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阻且長,行則將至——疫情形勢下的民航經營管理學

  

  三亞鳳凰機場   陳奕君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全球迅速蔓延,給全球經濟、政治、文化等層面帶來全方位、系統性衝擊。民航亦不例外。於民航而言,2020年無疑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據2020年和2021年國內上市機場所公佈的數據顯示,受疫情所致,民航運輸市場需求嚴重萎縮,産投倒挂、國際航線投入極低,整體收入大幅下降,疫情給民航業帶來了不可磨滅的影響。在當今疫情形勢仍舊嚴峻的時代背景下,民航虧損嚴重、負債率屢屢攀升,經營狀況不理想已趨向普遍化,如何抓住機遇、提高經營效益,助力暗淡的航空市場破局重生,成為值得探究的問題。

  一、審時度勢,分析困境

  (一)民航業虧損嚴重

  市場經濟的蕭條促使民航業虧損極為嚴重。數據顯示,2022年1月27日春運首日,旅客運輸總量為52.3萬人次,僅是2020年春運首日的27.8%,經濟下行來勢洶洶。據2022年上半年度民航業績預虧公告所示,僅中國國航、南航及東航三家航司,虧損就均已皆超百億元。疫情的衝擊致使微觀層面個體的消費意願、出行需求與預期收入嚴重萎縮,直接導致民航運輸量走低、航班受限于管制、客座率持續低迷等現象屢增不減,疫情的蔓延對全球民航業造成史無前例的重擊。

  (二)周邊商業經營困難

  屋漏偏逢連夜雨,民航市場的不景氣直接導致承租機場周邊資源的商鋪損失慘重,經營難以延續,最終不得已閉店退租,從而促使民航經濟雪上加霜。據報道,廣州白雲機場2019年有稅銷售額為15.2億元,2020年僅為8.43億元;2019年免稅銷售額為19.32億元,2020年僅為2.93億元。數字帶來的慘痛教訓讓人不得不重新認真審思疫情形勢下民航周邊商業經營管理艱巨這個難題。加強疫情防控,減少疫情帶來的負面創傷,推進機場周邊商業經濟回升,刻不容緩。

  (三)經濟恢復滯後

  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分析,受商務出行大幅減少、消費者信心不足、邊境管控限制等因素影響,民航各區域經濟恢復滯後仍具有較強普遍性。油價攀升、匯率波動、宏觀經濟變化、自然災害等問題相結合,進一步增大了航司提升經濟效益、促進經濟恢復的難度。提高經營效益、優化經營資源對民航經濟復蘇至關重要,加快民航經濟增長速度,推動經濟發展實現質的飛躍,任重而道遠。

  (四)現金流拉響警報

  疫情形勢不容樂觀,民航市場恢復尚存較大不確定性,民航客運量的斷崖式下跌直接致使企業現金流受到嚴重威脅。2020年上半年,作為我國三大航司的國航、南航和東航,現金流合計就已負債近188億元,經營面臨巨大壓力。現金流緊張對航司而言是一場嚴峻的考驗,也是一次“硬實力”的較量,如何挺過“寒冬”,迎來“春天”,是各航司需要共同考量的問題。

  (五)智慧程度有待加強

  機場作為大型人口密集流動場所,面對往來萬千旅客,提高數據統計分析能力,加強智慧程度不可或缺。高度智慧化可以大幅提升員工工作效率,對現場情況迅速進行精準模擬預判,並第一時間給予最優解決方案。然而,目前大多數機場在遇到緊急情況時,仍舊採用最傳統的方式,去花費大量時間、人力對監控視頻、現場情況進行手動分析,導致發現問題、分析原因、利用精細化解決問題速度較為緩慢,智慧化程度較低。就當前現狀而言,完全實現數據共用、協同高效的智慧型機場,仍有較大難度。

  二、共克時艱,迎接希望

  (一)開源節流,多項並舉

  當前疫情仍舊肆虐全球,對民航各板塊而言,開源節流、精細化成本控制顯得尤為重要。暫緩非緊急項目、剔除非必要支出,已成為我國民航成本控制的常態。更要用足、用好政府疫情背景下給予扶持經濟的財政支援、稅費減免、項目補貼等惠企紓困政策,積極爭取對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重點建設項目支援,進而提升民航核心資源配置效率,擴大航司降本增效的空間,以緩解旅客需求不足、盈利能力回升困難等現實問題。路漫漫其修遠兮,與時艱抗衡,開源節流、精細管理、政策支援等多項舉措齊頭並進,必不可少。

  (二)真情服務,舒心出行

  為旅客提供溫馨舒適的真情服務是每個民航人刻在心裏的底線。現如今疫情形勢依舊不容樂觀,民航應始終堅持以旅客需求為第一導向,通過服務創新優化服務細節、完善服務管理體系,從而深化服務品牌建設。作為民航人,要時刻以實際行動落實“我為群眾辦實事”,用最赤誠的心將對旅客的真情融入到每個細節之中,打造無微不至的服務體驗。以三亞鳳凰國際機場為例,為深入貫徹落實民航“真情服務”理念,進一步提升服務品質,鳳凰機場推出“首乘旅客”“行李管家”“乘機指引圖”等特色服務,以優化旅客出行感受,讓旅客乘機便捷、出行無憂。更有充滿熱帶濱海城市人文風情的“海洋之眼”特色項目,將美輪美奐的海底世界濃聚於此,讓旅客領略絢麗旖旎的海島風光,暢享別具一格的感官盛宴。為旅客提供真摯舒心的出行服務,民航人義不容辭。

  (三)以人為本,科學管理

  企業的核心是人,民航亦是如此。人是生産力三要素中的決定性因素,科學的管理制度則是生産力的重要引擎。好的制度能將“人”變為“人才”,不好的制度則難以挖掘“人”的無限潛能。民航的頭等大事是安全與服務,安全與服務離不開每一位員工用心保障。科學的管理制度應將出發點立足於關愛員工、給予員工尊重,讓員工能力得以充分發揮,工作效率大幅提升,從而實現個人價值,這就要求管理者善於傾聽、集思廣益,具備搭建通往彼此心靈橋梁的能力,用“無形的手”化解一切矛盾。古人云,“愛人者,人恒愛之”。管理是一門藝術,以人為本,建立科學的管理制度,才能充分調動員工積極性,提高員工士氣,推動企業利益最大化。

  (四)抓住機遇,涅槃重生

  疫情的出現對民航是一次難以磨滅的重擊,民航更應時刻抓住機遇,靜待涅槃重生。作為海上絲綢之路門戶戰略支點之一的三亞鳳凰國際機場,在面對全國首個以消費精品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以下簡稱“消博會”),始終堅持以高水準、精細化為要求,抓細抓實全要素、全過程、各環節服務保障工作。消博會是海南建設國際旅遊消費中心的重要抓手,也是展現海南自由貿易港形象的重要契機。把握機會,用微笑、細緻和真情確保服務到位,賦予旅客賓至如歸的服務體驗,將具有海南本土風情特色文化宣揚出去,為三亞旅遊城市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為海南自貿港建設及民航高品質發展貢獻力量。看準時機,鳳凰騰飛,為促進民航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柱。

  (五)攻堅克難,攜手抗疫

  眾所週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具有傳播速度快、感染範圍廣、防控難度大等特點,極度考驗民航應急防控能力,是近幾年民航業舉步維艱的根本原因。經濟受衝擊的程度取決於防控的有效性,如何避免疫情進一步擴散,將疫情影響降至最低,制定敏捷高效的疫情防控政策首當其衝。面對疫情,民航應未雨綢繆,時刻發揮強有力的統籌協調作用,實時關注疫情動態,靈活調整機場防控流程。情況危急時,迅速制定應急預案,竭力保證員工與旅客安全。民航需始終堅持“防控從嚴,治療從速”這項基本方針,從根源上遏制疫情暴發,避免影響正在浴火重生的民航經濟。

  三、結語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諸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這般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無疑是人類生存與經濟發展的勁敵,對全球民航業而言更是前所未有的挑戰。嚴格做好疫情防控,履行社會責任,每個民航人義不容辭。與此同時,在努力推進市場經濟恢復的情況下,也需重新評估機場旅客流程和體驗,作出調整優化,以應對旅客新的需求。行而不輟,履踐致遠。面對恢復民航經濟這條漫長又艱辛的路,每個民航人都應不忘初心,砥礪前行,迎難而上,攜手並進,共同度過民航歷史上最艱難的時刻。

  長風破浪會有時,風雨之後必定有彩虹,任他萬阻千難,終有一日必將守得雲開見月明。道阻且長,行則將至。民航業,正在復蘇。


附件:

  •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東四西大街155號(1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