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支線城市航空通達性報告(2023)》發佈

  據悉,本次峰會圍繞新時代“支線航空發展形勢與政策建議”、“支線航空産業規劃與安全管理探索”、“支線航空運營與服務探索”等話題內容進行了深入務實的交流研討。雲南省人民政府黨組副書記王顯剛、中國民用航空局副局長呂爾學、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賀東風、中國航空運輸協會常務副理事長潘億新、工業和資訊化部裝備工業二司(國家重大技術裝備辦公室)副司長柳新岩等出席會議並致辭。  

  呂爾學在致辭中指出,“十三五”以來,保障支線航空發展的設施設備穩步增長,航線網路日益完善,運作品質持續提升,治理體系逐步健全,支線航線旅客運輸量已經由2015年的4859萬人次增長到近年的8369萬人次,年均增速9.5%。 “干支通,全網聯”作為解決干支航線網路結構失衡的有力抓手,是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有效解決老少邊紅地區人民群眾出行的有效方式;是構建新發展格局過程中,實現供給創造需求,形成暢通國內經濟迴圈的有效手段;是實現高品質發展,推動行業同心篤行,解決民航同質化競爭的有效措施。要應勢而動、改革創新,共同營造支線航空發展環境,構建“干支通,全網聯”網路,推進支線航空市場有序恢復與蓬勃發展。

  在現場與會嘉賓的見證下,華夏航空首席執行官吳龍江與民航局運輸司副司長徐青、中國航空運輸協會常務副理事長潘億新、雲南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陸雪松、雲南航空産業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裁丁蓉麗、中國民航高品質發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李曉津等各方代表共同為《中國支線城市航空通達性報告(2023)》揭幕。

  隨後,華夏航空戰略執行總監范青松對報告做了全面解讀。他介紹,新時代新征程下航空通達性的戰略意義更加凸顯,民航局黨組準確把握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品質發展的關鍵,做出了新時代民航強國“干支通、全網聯”的戰略部署,以網路化發展助推經濟迴圈的暢通無阻。

  表示,近來年支線城市航空通達性呈現出新的發展特徵:一是支線城市持續高速增長的航班量並未有效帶動其通達性的進一步改善,通達時間在2022年“不降反升”。未來行業應當堅持以通達性為導向,注重航班的均衡分佈與合理銜接,通過精細化的網路設計來持續改善航空通達性。二是支線機場駐場運力增長,帶動支線城市有效運營時間增加,提升了支線城市航空運輸效率,但較幹線仍有不小差距,需在增強有效運營時間的匹配上下功夫。三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以新疆、西北、東北為代表的邊疆地區通達性水準相對較弱,且改善速度也較慢,而以中南、華東為代表的中東部區域通達性水準更高,且改善速度更快。

  此外,通過新疆打造次樞紐群、形成“蛛網式”結構的實踐發現,網路化是改善支線城市通達性的必由之路。因此,他建議改善支線通達性需要從三大方面持續發力:一是強化順暢連接。加快“通程航班服務管理平臺”、“民航旅客轉机服務平臺”兩大數字化平臺的推廣使用,同時深化跨航司合作形成行業合力;二是加強通航短途運輸的協同補網。將通航短途運輸時刻併入國內航班計劃大表,納入航信系統管理,穩定通航運營,加快形成“以通補支、以支帶通”的協同發展新格局;三是探索貨運通程。加快中性電子運單推廣和市場主體的廣泛合作,在實現“人享其行”的同時,以貨運通程推動支線“物暢其流”。

  峰會“支線航空運營與服務探索”單元上,華夏航空董事會戰略執行委員會副主任羅彤在“以通程促網路,以網路促發展”的主題演講中,深入剖析了當前幹線機場未能充分發揮樞紐功能、支線發展模式不盡合理、民航沒有充分發揮網路的力量和價值等行業問題,強調通程航班是解決以上問題的“作業系統”,並鮮明地提出了後疫情時代民航從“規模驅動”到“模式創新”的破局思路,從而加快實現“幹線機場樞紐化、航空公司網路化”。同時通過案例,分享了行業建立通程航班全服務保障體系,盤活時刻資源、優化完善航線網路等實踐舉措帶來的經濟社會效應。最後,羅彤總結道,網路化是目前中國民航發展中最突出的短板,同時也是航司發展的最大機遇,網路化使城市、機場、航司多方共盈,同時也是確保民航在中國立體交通體系中地位的必要能力。

  參與此次峰會的還有來自行業組織、航空公司、機場、線上旅行平臺(OTA)、科技公司、金融機構、高校及科研院所的500余位業內專家學者。與會人士普遍認為,加大對支線航空的政策支援與理念創新,加快推進“干支通、全網聯”,以網路化發展提升航空通達能力、推進民航高品質發展勢在必行、大有可為。


附件:

  •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東四西大街155號(1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