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開放上水準——民航對外開放的軌跡與成果

  民航是國際性的行業。全世界航空運輸總週轉量,國際航線約佔70%,中美等國土面積很大的國家也佔30%;各國之間的旅客往來,70%由民航承擔;所承擔的貨運量實現30%以上的貿易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航國際航線運輸得到長足發展,國際地位顯著提升。

  飛遍世界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民航開闢了一些鄰近國家的航線。1965年,按照周恩來總理“中國民航要飛出去,只有飛出去,才能打開局面”的指示,開始執行跨洋專機飛行任務,陸續開闢遠端航線。但是,“文革”中受到很大衝擊,只實現了與當時部分友好國家的通航。1971年10月,聯合國恢復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席位。為了適應擴大國際交往的需要,逐步簽訂航空協定和增開航線。

  1978年10月,鄧小平同志對民航和旅遊業的發展做出重要指示。他説:“民航在現代社會是不可缺少的部門。發展國際旅遊,沒有國際航線是不可設想的”。從此,民航加快了國際業務發展步伐。

  早先,民航國際航線主要為外交工作和國際貿易服務,以公務和商務旅客為主。進入21世紀,我國進入低中等收入國家行列,2010年已經成為高中等收入國家。與此相伴,人們的消費能力和消費觀念發生重大變化,出境旅遊大幅度增長。外交外貿取得巨大成功,人員和貨物往來持續增長。在這樣的背景下,民航實施全球化和大眾化戰略,加快了國際市場的拓展和提升。

  截至2017年底,我國民航共有國際航線803條,比1978年增加792條。國內現有31家航空公司通航61個國家的167個城市。國際航線當年完成運輸總週轉量388億噸公里、旅客運輸量5545萬人次,分別為1978年的521倍和503倍,年均增長率17%以上。

  與此同時,我國堅持按國際航空運輸規則開放市場,大力支援外國航空公司開航中國。在國內航空公司能力較弱時,允許外航單方面開航。在不具備開闢定期航班的情況下,採用包機飛行培育市場。截至2017年底,共有59個國家的136家航空公司通航我國的51個城市。

  大國風範

  1971年11月19日,也就是在聯合國恢復我國合法席位後的40天,國際民航組織第74屆理事會表決中華人民共和國為合法代表、驅逐台灣代表的決議,投票結果是35票贊成、15票棄權、2票反對。我國從1974年派團參加國際民航組織大會開始,一直積極參加該組織活動。

  隨著國家對外交往的擴展和民航業的發展,我國民航的國際地位日益提升。根據國際民航組織要求,加強我國代表處的力量配備。支援行業優秀人才應聘國際民航組織官員。2016年,我國政府推薦的柳芳博士被聘任為國際民航組織秘書長,今年又成功連任。

  國際民航組織每次重要會議,我國民航都派團參加。每項重要議題,都積極參與審議。大力支援國際民航組織在北京設立了北亞辦事處。2010年在北京承辦國際民航組織航空保安公約外交大會,通過了《北京公約》和《北京議定書》,這是第一次以我國城市命名的國際公約。

  我國民航秉持綠色發展理念,積極促進航空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近兩年,國際民航組織著力推動航空減排機制的建立。在審議相關議案中,我國民航代表團堅持正確立場,與相關國家代表深入溝通磋商,有力支援了合作協議的達成。在此之前,曾就有關方面推出的地區性方案據理協商,促使其放棄不夠公平的預設機制,轉向全球治理的大框架。

  招商引資

  中國民航還是中外合資企業的首創者。1980年5月3日,原民航北京管理局(1988年體制改革後為中國國際航空公司)與香港美心集團合資經營的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開業,這是改革開放後國家批准設立的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時任國家外國投資管理委員會副主任的江澤民同志出席了開業儀式。1995年在該公司成立15週年之際,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江澤民同志題詞:“讓富有民族特色的航空食品為世界人民服務”。上海、廣州等地的航空食品公司也分別實行中外合資,從而促進了配餐品質的提高。

  上世紀80年代初期,國家率先開放沿海區域。廈門市作為14個經濟特區之一,最早成立了地方航空公司,民航局從各方面大力支援。他們還首次利用科威特政府貸款,修建了廈門機場。時任廈門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的習近平同志分管這方面工作,給予了悉心關懷和指導。廈門市的同志深有感觸地説:“沒有廈門機場和廈門航空公司,就沒有廈門經濟特區”。

  1989年6月25日,中國國際航空公司與德國漢莎航空公司簽訂了合資經營北京飛機維修工程有限公司的協議。這是在發生政治風波當月簽訂的一個大宗合同,可見外商對中國航空市場充滿信心。南航、東航等在維修系統都實行了中外合資,機體維修能力得到較快提高,發動機和部附件修理深度逐步擴展。

  在航空主體業務方面,原國家計委和原民航總局于1994年頒布的外商投資政策規定,2002年又作了修訂,合資航空公司和機場外商所佔股比,在國際上是放得最寬的國家之一。我主持原民航總局計劃司工作和擔任副局長以後,曾經負責這方面的事務。從1994年開始,東航、南航、國航相繼在境外上市。國際業務量大的航空公司相繼加入了國際航空聯盟。國航、東航等以相互持股方式與境外航空公司開展戰略合作。

  民航利用外資數額最大的,當屬飛機租賃。由於飛機價格昂貴,任何國家的航空公司都不可能全部直接購買。我國改革開放後,航空運輸高速發展,需要大批增加和更新飛機,但資金十分短缺,成功採用了融資租賃方式,輔之以經營租賃和濕租。上世紀90年代,利用日本政府海外經濟協力基金的有北京首都機場2號航廈、新建武漢天河機場和航路技術改造。當時我和計劃司的同事與日方商談預選項目的場景,至今記憶猶新。

  廣泛合作

  1978年,我國航空運輸總週轉量僅佔世界第37位,所佔比重僅為0.26%;2005年躍升到第2位,同口徑比較,大陸航空運輸總週轉量所佔世界的比重為5.3%;2017年我國大陸的航空運輸總週轉量已佔世界的11.4%,當年新增運量佔世界民航新增運量的16.3%;再過5年左右,我國航空運輸總週轉量在國際民航組織成員國中將躍居第一。全世界都在關注中國民航的快速安全發展,青睞這個巨大而又富有活力的新興市場。

  我國民航全方位開展國際合作,積極搭建交流平臺。中國民航發展論壇吸引了許多民航政要、航空企業和製造廠商領導人參加,2017年圍繞“一帶一路”航空合作進行了深入研討。民航局參與舉辦的珠海國際航空航太博覽會,已成為全世界這一領域的大型知名展會之一。

  為了提高運輸能力,我國航空公司每年進口大量飛機,與飛機、發動機廠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支援中外合作和自主研製民用飛機,與美歐民航當局深入開展適航審定合作。利用産品支援,與飛機、發動機和機載設備廠商在人員培訓、機務維修等方面開展合作,提升了安全保障能力和運作效率。

  民航運輸企業、服務保障企業和機場積極融入國際市場,提高競爭能力。我國數家航空公司和機場分別加入了國際航空運輸協會和國際機場協會。筆者所在的中國航空運輸協會與國際航協開展了多項合作,雙方與上海國際仲裁中心合作,2014年設立了上海國際航空仲裁院,填補了這方面的空白。機場協會、維修協會、飛行員協會等與相應國際組織關係也很緊密。在不斷擴大開放的大背景下,民航的對外合作取得豐碩成果,實現了互利共贏。(作者李軍 為中國民用航空局原副局長、黨組副書記,現任中國航空運輸協會理事長)

(來源:中國民航報)


附件:

關於我們 | 站點地圖 | 聯繫我們 | 網站糾錯

版權所有:中國民用航空局

ICP備案編號:京ICP備19046468號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東四西大街155號(100710)

網站管理:中國民用航空局綜合司

政府網站識別碼:bm70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