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民航經營管理

  

  三亞鳳凰機場   靳嵐  

  世紀疫情衝擊下,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和不確定。自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對各行各業影響極為巨大,民航客運作為國內外極為重要的交通樞紐,置身其中的機場和航空公司受到疫情衝擊尤為嚴重;時值2022年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向常態化防控轉變,我國逐漸步入了疫情時起時伏、隨時可能小規模暴發的後疫情時代,國內民航客運需求逐步恢復,但仍低於疫情前水準,疫情仍是高懸民航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在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下,如何提升機場經營效益、優化經營資源仍然任重而道遠。

  一、統籌航班計劃管理

  長期以來,民航單位空管、機場航空公司等各自建立了相對獨立的航班計劃管理體系。由於缺乏系統互聯互通,航班資訊交互不暢,留給航班保障部門的準備時間有限,當計劃發生較大變動時,會導致保障部門措手不及。 

  2020年疫情暴發後,受疫情反覆影響,機場的航班計劃開始出現大幅變動。例如,三亞機場在2020年航班日計劃量還處於高位運作,受國內疫情影響,航班日計劃量迅速跌至低谷;而到了疫情得到控制後,航班量又快速恢復。航班計劃的大幅變動給運作保障單位帶來巨大挑戰,平時按部就班的人員排班和保障資源投放計劃須迅速調整,以避免保障資源過度投入或者出現保障能力不足的情況。 

  為應對上述影響,應採取以下航班計劃管理策略。一是建立航班計劃統一管理機制。機場運作指揮部門統籌航班計劃管理,從航班的季度計劃、周計劃、日計劃和動態等不同週期和維度,向機場各運作保障部門發佈權威、準確、動態的航班計劃時刻表,確保各運作保障部門航班計劃的一致性。二是建立臨時計劃快速評估機制。針對疫情防控期間大量臨時新增客貨運包機計劃,建立由航空公司、機場運作保障部門和疫情防控部門共同參與的保障能力快速評估機制,對承運人或代理人提出的臨時加班和包機申請,從機場設施保障能力、人員保障能力和防疫保障能力等方面全面評估臨時計劃的可執行性,以便承運人或代理人能夠合理安排旅客到達機場時間、航班進港和出境時刻。三是建立航班日計劃滾動發佈機制。機場運作指揮部門應與航空公司建立更加緊密的聯繫,通過深入開展航班計劃共用,提前向機場保障部門提供次日計劃,為其預留更多保障準備時間,同時根據航班計劃變化情況,進行滾動更新,確保航班計劃的精準性。

  二、實現資源結構優化配置

  在疫情暴發前,我國大型機場國際業務佔有一定的比重,如三亞機場在2020年國際業務主要集中在俄羅斯、南韓、泰國等國際航線。由於國際業務品質高、收益好,為充分拓展國際市場,國內一些大型機場為國際業務設置了較大規模的基礎保障設施但是,當2020年3月新冠疫情開始在全球蔓延時,國際市場快速萎縮,至今仍然維持在低谷。國際航線受國內外政府的限制,恢復的不確定性較大,短期內復航很難。並且由於航空公司經營困難會對整體航線網路結構進行優化調整,取消經營效益相對較弱的國際航線,而非一線城市國際航線,因為受疫情影響可能存在短期的市場需求不足、恢復週期較長的情況。疫情之後,非一線城市的國際航空市場可能發生較大變化,也為三亞機場國際航線恢復、開發和運營帶來更大挑戰。與此同時,在國內大迴圈為主、國內國際雙迴圈的拉動下,國內市場快速復蘇,業務量甚至超過了疫情發生前的水準,原有相對均衡的資源結構被打破,一方面是國際業務大幅萎縮,導致大量設施閒置;另一方面則是國內業務增長強勁,資源不足問題凸顯。航空業務結構的變化考驗著機場對資源結構調整的敏捷性。為有效應對結構性失衡問題,三亞機場在充分評估論證的基礎上,從2022年3月開始陸續將T2、T1航廈進行改造,在工程總量和改造成本有效控制的前提下,盤活存量資源。

  三、制定有效的飛機停放方案

  在疫情暴發前,我國大型機場普遍面臨停場過夜機位不足的問題。2020年2月,在國內疫情全面暴發後,國內市場開始大幅萎縮,主要航空公司飛機大面積停航封存。

  上述情況極大地考驗了機場運作管理策略的有效性。如何在不突破現有行業規章標準和安全底線的條件下制訂有效的飛機停放方案,是擺在機場管理者面前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為有效應對超負荷運作風險,應制定以下策略:一是快速發佈機位超負荷預警。航班量開始快速減少時,機場運作部門預判到可能出現的飛機停航問題,應及時向所有駐場航空公司發出機位超負荷預警,建議其合理安排運力,避免過度集中在某個機場帶來超負荷問題,並將有關情況向行業主管部門報備。二是制訂飛機集中停放方案。設置集中停放區,並在其後方的機位滑行通道設置集中停放點,提供一定數量的臨時停放位制定運作規則,評估運作風險,採取有效的風險防控措施。三是合理制訂飛機封存計劃。針對航空公司提出的飛機封存需求,建立機場與航空公司的對接機制,將封存區域與運作區域相對分離,減少封存影響。

  四、制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策略

  2020年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具有傳播速度快、感染範圍廣、防控難度大等特點,是考驗我國大型機場應對能力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機場應採取以下新冠疫情防控策略:一是建立更為敏捷、高效的指揮體系。發揮指揮體系強有力的統籌協調作用,做好與地方政府、行業主管部門及航空公司等單位的無縫對接,嚴格落實國家、地方和行業的疫情防控政策。二是滾動更新機場的防控指引。根據國家、行業、地方政府疫情防控政策的變化,持續、快速、及時更新機場的疫情防控指引,確保有關政策落實到位。三是做好防疫物資的統籌管理。通過“集中調配,統一發放防護物資”、“嚴格審批,按需分配防疫物資”等舉措,保障各項防疫工作順利開展。四是實行機場區域的分級分區管理。根據疫情風險等級,制定各區域的疫情防控規則和要求。五是靈活調整機場的疫情防控流程。針對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國內疫情持續反覆的情況,在充分評估保障能力的情況下,三亞機場將國際航廈到達廳臨時作為國內涉疫區域入境旅客核酸檢測區,做到此類旅客與其他旅客的分離;在2022年初,為有效提高落地檢的保障能力,三亞機場增設落地檢保障區。六是制訂機場限制運作預案。針對可能出現的機場員工感染導致保障能力下降情況,制訂應急預案,制訂航班削減計劃。

  五、制定定向航空及相關企業優惠政策

  本次疫情中,航線網路基礎薄弱、現金流緊張的中小型航空公司受影響較大。除了航空公司以外,旅遊企業也是受到本次疫情衝擊最大的行業,且與航空運輸緊密相關。三亞屬於旅遊城市,自疫情開始,旅遊業基本已處於停滯狀態,對三亞機場運輸生産量的恢復帶來潛在的負面影響。針對這種情況,建議對高客座率、高執行率等國內地區航線制定定向優惠政策,鼓勵航空公司儘快恢復航線航班,同時,可從資源供給、疫情防控等方面給予航空公司恢復生産的支援,激發機場內商鋪的活力,並積極爭取當地市政府的政策減輕機場收入減少的壓力。 

  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對全世界民航業的一次巨大衝擊,也是一次針對未來民航業全球性突發緊急事件的預警。在疫情影響下,機場作為航空運輸環節中的重要基礎設施和經營單位遭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和運營困局。面對當今複雜多變的運營環境,我國的機場和航空公司需要不斷增強敏捷性運營能力,當面對不利的外部環境和形勢時,才能逆勢而上,提高生存幾率,從這次危機中汲取經驗教訓,將此次危機轉化為應對能力的提升,在高品質發展道路上才能走得更遠。

  狄更斯説過“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我們都是這個時代的經歷者和改變者。三亞機場在遵循“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總策略下,始終堅持把安全生産與疫情防控“兩條防線”加固、守牢。應加強應急預案管理,全面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期間運輸服務;加強與旅遊部門、航空公司及相關上下游關聯單位、産業的協同合作;積極引導航空公司恢復運力,儘快恢復至疫情前狀態;加強防範,化解因疫情引發的衍生風險。我們需著眼長遠,提高三亞機場高品質發展的內生韌性,準確研判未來發展趨勢,勇毅前行。

  雖然疫情尚未結束,但終究是人類歷史長河中的一朵浪花,我們要常懷遠慮、居安思危、踔厲奮發、篤行不怠,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民航必會擺脫低谷,航線繁忙依舊、機場人聲鼎沸,打贏這場“抗疫”的戰爭!


附件:

  •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東四西大街155號(1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