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必作细方能卓越——记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党的十九大代表刘永清

  工作中,她是行业的技术权威,二十多年来,她守心如初,扎根郊外,将航煤检测与质量管理这一项外人看来枯燥、重复而又不能出丝毫差错的工作通过抓规范化管理做的得精益求精,蜚声业内。她不仅是整个公司技术创新项目的带头人,以她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更是中南六五省航空煤油检测的最权威机构,也更是中航油总公司航油华南蓝天公司油品质量管理技术创新的孵化器。生活上,和所有女性一样,是人之妻、子之母,热爱生活,具有中国女性的平凡、坚韧之美,她,就是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党的十九大代表、华南蓝天航空油料公司油品检测研究室主任质量计量检测中心副经理——刘永清。

  “党和人民给了我太多的荣誉,我没有理由不做得更好”,在接受中南民航“践行930,榜样在身边”采风团采访中,刘永清反复说到的这句话,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油料人朴实,严谨,没有大话空话。

  “飞机不比汽车,在空中可不能停场没有停车场,油品好坏,直接关系到生命!干我们检测这一行,来不得半点侥幸,要的就是心细,这是底线,也是红线,更是防线!”自1993年从民航职业院校毕业进入华南蓝天公司的第一天起,她便将师傅语重心长的这番叮嘱牢牢记住在心底。“确保经检测后的每一滴航油合格、纯净、,安全地送到每一架飞机的心脏,就是我们的使命”。

  进口航煤从油轮抵达、码头卸油、检测、中转储存、管线供油、机场罐储,直到输送到飞机,供油链条环节长,油品检测就像一道防火墙,十分关键。而检测指标多、项目多、批次杂、时间长,工作时间围着来油时间转,下午干到深夜是常态,守牢航油检测这道安全关口,急不得,最终比的是细心、耐心,是经年累月用平和的心态保持稳定的、规范化、程序化的操作。“1年、2年、26年……刘永清作为油品质量保障航研战线上的一名老兵,在航油检测中心工作的这9500天里,由她和她的团队出具的油品质量检验报告检验差错率为零,无争议率达百分之百。“这份责任心是靠年月不断地打磨出来的”刘永清说。

  说到其中发生的故事,可不少——

  2010年的一天,在进口油全分析检验作业过程中,全部项目检验完成时已是凌晨2点,当时身为现场主任的她在全面核查所有检验结果时,发现有一个项目的检验结果虽然符合国际规格指标,但与该油品发出时的上游质量合格证比对,结果却差异较大。一般情况下,该批油品全分析检验已合格,批准正常接收入库也是可行的,但一贯认真严谨于“细”的工作作风,却让她打醒十二分精神。她让疲惫不堪的同事先下班回家,自己则对该样品重新进行测试,在确认得出同样的检验结果后,再次用标油对检测设备进行校准,以确保检测数据百分百精准无误。全部验证测试完成时,等待她的竟是东方已经隐隐泛白。“当时人是很累,但脑子是清醒的,安全这根弦可不能松。”刘永清这样说。

  “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2013年的一天,质量计量油研中心工作人员发现,在馏程项目中,用进口自动馏程仪与手动馏程仪对同一个样品进行检测,两台仪器检测结果终馏点却存在较大差异,中心领导将这项查找原因的任务交给了刘永清。拿到两份检测数据,刘永清发现手动操作刚好是自己几周前完成的,是自己的手动操作出了偏差,还是自动馏程仪器出了问题?她马上拿出中心的三份二次标样,同时对中心的进口、国产自动馏程仪、国产手动馏程仪三台仪器进行了反复的测试。通过数据比对,最后发现是进口自动馏程仪出了问题。

  “每次的检验过程都是全新的,不能盲目相信经验,就算干了一辈子检验工作,也不能疏忽。”刘永清说:

  守好人生的天平

  “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刘永清从普通化验员到现场主任、技师、副经理一路走来,工作职责也从化验更多地转向了油品质量管理、下属分公司化验室管理,但由始至终内心的坚韧也一路陪伴她在“主战场”上奋斗不息。

  就像检测室内的检测天平一样,刘永清内心也有一杆天平——工作、生活就是人生天平两端,平衡好了,人生才能走向卓越。2011年,37岁的刘永清终于有机会站上代表行业顶尖水平的中国民航航空油料化验员职业技能大赛的比武舞台。在理论考试前夕,一边是上小学的儿子需要照顾,一边是足有20厘米高的复习资料需要背诵。

  “当时感觉就一个字:难!”但刘永清羸弱的身躯内永远都充盈着武汉妹子好胜、不服输的精气神,为强化记忆,她每天早上6点就起来赶在送儿子上学前的这段时间背诵学习理论知识,晚上等儿子睡下后继续背诵复习到凌晨1点多,坐班车上下班的这三、四个小时里,其他同事或聊天、或看手机、或闭眼休息,只有她一如既往地、争分夺秒地沉浸在忘我地背诵和记忆中。她笑言,所有的《标准》都已经被她背诵得滚瓜烂熟——甚至是书中备注的小号文字,她都绝不放过,即使是厚厚的《习题集》也被她背诵了三、四遍。坚韧、努力,让她自信而从容地面对考试,无论是理论、还是实操、亦或是综合成绩,她均以第一名的成绩摘得桂冠。

  “我儿子上大一了,在山东的中国海洋大学,天天给我来微信聊天呢”。说起她的宝贝儿子,刘永清脸上挂满幸福感。说管理,谈技术,她是权威,可以尽在掌控,但谈到儿子以后人生规划,她却笑着挠头——“儿子大了,有思想,有自己盘算,作为过来人,我们也要理解”。看来这个做母亲的,很开明。

  创新,要带好头,更要起好步

  “你们今天来得真巧,正好下午就有一船进口油到港,我们今晚又要开工了。”

  “怎样确保每一船油合格?”看到我们对航油感兴趣,刘永清拉开话匣:“不管刮风下雨,为确保对进口油品质量全程管控,我们会提前编制取样方案,并安排中心一名检测人员准时到码头油轮提取样品上直接取样拿回来。,这航油在外观上跟我们平时喝的纯净水没什么两样,取回后就要马上立即依据国际规格标准完成在实验室进行全项目的20多个指标的检测,可不能到处乱放。”她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而且为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无误,我们中心5-6名化验检测员需工作8小时左右才能完成,检验合格后将进口油输送接卸到中转油库储存,还要进行6重的过滤沉淀,确保提供的每一滴油品都是清洁纯净”。

  自“刘永清创新工作室”成立后,这位女劳模事更多,更忙了。

  近年来,伴随中国航油对国内机场供油业务的快速覆盖,公路油罐车作为大部分机场、特别是小机场航煤主要的运输工具,业务量开始迅猛上升。为解决日益凸显的各炼厂代表处和接收库站人力资源配置不足、油罐车及其质量信息管理模式陈旧带来的安全及质量保障瓶颈,油研中心技术团队与第三方合作,本着精耕细作的原则,借助于物联网架构,采用北斗、手持移动终端、分布式处理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计算机管理系统结合,构建整个油料质量管理信息平台,由此开发了《航空油品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可对运油车等运输工具进行全程监控,并实现质量信息及相关记录无纸化传递及管理,确保油品质量安全。

  “我们刚刚梳理编制完成了华南蓝天公司完了《通用航空燃料油品质量控制程序》,正在上报初稿,目前正在征求评审意见”。通航要大发展,供油是重要一环,中南地区的通航是全国作业量最大、最活跃的区域地区,这可是全新的一块业务,公司中航油和蓝天把担子压在这位女劳模身上。下一步,她还要分头去辖区相关小机场进行试点测试。

  “《实验室检测能力管理系统》、《航煤常规检验操作视频教程》,这一个个创新项目推出的背后,凝结着刘永清与团队成员队员们长年累月的努力、奉献与、牺牲。创新的主角是人才,现在的质量计量油研中心在整个广州构建“人才特区”政策体系的帮扶下,各类人才齐聚一堂,共谋发展。

  践行930 继续发光发热

  当“全国技术能手”、“全国民航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全国民航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各种荣誉纷至沓来之际,刘永清只淡淡地说了一句“不管领导给不给荣誉,工作都一样要认真做好才行。”

  “有了新目标,方向更准,步子更稳。”作为十九大代表,在华南蓝天公司党委组织学习宣贯十九大精神主题报告会上,在油研中心班前会上,在质量计量油研中心组织召开的“学习宣贯党的十九大精神”座谈会上,她与身边的同事和现场员工深入座谈交流,结合本职工作,与大家共同探讨新时代新征程新作为。刘永清的宣讲有力推动了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航油、进基层、进班组。她还积极奔赴祖国的西南边疆基层党支部,用三天时间完成了在云南滇北、丽江、香格里拉供应站的十九大精神宣讲,与基层的广大员工分享个人职业发展历程,鼓励大家只有在工作中不断追求、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取得好成绩、推动个人和集体的持续发展。

  新时代需要新担当,新局面激发新作为。作为一名从基层一线成长、一路拼搏走来的老党员,刘永清欣然与我们一行合影,望着“践行930,榜样在身边”的团旗,她深有感触:“你们这个活动太好了,太有意义了。有政府给你们年轻人搭建了这么好的学习锻炼平台,人生就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快速成长,我也要在践行9.30精神活动指引下,为推动中南民航高质量发展尽心尽力,继续在本职工作发光发热。”


附件: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西大街155号(1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