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必作細方能卓越——記黨的十九大代表、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黨的十九大代表劉永清

  工作中,她是行業的技術權威,二十多年來,她守心如初,紮根郊外,將航煤檢測與品質管理這一項外人看來枯燥、重復而又不能出絲毫差錯的工作通過抓規範化管理做的得精益求精,蜚聲業內。她不僅是整個公司技術創新項目的帶頭人,以她名字命名的創新工作室更是中南六五省航空煤油檢測的最權威機構,也更是中航油總公司航油華南藍天公司油品品質管理技術創新的孵化器。生活上,和所有女性一樣,是人之妻、子之母,熱愛生活,具有中國女性的平凡、堅韌之美,她,就是黨的十九大代表、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黨的十九大代表、華南藍天航空油料公司油品檢測研究室主任品質計量檢測中心副經理——劉永清。

  “黨和人民給了我太多的榮譽,我沒有理由不做得更好”,在接受中南民航“踐行930,榜樣在身邊”采風團採訪中,劉永清反覆説到的這句話,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天下大事必作于細”

  油料人樸實,嚴謹,沒有大話空話。

  “飛機不比汽車,在空中可不能停場沒有停車場,油品好壞,直接關係到生命!幹我們檢測這一行,來不得半點僥倖,要的就是心細,這是底線,也是紅線,更是防線!”自1993年從民航職業院校畢業進入華南藍天公司的第一天起,她便將師傅語重心長的這番叮囑牢牢記住在心底。“確保經檢測後的每一滴航油合格、純凈、,安全地送到每一架飛機的心臟,就是我們的使命”。

  進口航煤從油輪抵達、碼頭卸油、檢測、轉机儲存、管線供油、機場罐儲,直到輸送到飛機,供油鏈條環節長,油品檢測就像一道防火牆,十分關鍵。而檢測指標多、項目多、批次雜、時間長,工作時間圍著來油時間轉,下午幹到深夜是常態,守牢航油檢測這道安全關口,急不得,最終比的是細心、耐心,是經年累月用平和的心態保持穩定的、規範化、程式化的操作。“1年、2年、26年……劉永清作為油品品質保障航研戰線上的一名老兵,在航油檢測中心工作的這9500天裏,由她和她的團隊出具的油品品質檢驗報告檢驗差錯率為零,無爭議率達百分之百。“這份責任心是靠年月不斷地打磨出來的”劉永清説。

  説到其中發生的故事,可不少——

  2010年的一天,在進口油全分析檢驗作業過程中,全部項目檢驗完成時已是淩晨2點,當時身為現場主任的她在全面核查所有檢驗結果時,發現有一個項目的檢驗結果雖然符合國際規格指標,但與該油品發出時的上游品質合格證比對,結果卻差異較大。一般情況下,該批油品全分析檢驗已合格,批准正常接收入庫也是可行的,但一貫認真嚴謹于“細”的工作作風,卻讓她打醒十二分精神。她讓疲憊不堪的同事先下班回家,自己則對該樣品重新進行測試,在確認得出同樣的檢驗結果後,再次用標油對檢測設備進行校準,以確保檢測數據百分百精準無誤。全部驗證測試完成時,等待她的竟是東方已經隱隱泛白。“當時人是很累,但腦子是清醒的,安全這根弦可不能松。”劉永清這樣説。

  “慎易以避難,敬細以遠大”。2013年的一天,品質計量油研中心工作人員發現,在餾程項目中,用進口自動餾程儀與手動餾程儀對同一個樣品進行檢測,兩台儀器檢測結果終餾點卻存在較大差異,中心領導將這項搜尋原因的任務交給了劉永清。拿到兩份檢測數據,劉永清發現手動操作剛好是自己幾週前完成的,是自己的手動操作出了偏差,還是自動餾程儀器出了問題?她馬上拿出中心的三份二次標樣,同時對中心的進口、國産自動餾程儀、國産手動餾程儀三台儀器進行了反覆的測試。通過數據比對,最後發現是進口自動餾程儀出了問題。

  “每次的檢驗過程都是全新的,不能盲目相信經驗,就算幹了一輩子檢驗工作,也不能疏忽。”劉永清説:

  守好人生的天平

  “走得再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劉永清從普通化驗員到現場主任、技師、副經理一路走來,工作職責也從化驗更多地轉向了油品品質管理、下屬分公司化驗室管理,但由始至終內心的堅韌也一路陪伴她在“主戰場”上奮鬥不息。

  就像檢測室內的檢測天平一樣,劉永清內心也有一桿天平——工作、生活就是人生天平兩端,平衡好了,人生才能走向卓越。2011年,37歲的劉永清終於有機會站上代表行業頂尖水準的中國民航航空油料化驗員職業技能大賽的比武舞臺。在理論考試前夕,一邊是上小學的兒子需要照顧,一邊是足有20釐米高的復習資料需要背誦。

  “當時感覺就一個字:難!”但劉永清羸弱的身軀內永遠都充盈著武漢妹子好勝、不服輸的精氣神,為強化記憶,她每天早上6點就起來趕在送兒子上學前的這段時間背誦學習理論知識,晚上等兒子睡下後繼續背誦復習到淩晨1點多,坐班車上下班的這三、四個小時裏,其他同事或聊天、或看手機、或閉眼休息,只有她一如既往地、爭分奪秒地沉浸在忘我地背誦和記憶中。她笑言,所有的《標準》都已經被她背誦得滾瓜爛熟——甚至是書中備註的小號文字,她都絕不放過,即使是厚厚的《習題集》也被她背誦了三、四遍。堅韌、努力,讓她自信而從容地面對考試,無論是理論、還是實操、亦或是綜合成績,她均以第一名的成績摘得桂冠。

  “我兒子上大一了,在山東的中國海洋大學,天天給我來微信聊天呢”。説起她的寶貝兒子,劉永清臉上挂滿幸福感。説管理,談技術,她是權威,可以盡在掌控,但談到兒子以後人生規劃,她卻笑著撓頭——“兒子大了,有思想,有自己盤算,作為過來人,我們也要理解”。看來這個做母親的,很開明。

  創新,要帶好頭,更要起好步

  “你們今天來得真巧,正好下午就有一船進口油入境,我們今晚又要開工了。”

  “怎樣確保每一船油合格?”看到我們對航油感興趣,劉永清拉開話匣:“不管颳風下雨,為確保對進口油品品質全程管控,我們會提前編制取樣方案,並安排中心一名檢測人員準時到碼頭油輪提取樣品上直接取樣拿回來。,這航油在外觀上跟我們平時喝的純凈水沒什麼兩樣,取回後就要馬上立即依據國際規格標準完成在實驗室進行全項目的20多個指標的檢測,可不能到處亂放。”她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説。“而且為確保檢測數據的準確無誤,我們中心5-6名化驗檢測員需工作8小時左右才能完成,檢驗合格後將進口油輸送接卸到轉机油庫儲存,還要進行6重的過濾沉澱,確保提供的每一滴油品都是清潔純凈”。

  自“劉永清創新工作室”成立後,這位女勞模事更多,更忙了。

  近年來,伴隨中國航油對國內機場供油業務的快速覆蓋,公路油罐車作為大部分機場、特別是小機場航煤主要的運輸工具,業務量開始迅猛上升。為解決日益凸顯的各煉廠代表處和接收庫站人力資源配置不足、油罐車及其品質資訊管理模式陳舊帶來的安全及品質保障瓶頸,油研中心技術團隊與第三方合作,本著精耕細作的原則,借助於物聯網架構,採用北斗、手持移動終端、分佈式處理技術、電腦網路技術與電腦管理系統結合,構建整個油料品質管理資訊平臺,由此開發了《航空油品品質資訊管理系統》,可對運油車等運輸工具進行全程監控,並實現品質資訊及相關記錄無紙化傳遞及管理,確保油品品質安全。

  “我們剛剛梳理編制完成了華南藍天公司完了《通用航空燃料油品品質控製程序》,正在上報初稿,目前正在徵求評審意見”。通航要大發展,供油是重要一環,中南地區的通航是全國作業量最大、最活躍的區域地區,這可是全新的一塊業務,公司中航油和藍天把擔子壓在這位女勞模身上。下一步,她還要分頭去轄區相關小機場進行試點測試。

  “《實驗室檢測能力管理系統》、《航煤常規檢驗操作視頻教程》,這一個個創新項目推出的背後,凝結著劉永清與團隊成員隊員們長年累月的努力、奉獻與、犧牲。創新的主角是人才,現在的品質計量油研中心在整個廣州構建“人才特區”政策體系的幫扶下,各類人才齊聚一堂,共謀發展。

  踐行930 繼續發光發熱

  當“全國技術能手”、“全國民航傑出青年崗位能手”、“全國民航技術能手”、“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各種榮譽紛至遝來之際,劉永清只淡淡地説了一句“不管領導給不給榮譽,工作都一樣要認真做好才行。”

  “有了新目標,方向更準,步子更穩。”作為十九大代表,在華南藍天公司黨委組織學習宣貫十九大精神主題報告會上,在油研中心班前會上,在品質計量油研中心組織召開的“學習宣貫黨的十九大精神”座談會上,她與身邊的同事和現場員工深入座談交流,結合本職工作,與大家共同探討新時代新征程新作為。劉永清的宣講有力推動了黨的十九大精神進航油、進基層、進班組。她還積極奔赴祖國的西南邊疆基層黨支部,用三天時間完成了在雲南滇北、麗江、香格里拉供應站的十九大精神宣講,與基層的廣大員工分享個人職業發展歷程,鼓勵大家只有在工作中不斷追求、不斷創新,才能不斷取得好成績、推動個人和集體的持續發展。

  新時代需要新擔當,新局面激發新作為。作為一名從基層一線成長、一路拼搏走來的老黨員,劉永清欣然與我們一行合影,望著“踐行930,榜樣在身邊”的團旗,她深有感觸:“你們這個活動太好了,太有意義了。有政府給你們年輕人搭建了這麼好的學習鍛鍊平臺,人生就能朝著正確的方向快速成長,我也要在踐行9.30精神活動指引下,為推動中南民航高品質發展盡心盡力,繼續在本職工作發光發熱。”


附件:

  •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東四西大街155號(1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