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老家 看變化

  眷戀故土,懷念家鄉,是人之常情。離家久的人,總想回老家看看老家的變化,我就是屬於這樣的一種人。

  我的老家在江蘇省泰興縣一個貧窮的農村。在抗戰期間,我加入了中國共産黨,參加了新四軍。一離開家,我就與家裏人音信不通。之後接著是3年解放戰爭,轉戰蘇、魯、冀、豫、皖。家裏人聽説我在姜堰戰鬥中犧牲了。我媽媽思念我,掛念兒子,幾乎把眼睛都哭瞎了。家裏人,每逢清明、冬至、祭奠祖宗亡人時,供桌上也總有我的一份祭品。直到淮海戰役勝利,百萬雄師渡過長江,老家才獲得了解放,這時我才和家裏人通了信,並多次回到老家。

  提起回老家,我有説不完的歡樂,也有道不盡的辛酸和痛苦。

  記得我第一次回老家,是在1951年。那時我在南京軍區空軍司令部。全家人和老鄉們看到我回家了,屋裏屋外,圍了一大群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高興地向我問這問那。他們也談論著消滅國民黨反動派,解放後鬥地主、分田地的喜悅。這時我別提有多高興了。

  後來農業合作化時,我又一次回老家,看到老家一派欣欣向榮、興旺發達的景象。路邊柳樹成蔭,河畔水杉成行。老家的貧苦人都吃得飽、穿得暖,過去的茅草棚也成了新的磚瓦房。

  但在十年動亂期間,“四人幫”興風作浪,一味搞階級鬥爭,抓走資派,這也不能種,那也不能養,樹被砍了,狗被殺了,雞鴨鵝羊也禁止飼養。這時我又一次回老家,目睹了家鄉的一片悽慘景象。家鄉父老鄉親們的生活苦不堪言。糧食吃光了,吃樹皮、樹葉,連乾枯的地瓜藤都用來當乾糧吃。這慘景我看在眼裏,痛在心裏。我離開老家時,二嫂給了我3個大鵝蛋,我説什麼也不能收。我流著眼淚哭著與家人告別。我違心地暗暗發誓,以後我再也不回這個老家了。

  1976年10月,一聲驚雷,“四人幫”垮臺了,文化大革命結束了。黨中央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撥亂反正,糾正了極“左”的錯誤路線。鄧小平同志倡導改革開放,農村情況有了新的轉機。老家的人給我來信説:“回來看看吧,現在農村改革開放了,農民的日子好起來了。”我應家裏人的要求,又一次回家。到老家後,我這兒看看,那兒瞧瞧,和鄉親們閒聊,老家的情況大變樣了,黨的政策也變了,地也分了,落實了責任田,雞、鴨、鵝、豬、牛、羊都可以飼養了,旱地也改種了水稻,農民吃上了雪白的大米飯。有富餘勞動力的還可以外出打工,搞副業,做小買賣賺錢。我的侄子開了修車鋪、雜貨店。家鄉父老不僅衣食居住不用發愁,而且腰包裏還有了錢。

  2005年我又一次回到老家,情況又大變樣。過去我回老家時,路途中十分勞累。乘火車有時沒有座位,一直站著,換乘汽車人擠得滿滿的。過長江在江陰坐輪渡,一等就是幾個小時,下船後還要再步行幾十里才能到家。而這一次回家,交通方便了,汽車開到了家門口。家裏也蓋起了小洋樓,裏裏外外裝修得富麗堂皇,真是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室內也有了抽水馬桶。電視機、沙發、席夢思床一應俱全,交通也是四通八達。要想去上海、南京,可以像北京“打的”一樣,站在路邊,看到有汽車一抬手,汽車就停下讓你上車。

  改革開放40年了,老家確實大變樣。可是我現在已經老了,今年已93歲高齡,再不能回老家看看了。要是現在還能回老家,可就更方便了。公路四通八達,從南京到南通的江面上又修起了3座過江大橋,過江再不需要坐輪渡。鐵路也通達老家。還有京滬高鐵、飛機、高速公路,從北京回老家當天即可到達。真可謂“朝辭首都北京城,千里老家一日還”。這都是改革開放後老家的變化。

  改革開放40年,中華大地換新顏。貧窮落後的農村換了新裝,煥發出蓬勃發展、蒸蒸日上的生機。我堅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中國改革開放的步伐將會更大更快更好,“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必將實現,中國將更加富強,我們的老家將更加美好。(作者吉仁甫 為民航局機關離休幹部,原民航總局辦公室副主任)

(來源:中國民航報)


附件:

關於我們 | 站點地圖 | 聯繫我們 | 網站糾錯

版權所有:中國民用航空局

ICP備案編號:京ICP備19046468號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東四西大街155號(100710)

網站管理:中國民用航空局綜合司

政府網站識別碼:bm70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