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關於“三個敬畏”的理解

  南航股份機務工程部   杜海闊 

  2020年4月,民航局馮正霖局長在民航安全運作形勢分析會上作重要講話,提倡大力弘揚和踐行當代民航精神,以“敬畏生命、敬畏規章、敬畏職責”為內核,切實增強敬畏意識,深入推進作風建設,不斷提升專業素養,全力確保民航安全運作平穩可控。

  關於“敬畏”的內涵,我們的古人在2千多年前就已經作出了詮釋。春秋末期的老子曾雲:“人之所畏,不可不畏”。意思就是人們都擔心的事情要有所警惕。因此,一個人只有心存敬畏,才會三思後行,行有所循,行有所止。心存敬畏,敬是尊敬,畏是謹慎、不懈怠。敬畏不是懼怕,而是一種心懷神聖感的尊敬和惶恐。心存敬畏的人,自然常懷警示之心,不會放任自己,經常自警自省,規範與約束自己的言行舉止。

  敬畏生命。對生命擁有敬畏之心,是對自己、對他人甚至是對社會的高度負責。劉傳健機組在萬米高空飛機突發險情的情況下,之所以能夠使飛機平安落地,創造了人間奇跡,離不開機組人員常懷“敬畏生命”之心。正如電影臺詞“請相信我們,我們受過專業的訓練,有信心,有能力保證您的安全”。言簡意賅,但有底氣説出這句話之前,必定經過了日復一日艱苦的訓練。正是對生命充滿敬畏,深知在飛機上要保證乘客的安全,在平時訓練中決不能馬虎。特別是機長,機長絕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稱呼,他身上承擔著更大的責任,他更需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在風擋玻璃破裂後,機艙內低壓、低溫、缺氧的極端環境下,機長在34分鐘的時間裏做到了36個動作都精準無誤,最終挽救了全機人員的生命,不言而喻的表現出他的專業性,他過硬的身體素質,更表現出他對生命的高度敬畏。不難想像,如此險情之下、緊要關頭,每一次操作都容不得半點猶豫和馬虎,更不容許有絲毫的失誤。每一次選擇面前,死神都只給一次機會,劉機長憑藉日常紮實訓練中錘鍊的精湛技藝,保障了人民群眾和國家財産的安全,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敬畏生命”的深刻內涵。

  敬畏規章。一個企業的規模越大,就越需要規章制度的支撐,依靠規章制度管理把“規矩”挺在前面。2019年,南航公司提出“一切行為形成制度、一切制度納入手冊、一切手冊落實到行動”,目的就是要讓每一個崗位都有明確的職責,每一項業務都有規範的程式,每一步操作都有清晰的指導,每一條經驗都能有效的固化,確保每一項工作都有可靠、可行、有力的規章、制度、手冊文件的支援。南航公司對手冊工作的要求是“寫你要做的,做你所寫的,查你做過的”。我們根據新情況、新形勢、新要求不斷修訂完善規章、手冊,確保合規性、完整性、可操作性,確保易懂、可用、好用。手冊規章,既要編寫正確又要執行正確。敬畏規章,通過深化作風建設,把規章外在的強制要求轉化為員工內在的自我約束,真正做到按章操作、按手冊運作,真正做到規章執行令行禁止。嚴肅懲戒違章和失信行為,對觸犯規章底線、誠信紅線的行為嚴肅懲戒。

  敬畏職責。每個崗位都有對應的崗位職責,如何履行崗位職責,踐行職業操守需要安全文化的烘托和熏陶。安全文化可以培養員工良好的工作行為和操守,是做好安全工作的深厚支撐。要實現持續安全,打造世界一流的安全品質,必須要有深厚的安全文化支撐。公司在《陽光南航公約》中提出“快樂工作、安全幸福”的安全文化理念,著力推動這一理念內化於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通過建設手冊文化,教育引導廣大幹部員工塑造忠誠擔當、忠於職守的政治品格和職業操守。廣泛開展安全教育、崗位練兵、技能比武、優秀班組創建等工作,弘揚正能量,發揮先進典型的榜樣引領作用。積極倡導踐行誠信文化,弘揚職業精神和工匠精神,形成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的良好氛圍。

  局方提出的“三個敬畏”,是基於對安全規律的深刻認識、對安全管理階段性特徵的科學把握和對公司安全形勢的準確研判,思想深刻,內涵豐富。既是提要求,又是教方法,具有很強的科學性、針對性和指導性。這是對現行安全管理體系進行系統梳理和提升,將現有的管理措施、方法和手段結合起來,並在此過程中進一步提高。“三個敬畏”更是踐行十九大精神,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航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具體行動,是深化改革、聚焦高品質發展的重點任務,是推進安全治理體系和安全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為抓好南航機務安全工作指明瞭方向、目標和抓手。

  當前,南航機隊規模越來越大,安全工作點多面廣,管理的難度和風險越來越大。大機隊的安全管控必須依靠體系管控和體系支撐,加快提升系統安全管控能力迫在眉睫。南航機務人將以“三個敬畏”為內核,進一步增強安全管理工作的主動性、前瞻性和可控性,著力固根基、補短板、強弱項,不斷總結、持續改進、實現提升,建立起一套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作有效的機務安全管理制度體系,夯實安全管理基礎,推動機務系統高品質發展,為建設世界一流航空運輸企業托底護航。


附件:

  •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東四西大街155號(1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