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油董事長、黨委書記周強

  

  記者:民航是我們國家的重要戰略性産業。最新數據顯示,我國民航運輸航空已經實現了102個月的安全運作紀錄。作為民航安全保障不可或缺的組成單位,中國航油的答卷是什麼樣子的?

  周強:2018年,中國航油在高品質發展方面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我們的銷售收入達到2803億元,同比增長30%,連續8年躋身世界500強;安全供油468萬架次,同比增長6.5%,實現了零事故、零污染、零傷害“三零”目標;以最高標準、最嚴要求、最優服務高效完成了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重要供油服務。為了確保安全生産,我們認真落實中央領導批示精神和民航局黨組26條措施,強化安全政治擔當,堅守安全底線,僅投入安全費用一項就達到7.2億元。

  以“科技引領中國航油”為主題,召開科技大會,表彰科技人才,邀請院士加盟,設立五大研發中心,推進航油産品關鍵技術國産化,破解航空燃油的重大科學技術難題,産、學、研全面引領中國航油高品質發展。在國家首屆進博會上,發佈“中國航空煤油消費指數”,使其成為中國民航經濟發展的重要衡量指標,也為我國宏觀經濟、區域經濟和城市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監測指標。

  加大簡政放權力度,最大限度地下放投資審批許可權,報集團審批的項目減少了47%;優化生産運營,合理調整庫存,降低運輸損耗增效,主動打好降成本的“組合拳”;壓縮管理層級,推進清理整合工作,消除無效供給,力促輕裝上陣。

  堅持“特色、創新、品牌”的黨建新思路,發佈黨建綱要和人才發展綱要,加強黨建全面品質提升的頂層設計,像抓經濟建設規劃一樣著眼長遠抓好黨建,促使新時代中國航油黨建工作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準運作、高品質創效,不斷創新黨建引領企業發展的新方式、新途徑。推出了“五有”航油鐵軍、“高原黨建”“微黨課”等“黨建名片”,為企業高品質發展把好方向,凝聚團隊共識,注入改革動力,迸發創新活力。

  記者:2019年大事要事多,您是否感覺到高品質發展的要求有新的變化?會面臨什麼樣的困難?

  周強:鬆弛的琴弦奏不出美妙的樂曲。2019年,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投入運作、新中國民航成立70週年等大事要事多,國際政治、經濟局勢複雜,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行業發展也面臨一些不確定因素。我們的航油基礎設施建設與民航強國的戰略要求,與市場化、全球化佈局需要還有一定距離,一些制約中國航油提質增效的因素還沒有完全消除,這些都是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

  但正是這些挑戰和壓力,增強了我們從高速增長轉向高品質發展的信心和決心。我國發展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國經濟體量大、韌性好、潛力足,國民經濟對民航發展的帶動引領沒有變。經過近30年的發展,中國航油的規模不斷擴大,為民航服務的綜合能力顯著提高,培育鍛造了一支“五有”航油鐵軍隊伍,為高品質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人才基礎。

  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要善於抓住主要矛盾,化危為機,緊扣重要戰略機遇新內涵,找準變革發展突破口,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在嚴峻複雜形勢下展現新擔當實現新作為。我們已經確定了“強管理、降成本、促發展”的高品質發展思路,抓緊強基固本、改革創新、動能轉換、提質增效,在更高層面上實現更高品質的發展。

  記者:對於高頻詞“高品質發展”,結合中國航油實際,您有哪些有針對性的建議和意見?

  周強:總體來講,民航企業都要強化精益管理,提高運作效率。就中國航油來講,要強化服務意識,完善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服務體系,加強服務能力建設,搭建智慧化服務平臺,提供高端服務體驗,提高服務供給水準,提升客戶滿意度。強化市場意識,增強市場競爭力,做到市場定位精準、行銷策略科學、市場競爭力強勁,以産品和服務贏得客戶的滿意和尊重。強化成本意識,善用中華民族的“節約哲學”,加強成本費用控制,確立低成本競爭優勢,為客戶提供比競爭對手更好的優質服務。開闊國際視野,既要習慣管獨資企業,也要擅長管合資企業,獨資企業管理要細要實,合資企業管理要深要遠;既要習慣於管境內企業,還要擅長管境外企業,提高國際化管理的水準,補齊國際化視野、國際化運營能力、國際化市場拓展能力等方面的短板;既要習慣於管理航油專業領域的業務,還要擅長于管理現代物流、科技資訊、金融資本等領域的業務,做到相關多元業務齊頭並進、共同發展。全面提高管理效率,把混亂的問題規範化,把龐雜的問題系統化,高層做正確的事,中層正確做事,基層把事做正確,切實把管理和效率的關係調整到最佳狀態,使之保持適度的張力,永葆企業生機與活力。

  中國航油人都是“竭誠服務全球民航客戶,保障國家航油供應安全”的追夢人。在追逐高品質發展夢想的道路上,我們“五有”航油鐵軍將繼續以堅如磐石的信心、只爭朝夕的勁頭、堅韌不拔的毅力,快馬加鞭未下鞍,萬水千山只等閒,繼續擼起袖子加油幹。(《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鄭雪、張豐蘩)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