1985年,民航局與福建、新疆、雲南等省區聯合成立了航空公司。在那一階段還成立了上海、武漢、四川等航空公司。到上世紀90年代初期,掀起新一輪開辦公司的熱潮,海航、深航、山東航均在那一階段成立。這些企業的興辦,增加了新生力量,強化了市場競爭,促進了行業發展。

  在實施改革中,國家對民航相繼採取扶持政策。從起初的利潤和外匯收入“一九分成”,到後來設立“民航基礎設施建設基金”,以及推行運價體制改革,都起了重要作用。拓展融資租賃,保證了運力增加。在機場建設方面尋求利用軟貸款,中央和地方聯合投資,並更多地發揮地方的積極性。眾人拾柴火焰高,改革迸發新動能,整個行業呈現蓬勃發展的新局面。(作者李軍 為中國民用航空局原副局長、黨組副書記,現任中國航空運輸協會理事長)

(來源:中國民航報)


附件:

關於我們 | 站點地圖 | 聯繫我們 | 網站糾錯

版權所有:中國民用航空局

ICP備案編號:京ICP備19046468號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東四西大街155號(100710)

網站管理:中國民用航空局綜合司

政府網站識別碼:bm70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