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合璧保安全——改革開放以來民航安全發展回顧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民航作出重要指示,肯定安全發展的成績,指出存在的問題,提出明確要求。總書記9月30日會見“中國民航英雄機組”,特別強調弘揚英雄精神,落實安全責任,確保安全平穩可控。回顧改革開放以來民航在持續快速發展中不斷提升安全水準,既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又積極學習借鑒國際經驗,堅持中國特色民航持續安全發展之路,具有重要意義。

  優良業績

  中國民航創造了舉世矚目的安全紀錄。2008年至2017年,我國航空運輸飛行百萬小時事故率為0.015,億客公里死亡人數為0.0007,均為世界民航平均水準的十分之一以下。直觀一點來説,世界民航平均500萬飛行小時發生一次事故,我國為6000多萬小時發生一次。截至2018年10月底,航空運輸連續安全飛行98個月,累計飛行時間6600多萬小時。與此同時,連續15年保證了空防安全,成功處置了非法干擾事件。

  應該看到,我國民航是在快速發展中確保安全的。2017年與1978年相比,我國航空運輸總週轉量增長了362倍,年均增長率為16.3%。過去10年,年均增長11.5%。目前每年凈增運輸飛機300多架,相當於新增一個大型航空公司。我們也是在發展資源相對短缺的情況下確保安全的。尤其是飛行人員等關鍵技術力量不足,空域資源緊張的矛盾日益突出,增加了保證安全的難度,需要付出更大努力。

  還應看到,我國民航又是在扭轉不利局面中走向安全的。在改革開放初期,市場需求十分旺盛,但人員素質跟不上、基礎設施跟不上、管理水準跟不上,曾經導致事故多發。針對嚴峻形勢,進行嚴格整治,在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也創造了較長安全紀錄。進入新世紀,則通過不斷夯實安全基礎,實踐持續安全理念,堅守安全底線,安全形勢長期穩定,跳出了時好時差的週期律。

  發揮優勢

  優良業績,如何得來?首先是出於我們對社會主義民航基本特性和航空運輸發展規律的深刻認識,牢固堅持“安全第一”、高度負責、嚴字當頭和齊抓共管。

  堅持“安全第一”,這是早已確立的指導方針。誠然,任何國家民航都會重視保證安全。但是,像我們這樣高度重視和堅持一貫,在國際上堪稱典範。歷屆黨和國家領導人都非常重視和關心民航的發展,強調最多的是確保安全。民航各級領導和基層員工,盡心竭力地做好安全工作。我們堅持處理好安全與發展、安全與服務、安全與效益的辯證關係,在任何時候都把安全放在首位。

  堅持高度負責。黨和政府對人民的生命財産安全高度負責,企業對社會、對消費者高度負責,幹部職工對所擔負的工作高度負責。構建全行業的安全保障體系,嚴格落實企業和其他運作單位的安全主體責任,各級政府機構的安全監管責任,領導者的安全領導責任,員工的安全崗位責任。責任重於泰山,不可絲毫懈怠。

  堅持嚴字當頭。強調“高標準,嚴要求”,“嚴字當頭,鐵的紀律”,“嚴是愛,松是害”,要求做到“四嚴”“五嚴”等等。主要包括嚴格遵守安全法規和規章標準,嚴格從業人員資質,嚴謹細緻地做好每一環節的工作,對安全隱患零容忍,嚴肅處理所發生的問題。我國民航在基礎條件較差的情況下,也能較好地保證安全,與更加注重人的因素和實行嚴格管理有直接關係。凡是保證安全好的單位和時段,都離不開從業人員的優良作風和嚴明紀律。

  堅持齊抓共管。把保證安全作為系統工程,做到綜合施策和閉環管理。圍繞安全大目標,千斤重擔眾人挑。飛行、機務、空管、機場、空防等業務系統處在一線,運控部門組織安全運作,安全部門實施監督檢查,自然責無旁貸。規劃、財務部門為安全發展創造良好環境,給予政策支援。各級黨的組織和群眾團體有很強的動員和組織能力,共産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共青團員成為生力軍,工會組織有效開展安全競賽和提供有力保障。這是我國民航安全工作的一個鮮明特色。

  兼收並蓄

  我國民航在對外開放中積極推進航空安全與國際接軌。作為國際民航組織成員國,全面採用國際民航公約的安全標準和建議措施,建立了包括飛行標準、航空器適航、空中交通服務、機場管理、危險品運輸、事故調查等在內的安全管理體系。在民航安全保衛方面,針對非法干擾的新動態,積極推動相關國際公約的修訂與生效。接受國際民航組織的安全審計,加強和改進安全管理。

  在雙邊合作方面,我國民航當局與美國聯邦航空局、歐洲航空安全局等很多國家和地區的民航部門建立了良好關係,開展標準互認、業務聯動和資源共用。空管系統與周邊國家同行在管制移交和應急處置方面密切協同。航空公司在購買和租賃飛機中,取得飛機、發動機廠商的後續支援,通過用戶反饋和技術研討,解決相關安全問題。

  我國民航在國際合作中注重引進先進技術和安全管理方法。學習其他國家的做法,推行SMS安全管理系統。各航空公司早期建立了飛行譯碼系統,對監控安全飛行狀態起到重要作用。近年來,各方面共同加快新技術應用,基於性能的導航技術、廣播式自動相關監視系統、平視螢幕、跑道特性材料攔阻系統等,有效提升了安全保障效能。採用精密儀錶著陸系統的機場越來越多。

  強基固本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航大力開展專業技術人員培訓。民航局直屬院校普遍提高了教育層級,擴大了招生規模,著重強化了飛行駕駛、飛機維修、空管導航等專業人才培養。航空企業也都建立了培訓基地,全面開展在職培訓。充分依靠社會力量辦學,與其他部門地方政府共同支援相關學科建設。尤其在飛行人員培養方面,政府和企業,直屬院校和協作院校,都投入巨大力量,並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保證每年補充大量飛行員和在飛人員穩步提升技術等級。

  隨著發展實力的不斷增強,適應社會需求的日益增長,我國民航加快了飛機的更新換代,積極使用國産飛機和中外合作生産的飛機。目前各航空公司的運輸機隊,已全部是先進機型,平均機齡比航空發達國家民航還低。與此同時,通過中外合資和企業加大投入,較快增強檢修和維護能力,使飛機、發動機故障率大為降低。

  我國民航依靠各方面力量,集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革開放以來,全國省會、直轄市和自治區首府和重要開放城市機場,全部進行了新(遷)建和總體改建,以及適應業務量增長的後續擴建。近年來,較多新建了支線機場和通用航空機場。強化了機場和飛機的安全保衛設施。全面進行了空中交通服務系統的技術改造,建成若干管制中心,不斷增添先進的空管和通信導航設備。

  我國民航持續快速發展,基礎設施和技術力量仍然存在薄弱環節,但與過去的落後狀況相比,已經得到根本改觀。現在,民航平均每天新增一架運輸飛機,每月都有新建和改擴建的大中型機場項目投産,各類人才源源不斷地得到補充,職工隊伍精神面貌很好,保證了生産的快速增長和安全水準的提升,實現了安全發展。(作者李軍 為中國民用航空局原副局長、黨組副書記,現任中國航空運輸協會理事長)

(來源:中國民航報)


附件:

關於我們 | 站點地圖 | 聯繫我們 | 網站糾錯

版權所有:中國民用航空局

ICP備案編號:京ICP備19046468號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東四西大街155號(100710)

網站管理:中國民用航空局綜合司

政府網站識別碼:bm70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