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主导“锵锵三人行”——白云机场股份公司创新班组建设侧记

 

  5月底的广州,雷雨频密,给航空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此刻的白云机场AOC(运行控制中心)——这个航班运行调控的指挥中枢、也被称为“最强大脑”,里面的工作人员在紧张地忙碌着,一个个指令从这里瞬时发出,都为了一个目标——通过系统的最佳调配,“抓间隙、抢航班”,确保这个日均航班量已达1300班的大型枢纽机场更准点运作。

  正在坐席前全神贯注工作的任燕是这里的一员,这位文静的美女虽然只是白云机场运行控制中心一个入职仅七年的普通员工,但是她和两位同事发起成立的“石榴籽”服务三人组确已经名声在外——她们原创的一个项目实施不到两年,就有上百万名旅客不同程度减少或避免了航班延误带来的烦恼。

  5月28日,当由中南局组织的“践行930,榜样在身边”走基层新闻采风小组走进了白云机场,发现像“石榴籽”这样的三人组竟有300多个,涵盖安全、服务各环节,这些数量众多的“锵锵三人行”,是白云机场抓“三基”建设的一项创新举措,自2016年开始运行,通过三年摸索实践,白云机场已经逐步构建起“管理机制”、“研究机制”、“支持机制”、“交流机制”、“奖励机制”等一整套的安全、服务三人组活动机制,通过培育创新土壤、挖掘创新种子、打造创新团队、研发创新产品,鼓励基层一线员工走在创新前列。

  “三人行必有我师”,优秀的课题不仅获推荐参加公司层面“创享会”,参加现场“擂台赛”竞选最佳人气小组,获奖的项目更由白云机场股份公司董事长邱嘉臣来颁奖……在短短三年时间里,“锵锵三人行”冒出了一批像“石榴籽”一样的明星班组,一项项成果正生龙活虎地呈现出来,班组建设被彻底激活。

  用“石榴籽”稀释航延“痛点”

  每年4月开始,广州就开始进入雷雨的高发季节,民航服务保障压力激增。在2017年4月到6月,当年年旅客吞吐量已经突破6500万人次的广州白云机场,航班放行正常率最低时只有63%,如果要完成80%的目标,在不少人看来,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恶劣天气频繁出现、流量控制影响叠加、运行资源紧张……

  “安全服务工作的基础在一线。安全服务管理的重心必须下沉!”,借鉴其它行业创立的小组制工作模式,结合民航特色和企业实际,从2016年9月起白云机场创新推出了安全、服务“三人小组”活动,按照“找问题寻答案、找人才献力量、找方法促创新、搭平台促交流”的工作思路:鼓励广大基层员工自由组队,把提升生产保障各环节的安全、服务水平作为着眼点,自选课题,成员可以跨界挑选,获批后自主开展活动。

  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像“石榴籽”一样的三人组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2016年启动这项活动以来,总数超过300个,他们发出的锵锵声很快就吸引了众多粉丝和眼球。

  “石榴籽”小组成立了,对于年轻的任燕三人组来说,难题一个接着一个:该从哪选突破口?小小的年纪,协调那么多部门和人员,人家不听怎么办?

  万事开头难。白云机场以基层为突破口抓安全和服务的大环境、白云机场运控中心领导和同事全力支持的小环境,都给了“石榴籽”小组充分的自信。于是三人组成员开始选突破口。

  经过对白云机场每月的航班放行延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延误时间在5分钟以内的航班约占白云机场放行不正常总量的15%,占比较高,且延误原因多集中在各保障环节或放行环节间的衔接上。难啃的骨头终于找到了:若能提前介入加强此类短时延误临界航班的统一监管、疏通各单位间的信息渠道,15%的损失或可以追回。

  经过充分论证和精心设计,以“石榴籽”三人组为核心的小团队经充分沟通、协调、研究后,正式制定了“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航班放行协调机制”,建立了日常沟通协调平台。2017年9月4日,这个“短时延误航班协调机制”的项目正式落地实施,“协调平台”正式运作。当天就初战告捷,经过协调,厦航一航班如果按过去的老方法,将会延误近四分钟,而用新的措施,顺利把四分钟给抢了回来,该航班准点从白云机场起飞。

  “成功了,多么宝贵的4分钟!”啃下第一个硬骨头,三人组信心倍增。

  可别小看这几分钟,正所谓积少成多,为每个临近延误航班抢回5分钟,对于每天出港航班量超过六百个航班的白云机场来说,效果是立竿见影的。据统计,该项目自2017年9月开始实施到当年年底,短时延误临界航班总体协调成功率高达81%,将白云机场的放行正常率提升了三个百分点,意味着有上百万人次的旅客从中不同程度地受益。

  取得这样的成绩,“石榴籽”三人组付出了太多的体力、脑力、脚力,经常为抢一个航班,要在3分钟内做决策、下指令,不停地接打电话,有时整天没时间喝一口水,工作紧张时还需要加班加点。白云机场运行控制中心副主任汪伟说,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航班延误,给旅客更好的出行体验,有时候他们工作的紧张程度比“996”还要强,大家都笑称自己是“007”,就是在特殊情况下的攻关期,一周时间内,几乎从0点工作到0点,工作生活都在单位。“石榴籽”精神迅速辐射到了运控中心各个岗位、各个班组,团队成员不断壮大,从起初的三个人发展到小组,再到各个席位。在一次雷雨保障攻坚中,小组成员林颖轻伤不下火线,脚伤包扎后,仍拄着拐杖要坚持上班。多日的疲惫换来了难以掩饰的喜悦,2017年,“短时延误航班协调机制”项目荣获白云机场服务三人组年度课题一等奖,还获得了CAPSE2017年度服务创新奖,全国仅4家机场获此奖项。

  2018年4月至6月,受恶劣天气、流控影响等不可抗力等原因影响,白云机场在前期短时延误项目的基础上,提出了“保八”攻坚战,航班放行正常率要保持在80%。“保八”目标就像一个大石头,再次拦在白云机场运行控制中心面前。这一次,“石榴籽”团队再次当起了尖兵小分队,一个航班一个航班地紧盯,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结果不负重望。在总历时285个小时的“保八”冲刺中,共完成6200多个航班的2万多个节点的全流程协调和监控,超过百万人次的旅客从中受益。

  “小发明”孕育“好家风”

  从基础做起,从小事抓起,通过一点点不断的改进,就能一步步迈向成功。

  对于白云机场航空物流服务分公司的员工来说,货站就像自己的家一样温暖,每一位员工都在此为这个“家”贡献智慧与力量。

  2019年5月28日下午,在白云机场国际1号货站库内,小班长王升彬正在紧张忙碌着,除了是“天地纽带”班长以外,他还兼任着一个重要的职务一一航空物流服务分公司“护航”三人组的组长。

  王师傅开着一辆电动拖车,要把一个底架挂在拖车后,底架前方有一个三角形的铁制接头,正要往拖车上挂,参加釆风的两位经常舞文弄墨的宣传主管提出要掂一下铁制接头的份量,好家伙,就像搬石头一样,有些吃力地才把铁制接头掂起十厘米左右的高度。王师傅介绍说,这个接头有近三十斤重,过去要把底架挂到拖车上,需要2个人才能完成,每天需要完成2000次左右的拖车挂板操作。几个小时下来,“我们的手和胳膊都是麻的。有时候一不小心,还容易砸伤手和脚!”

  介绍完毕后,王师傅开始一个人进行拖车挂板操作,他拿着一根铁棍,看上去就是一根很普通的铁棍,只是在其中一头焊上了一个直径仅有几厘米的小圆饼。王师傅把底架前面的铁制三角接头抬起后,将这个特制的铁棍插在接头孔里,再倒车对准孔位衔接,便顺利完成了拖车挂板,不但无需他人协助、节省人力,还有效地保护了挂板人员的安全,免受不慎砸伤,推广两年以来,从未发生过被砸伤的不安全事故,王师傅和同事们给这个小发明起了一个正式名字:“易挂撑”。

  这个小发明,其实制作的成本也就是三十元钱左右,不但经济实用,还在白云机场各货站快速推广使用,在中国民航机场协会安全(安保)专业委员会2018年年度工作会议期间,这个小发明引起了国内几十个机场的关注。

  王师傅的这个三人组,通过“易挂撑”为货站获得了良好的安全效益,他也成为机场物流里的明星人物。很快,像王师傅这样的小人物原创的小发明、小点子轮番上演,比如“快速卷带机”、“板箱防风锁”、“蜂鸣器”投入改造的成本多数仅需几十元钱,别小看这些小发明、小点子,它们起到了大作用。

  三人组的活动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公司内部,航空物流服务分公司党委副书记陈国东介绍到,物流公司积极鼓励和创新“外联”的合作模式,希望公司的三人小组“打开门、走出去、请进来”,鼓励小组采取跨单位“联盟”、跨部门“结对”的合作方式,用旁人的角度寻找漏洞,以交叉的方式寻找问题。“在云端”服务三人组原创的“邮件预检新模式”,就是联合了广东省邮政公司旗下的国内三大国际邮件互换局之一的广航中心,设计了新型邮件收运服务模式,入仓符合率从原来85%左右提升到现在95%,成为打造“效率物流”的一次成功实践。

  白云机场去年货邮吞吐量达到189万吨,2018年国际1号货站货量增长率在白云机场三大货站中位居第一。他们在白云机场此次安全服务三人组的创新活动中,汇聚大家智慧,聚焦众人所长,许多一线员工自由组队、自选课题,而且这些接地气的课题解决了多年一直未能解决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在攻克难题的过程中激发出了员工的创新能力和工作激情,既有效处理了安全隐患,也培育了一支善于创新、主动创新的员工队伍,带动全体员工提高安全素质和安全自觉性,并形成良性互动,为白云机场这个大家庭培养了优秀的“家”风。

  联合采风组通讯员:施书芳(河南机场集团)、陈子鹏(广东民航机场建设有限公司)


附件: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西大街155号(1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