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5日,鄂州花湖机场完成43架全货运航班转场,实现顺丰航空从杭州枢纽到鄂州枢纽安全平稳切换。一年来,湖北机场集团围绕省委确定的“建设花湖国际自由贸易航空港”目标,加快打造花湖国际一流航空货运枢纽主引擎,打通“空中出海口”,推动湖北“九省通衢”向新时代“九州通衢”加速跨越。
一是枢纽能级大幅跃升。今年1-8月,花湖机场完成国际货邮吞吐量12.3万吨、货邮吞吐总量58.2万吨,累计完成货邮84万吨,紧随上海浦东、广州白云、深圳宝安、北京首都四大机场,排名升至全国第5,较2023年提升11位,增速全国第1;周国际货运航班突破200架次,单日货邮吞吐量超过3000吨,预计全年货量95-100万吨,货量及货机架次全面跻身国内机场“第一梯队”。
二是航线网络持续织密。引进东航、邮政、中国物流等“国家队”和爱派克斯等全球知名航空货代落子花湖。自去年9月转场运行以来,花湖机场已开通货运航线76条,其中国内51条,覆盖全国29个省、46个市的“轴辐式”国内货运航空枢纽基本建成;国际25条,连通27个航点,构建起通达全球五大洲的国际航空货运网络。今年6月,开通迈阿密-鄂州-仁川-迈阿密和芝加哥-鄂州-仁川-芝加哥等2条国际定期第五航权货运航线。8月17日开通空空中转业务,积极打造内陆货运“空中出海口”,赋能中部地区高水平对外开放。
三是“鄂货鄂运”成效明显。联合鄂州市、顺丰等成立花湖机场集货专班,平均载货率从去年底的65%提升至目前72%,高于全国民航5个百分点。与市场主体组建湖北机场集团航空供应链公司,今年开通德里、达卡、曼谷、马尼拉等4条国际定期货运航线,出口货物7500余吨,货值约20亿元;与武汉金控合资组建湖北花湖空港国际供应链管理公司,7月15日开通至越南河内航线,8月27日完成工商注册。联合省农发集团等省属企业,开通省内小龙虾、螃蟹等水产品专线和省外荔枝、杨梅、樱桃等水果专线以及新疆、宁夏牛羊肉等特色农产品专线;与联想、华星光电、长江存储等省内头部企业建立直通车,推动“鄂货鄂运”,实现省内货从去年日均4.34吨、占比5%,提升至日均接近80吨、占比接近25%。
四是平台功能不断完善。坚持硬件、软件协同发力,做强枢纽平台功能。花湖机场国内货邮保障能力超过100万吨,国际货邮保障能力提升至70万吨;全球最大的B747-800型F类全货机获批成功起降。今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花湖机场对外开放;5月15日,正式更名鄂州花湖国际机场;保税物流中心(B型)3月获批、5月正式封关运营;进境水果、食用水生动物、冰鲜水产品、肉类4类海关指定监管场地快速获批并正式投用;国际贸易数字化平台正式启用,加速构建“高精尖产品+全国集散+快速通全球”的“航空”+产业链协同体系。联合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成立花湖实验室,探索建立货运枢纽“九个一流”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标香港、浦东等先进机场,明确近期、中期、远期在航班截载时间、货物操作费用、整体通关时间、运输规模等方面全力赶超,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五是“双枢纽”一体协同联动。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支持“北京、武汉、郑州等航空枢纽城市加快发展空中丝绸之路”。花湖国际自由贸易航空港要实现“人物资信”四流融合,便捷流通,必须以花湖机场为主体,联动天河、多式联运,弥补花湖全货机航线通达性不足的短板。为此,我们争取民航局同意,同步启动天河、花湖两场总规一体化修编,统筹谋划两场功能分工和政策协同,联手参与国际航空枢纽竞争;争取中部战区空军支持,借鉴粤港澳大湾区空域优化经验,开展武鄂两场武汉终端区空域统筹优化,为花湖、天河两场容量释放打开空间;争取民航局支持,联合武汉海关在东湖高新试点设立光谷前置货站,把两场联动从概念变为实践,实现20分钟、200米走进“机场”、走出“国门”。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