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海南監管局行政辦魏巧苑
一開始,對“三個敬畏”的理解是在電影《中國機長》裏,影片真實的為我們詮釋了英雄機長劉傳建的光榮事跡和民航人精神,在萬米高空、機艙釋壓、生死攸關時,乘務長用堅定的語氣告訴乘客:請相信我們的機長,我們會一起回去;請相信我們,我們受過專業的訓練,有信心,有能力保證你們的安全。駕駛艙裏,機長沉著冷靜、臨危不亂,憑藉專業素養確保了機上全體人員的生命安全,影片最後,這句“敬畏生命,敬畏規章,敬畏職責”,鏗鏘有力,引人深思,讓我看到生命在災難面前的脆弱和寶貴,以及英雄機組在危急關頭表現出的勇敢無畏、沉著冷靜的精神,給所有民航人做出了榜樣。
敬畏是什麼?辭典解釋:“敬”是嚴肅,認真的意思,還指做事嚴肅,免犯錯誤,即“有所為”;“畏”指慎,謹慎,不懈怠,即“有所不為”。只有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
今年4月份,馮正霖局長在民航安全運作形勢分析會上強調:要大力弘揚和踐行當代民航精神,以“三個敬畏”為內核,切實增強敬畏意識,把作風建設推向深入。對“三個敬畏”,我又有了更深的感悟,要在學習英雄機組出色英雄事跡的同時,將非凡英雄精神體現在平凡工作崗位上,也深刻體會了這個凝聚著民航人職業自豪感和精氣神的價值理念。
敬畏生命,就是要增強責任意識。敬畏生命體現的是民航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敬畏規章和敬畏職責的前提。記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保爾柯察金説過:“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於每個人只有一次”。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疫情讓我看到生命是多麼渺小,白衣天使、民航人都義無反顧奔赴前線,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衝鋒陷陣,為守護生命而拼搏,成為“最美逆行者”,其實,他們都是一群平凡的人,只不過披上了一身載著使命的外衣。行政工作也一樣,雖然它是一項幕後工作,但是在那一刻,我們都在做著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從監管局內部到與省市各級地方政府的溝通協調,再到疫情防控宣傳,確保疫情防控文件傳輸,機要通訊,防疫物資保障等工作順利開展,全力做好後勤保障服務,完善應急保障機制,出發點,皆是對生命的敬畏。
敬畏規章,就是要增強底線意識。常言道,無知者無畏,想要有所敬畏,首先要學習,要明白規章制定存在的意義,才會尊敬和畏懼,學習是貫穿每個人一生的關鍵詞,要學習規章,熟知規章,按規章辦事,民航行業規章不是簡單的條條框框,這些都是在一次又一次血的教訓基礎上總結提煉出來的經驗結晶,所有的要求也是民航業在一百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在一次次航空事故後分析原因總結制定的針對性規定,值得每一個民航人敬畏。每年進行檔案歸檔工作時,都能看到多起行政處罰事件,成因多是由違章、漠視規章的行為造成的。或許,是否遵守規章可劃分為思想或道德層面,但是規章,就是一種剛性約束,對於觸碰底線的行為,冒泡就要滅,試想,制定的規章如果都成了紙老虎,都存著僥倖心理常在河邊走,那是對生命安全的極大漠視,規章呼應的是“敬畏生命”的精神,只有嚴防紅線,牢牢守住底線,才能真正做到規章執行令行禁止。
敬畏職責,就是要增強擔當意識。不論是清潔工人早起穿梭在一條條馬路上,還是醫護人員不眠不休奮戰在抗疫前線,又或是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學家不斷探索科學發展的新天地,他們都有自己的職責,也是個人價值的體現,民航人亦如此,在其位謀其政,任其職盡其責,職責是責任和能力的統一,又剛好需要規章的監督。如何做好本職工作,如何將敬畏職責真正落實到工作崗位上,從整體來看,就是不同崗位上的人立足本職,共同把各項工作做好,如果某個環節上履職不到位,一人一點小問題,疊加在一起就會帶來風險隱患;從個人來看,也就是做好自己職責範圍內的事情,自覺按照“工匠精神”的要求去“雕琢”自己的專業能力,不推卸責任,不找藉口,不損害他人利益,做到敢擔當、能擔當、會擔當。作為行政辦文秘,各類文件的及時接收、準確分辦、登記保管等日常辦公工作,是我的職責,這是一個平凡的崗位,雖微小但也不可或缺,看似簡單的行政工作,卻需要在很多細節上下功夫,公文系統上每一個操作都要熟練,及時收發文件,嚴格執行流程,要確保每項工作都不出差錯,擔起自己的責任,才能使整個鏈條環環緊扣,時刻銘記責任,這是我們每個人與生俱來的一種約束,一種使命。
“中國民航英雄機組”在危難時刻能盡顯英雄本色,這和他們平時養成的強烈的責任意識、嚴謹的工作作風和精湛的專業技能有著密切的聯繫,馮正霖局長提出的“三個敬畏”,環環相扣,它是民航平穩運作的指示牌,我們要讓三個敬畏真正融入制度,落到日常工作。對於我來説,規章、職責的敬畏更多的來自於我心裏的態度,心中有敬畏,才會有如履薄冰的意識,就會更嚴格要求自己,態度的不同,就決定了工作品質的不同,我們要常懷敬畏之心,謹記自己的初心,保持正確的前進方向。
民航業的發展離不開每一個民航人的努力和堅守,將履行責任使命作為個人的價值追求,才能使民航事業更加彭勃發展。
附件: